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的“向后看”与“向前看”

2019-02-10 04:08龙平平刘贵军
党员文摘 2019年11期
关键词:华国锋十一届三中全会分组讨论

龙平平 刘贵军

陈云提出“向后看”,导致会议主题发生重大变化

1978年11月10日下午,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的中央工作会议在北京的京西宾馆开幕。“会前,根据邓小平的提议,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会议先用两三天的时间讨论从1979年起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问题”。邓小平的这个提议,成为改变会议议程的关键。

党的工作重点转移是一件大事,它虽然没有被列入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议题,但一经提出,立刻引起与会者的高度关注。

陈云是党内善于在关键时刻发挥关键作用的领导人。11月12日,他在东北组讨论时率先发言。陈云这篇题为《坚持有错必纠的方针》的发言,看似平常,却深深地触及了当时中国社会最敏感的神经,不失为拨乱反正的一声惊雷。

陈云的意思很明确:党的工作重点转移绝不仅仅是党的工作任务和工作阶段的转变,是关系到全党全国人民根本利益的根本性转变,必须以社会的安定和党内外的团结作为基本保障。而当前影响社会安定和党内外团结最大的隐患是“文化大革命”及其以前遗留的大量的冤假错案。这些冤假错案严重地伤害了广大干部群众,牢牢地捆住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手脚,妨碍了社会的进步。只有先解决好这些历史遗留问题,才能够实现党的工作重点的转移。这就是著名的“向后看”的观点。

陈云这个发言迅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引起强烈反响,各组同志纷纷效仿,会议原定的秩序和议题已经被打乱了。

11月14日,经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批准,北京市委正式为1976年天安门事件平反,进一步激发了党内外要求平反冤假错案的热情。这样一来,华国锋原来提出用六天时间讨论农业文件的计划被打乱了,分组讨论的时间一拖再拖,始终离不开“向后看”这个主题。

在这种情况下,11月25日,中央工作会议召开第三次全体会议。根据分组讨论的实际情况和要求,华国锋代表中央政治局宣布,对天安门事件、“二月逆流”、“薄一波等六十一人案件”以及彭德怀、陶铸、杨尚昆案彻底平反;认为康生、谢富治有很大的民愤,对他们进行揭发批判是合情合理的。同时决定,一些地方性的重大事件,一律由各省、市、自治区党委根据情况实事求是地予以处理。华国锋代表中央政治局宣布的这几项决定,都是分组讨论中大家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是“向后看”取得的重大成果。

邓小平提出“向后看是为了向前看”,为实现历史转折廓清了道路

11月25日之后,各組的注意力开始由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转到讨论现实问题上。

对“两个凡是”的批评,最终发展成对中央领导层人事变动的讨论。

十一届三中全会原本没有领导层人事变动的议题,突然被提了出来,政治形势骤然复杂、严峻起来。

关键时刻,邓小平以巨大的担当、丰富的经验和高超的智慧,果断地提出,“不能再向后看了”,“向后看是为了向前看”。他强调:“我们这次会议是向前看的会议,不是向后看的会议,当然向后也要看一下,为的是向前看。”这个口号的提出,成为中央工作会议由乱到治,最终实现伟大历史转折的一个重要标志。

从“向后看”到“向前看”,按照邓小平的解释,就是“把过去的事大体处理完,把人民群众的力量引向未来”。为此,他代表党中央及时作出了三个重大举动。

第一,旗帜鲜明地表示,毛泽东的旗帜不能丢!

针对西单墙出现要求追查毛泽东历史责任的大字报在党内外和国际上造成重大反响,有可能引发新的政治动荡的情况,邓小平代表政治局常委发表重要讲话,明确表示:“毛主席的伟大功勋是不可磨灭的。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我们一定要高举毛主席的伟大旗帜。毛主席的旗帜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革命的旗帜,也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旗帜。”

第二,确定“只能上不能下”的人事变动原则,维护中央领导层的安定团结。

针对中央工作会议各组普遍提出对中央政治局的几位领导同志进行组织处理和变动中央领导层的要求,邓小平明确提出了人事问题“只能上,不能下”的原则。

第三,提出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宜粗不宜细”的方针。

邓小平提出的处理历史问题“宜粗不宜细”的方针,对于扭转中央工作会议一度出现的失控局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政局混沌不清的情况下,邓小平发出“团结一致向前看”的号召,果断采取一系列正确有效的举措,统一了全党的思想,稳定了局势,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伟大的历史转折廓清了道路。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成为开辟新道路的宣言书

在12月13日下午举行的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华国锋、叶剑英、邓小平都作了讲话,为什么只有邓小平的讲话被称为“实际上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呢?

邓小平的讲话深入分析了开展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冲破“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之后,党和国家面临的一些最重大最关键的理论和实际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颖的马克思主义新思想、新观点和治国理政的新思路、新政策,主要包括:

第一,重新确立了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明确指出,“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才能顺利发展”;

第二,明确了党的政治路线,提出了“把全党工作的重心转到实现四个现代化上来的根本指导方针”,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是一场深刻的伟大的革命”;

第三,重申了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的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指出“解放思想,开动脑筋,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就是要真正实行无产阶级的民主集中制”;

第四,明确提出要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指出,“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这些重要论述,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伟大的历史转折明确了指导思想,指明了党在今后的主要任务和前进方向。

由于十一届三中全会没有安排中央领导人作报告,所以,邓小平的这篇重要讲话就被公认为是“实际上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中央工作会议开了36天,完成了一次伟大的历史转折。确认中央工作会议的成果,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任务。

按照邓小平提出的“会议要开得紧凑一些,不要开得太长”的意见,十一届三中全会一共开了五天。两天看文件,三天分组讨论,中间没有发生更多的波折。12月22日晚举行闭幕会。

随后发表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以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为基础,分五个部分系统阐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实现伟大历史转折的新思想、新思路和新政策,充分体现了两个会议取得的重要成果。其中最重要的有三个方面:

第一,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提法,确定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表明,我们党已经摒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提法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为实现历史转折,开辟新道路奠定了正确的理论基础。

第二,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公报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產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第三,经过这次全会,开始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华国锋虽然仍然担任党中央主席,但经过这次全会,就体现党的正确指导思想、决定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实际工作来看,邓小平实际上已经成为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

这些成果表明,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实是党和国家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是中国共产党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一个光辉的起点。历史将永远铭记邓小平、陈云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伟大功绩。

(摘自七一客户端/《中共党史研究》)

猜你喜欢
华国锋十一届三中全会分组讨论
基于分组讨论互动教学的视频反馈学习法在神经病学教学查房的应用
分组讨论
分组讨论②
试论十一届三中全会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从建设“工农兵”文化到大众文化的崛起
1959年华国锋的道县之行
分组教学法在《健康评估》实践教学中的应用①
华国锋的晚年生活
华国锋:远离政治的日子
我国国防建设理论的重大发展(一)——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