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源
黨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当前,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前景十分光明,挑战也十分严峻。”重要战略机遇期与重大风险期两种状态并存,光明前景与严峻挑战两种趋势同在,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显著特征。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世界经济重心与政治博弈中心由大西洋向太平洋—印度洋转移,在由西方向东方的转变过程中,也引发了一系列矛盾与摩擦,中国同时面临来自外部和内部的挑战。
●在大国关系方面,尤其在中美关系方面,中国面临巨大压力
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后,为维持美国的金融霸权地位,实施“美国优先”战略,视中国为其全球战略竞争对手,继而借口中美贸易失衡,挑起中美贸易争端,给中国未来的和平崛起之路带来巨大挑战。
美国宣称的中美贸易不平衡、中国窃取美国技术,成为其解释国内财富不均、就业机会流失海外等现象的原因。特朗普政府在中美贸易谈判中漫天要价,用尽极限施压手段,不断提高输入美国的中国商品的关税,以求在中美贸易谈判中迫使中国妥协。
不仅如此,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又提出美国与中国的“文明冲突”说。在此背景下,如何在中美关系中坚持原则、维护国家利益,探索与美国和平共处、长期共存、合作共赢的互动模式,成为我国必须审慎面对的时代挑战。
●以国际恐怖主义、网络安全等为代表的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出现,使中国的发展面临更为复杂的国际安全环境
与国际社会一道反对恐怖主义,与我国打击宗教极端势力和国家分裂势力相辅相成。国际恐怖主义势力泛滥往往对我国边疆地区社会稳定产生恶劣的影响。
因此,中国不仅要维护自身国家安全,确保国内稳定的发展环境不被破坏,也应承担更多的国际安全责任,确保国家发展所依赖的稳定外部环境的维持。
在非传统安全问题成为人类社会和平发展共同威胁的背景下,对这一问题的克服与解决,需要世界各国间的协力与合作。
今后,以国际社会共同面对的非传统安全等课题为中心,探索国际社会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合作模式,是中国谋求合作共赢新范式的重要着力点。
●在意识形态领域,中国面临愈发明显的挑战
美国国务院官僚团队再次推出“文明冲突论”,意在制定与“不同文明”的中国“作战”的战略理念。在世界范围内民粹主义、极端主义抬头的背景下,“文明冲突论”无疑对极端排外主义以及狭隘民族主义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019年4月,美国联邦调查局局长克里斯托弗·雷主张加大对中国籍学者和学生的审查力度。对这种所谓“中国威胁”的过度反应,可能有削弱中美两国科学合作、最终损害美国科学的风险。
警惕美国国内“麦卡锡主义”沉渣泛起,毒害美国政治生态,进而影响到中美关系的健康发展,成为中国必须面对的挑战。
中华文明深厚的历史底蕴与博大精深的文化精髓,是在历史演进过程中进行文明对话、交流、融合与积淀的结果。超越文明隔阂、促进文明交流、维护文明共存,在此基础上夯实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应超越“文明的冲突”,成为国际社会文明交流的主流,而作为拥有丰富文明积淀与交流经验的中国,应在这一进程中发挥责无旁贷的重要作用。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中国共产党的战略研判与执政能力,成为我国能否“顺势应变”、成功应对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重要因素。加强党的建设是加强党执政能力的根本,是解决快速发展过程中带来的环境和社会问题的必要条件。
这就要坚持党的纯洁性与先进性,对党内腐败行为及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等现象依纪依法进行严惩,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在人类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形势下,加强对党员队伍思想素质与业务素质的培养,使党的队伍始终保持先进性,使党的建设始终与人民群众的根本需求相一致。
●我国国民教育与文化建设均面临挑战
科技革命是实现生产力爆发式提升的最重要的推动因素。
在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技术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催生下,大量新产业、新技术将再次带给人类社会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关键技术,成为各国占据制高点的重要争夺对象。
在这一机遇面前,中国只有在科技开发中占据优势,掌握推动科技革命的核心领域,才有望在大变局中抵御风险、创新引领,紧贴时代发展的脉搏。科技革命中的技术竞争,离不开对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培养,因此,建立适应国家发展要求的教育体制与人才培养机制刻不容缓。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同样面临挑战
中华民族立足于5000多年深厚文化底蕴的发展之上,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冲击下,传统文化成为我们坚定方向的重要航标。
在世界文化多样性深入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加大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掘、继承与传播力度,将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相结合,以合作共赢、和平共处等精神与传统为基础,为我国探索新的国际社会相处模式提供理念支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发展机遇与风险挑战并存,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对形势时局的判断与发展方向的把握尤为重要,我们不仅应看到“百年之变”带来的机遇,也应对这一阶段我国所面临的挑战保持清醒、明晰的判断,方能行稳致远。
(摘自七一网/《人民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