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围手术期护理对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切口愈合的影响观察

2019-02-10 04:01张燕珊李素真
糖尿病新世界 2019年23期
关键词:围手术期手术室糖尿病

张燕珊 李素真

[摘要] 目的 观察手术室围手术期护理对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 于2017年9月—2018年8月选取合并糖尿病的122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1例,对照组应用常规的护理,观察组应用围手术期护理加以干预,观察两组护理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切口愈合时间(11.13+2.23)d较对照组(15.21+2.34)d短;切口感染率1.6%和延迟愈合的发生率3.3%低于对照组9.8%、13.1%,低血糖的发生率3.3%低于对照组18.0%,三餐后2 h血糖水平(7.45+1.92)mmol/L、空腹血糖水平(5.21+1.55)mmol/L低于对照组(8.34+1.74)mmol/L、(6.35+1.73)mmol/L,满意度评分(95.26±2.52)分、住院时间(7.75±1.67)d优于对照组(81.15±5.46)分、(11.14±2.46)d,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应用于术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中,取得的效果较为显著,值得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 切口愈合;糖尿病;围手术期;手术室

[中图分类号] R47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9)12(a)-0149-02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的慢性疾病,主要特征为高血糖,可引发机体出现代谢紊乱[1]。糖尿病合并症手术的患者,高血糖的状态会使手术的风险增加,致使出现多种的并发症;同时在手术的过程中易加重患者的病情,对治疗效果产生进一步的影响[2]。所以,围手术期护理的关键是加强控制患者的血糖,同时降低并发症发生的几率。该研究于2017年9月—2018年8月间对糖尿病合并症的患者应用围手术期的护理加以干预,对其血糖的控制效果、预后的改善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接受手术治疗同时合并糖尿病的12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1例,其中对照组男30例,女31例;年龄39~77岁,平均(57.5±5.2)岁;病程3~13年,平均(5.5±1.5)年。观察组男33例,女28例;年龄37~75岁,平均(56.8±5.4)岁;病程2~12年,平均(5.2±1.6)年。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纳入标准:122例患者经临床诊断确诊为糖尿病,入组前均签署了同意书。

排除标准:不识字者、精神疾病史者、不配合患者;严重心、肝、肾严重功能不全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1.2  方法

依据患者实际的疾病类型进行针对性的手术治疗。给予对照组围手术期常规的护理,包括监测病情、血压变化的情况、指导用药等。观察组应用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包括:①术前护理。在术前与患者及家属进行耐心的交流、沟通,掌握患者基本的资料,如心理状态、性格特点等,将手术的方案、目的、优势、注意事项以及常见的并发症及相应预防的措施向患者进行介绍,患者的疑问予以耐心的解答,将成功案例介绍给患者,缓解其不良的情绪,心态保持舒畅,建立治疗的信心。在术前,对血糖水平定期加以监测,控制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的范围,为控制血糖的水平,可遵医嘱注射胰岛素,使降糖速度得到控制,避免出现低血糖的情况。指导患者在术前应定食定饮,控制摄取脂肪、碳水化合物,补充蛋白质,应食半流质食物,禁食刺激性食物,肠道准备在术前1 d,术前8 h禁食禁水。②术中护理。入至手术室后,护理人员将手术室的环境以及相关器械对患者进行介绍,调整室内的温湿度,为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可与患者进行交流。辅助患者调整体位,开创静脉通道,关键时可实施制动处理,麻醉时尽量予以辅助,对患者生命的体征进行监测,麻醉完成后,及时询问患者的感受。医生手术期间积极予以配合,将医用手术器材为医生准确传递,同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增强保暖的护理。完成手术后,将衣物为患者穿戴好,血迹加以清理,保护其隐私,保暖护理应加强,待患者清醒后,将其送回病房。③术后护理。对术后切口的状况进行严密的监测,如出血、渗液的状况等,敷料需定期更换,切口若出现感染,及时通知医生。术后加强监测患者引流管的连接情况、固定情况,辅助其翻身,告知患者切勿进行大幅度的活动,加强日常导管的监测,避免出现脱出、压迫、弯折的情况,监测引流管液体的形状,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患者的口腔清洁应加强,辅助其排痰,关键时,可做吸痰处理,使呼吸道的通畅得以保证,对正确的咳痰方法予以指导,防止切口出现出血或牵拉疼痛。在术后6 h患者可食流质清淡的食物,待其排气后,方可恢复饮食,加强补充蛋白质,严格控制糖分的摄入,对患者血糖情况加以监测。依据患者实际恢复的情况,指导其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循序渐进,防止运动过量[3]。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切口愈合时间、切口感染率、延迟愈合几率、低血糖的发生率、三餐后2 h血糖和空腹血糖控制的水平、满意度、住院時间进行观察对比。

1.4  统计方法

数据应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切口愈合的情况

对比两组切口愈合时间、切口感染率、延迟愈合几率,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切口的愈合情况比较

2.2  血糖情况

两组低血糖的发生率、三餐后2 h血糖和空腹血糖控制的水平对比,观察组数据较对照组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糖情况比较

2.3  满意度和住院时间

两组满意度评分对比,观察组数据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满意度和住院时间比较(x±s)

3  讨论

针对糖尿病合并症的手术患者,为使其切口在术后得到较好的愈合,同时降低其发生低血糖的几率,保持血糖水平的稳定,需对治疗中控制血糖水平的因素进行分析和总结,依据结果,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才能发挥其良好的效果[4]。将临床的研究与实践相结合得到结论,饮食、用药、情绪等多种因素,均可控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血糖水平[5]。

在手术室实施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中,为使患者血糖的水平得到有效的控制,可遵医嘱合理使用胰岛素,防止术后出现低血糖的状况;对其心理进行护理干预,使其不良情绪得以疏导,有利于手术配合度的提升,减少因情绪波动影响血糖的控制;经过围手术期的饮食指导,在患者营养得到满足的同时,使患者机体的免疫力提升,使血糖水平得到有效的控制。与此同时,配合实施预防并发症的护理,对并发症的发生进行积极的预防,有利于患者在短时间内恢复健康[6]。

该次研究显示,切口愈合时间、不良事件发生几率、血糖情况、满意度和住院时間对比,观察组数据优于对照组。提示了应用手术室的围手术护理,可有效控制血糖的水平,降低发生低血糖和切口感染的几率,有利切口的愈合,使切口愈合的时间缩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值得广泛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  潘冬梅,陈宝珍.骨折合并糖尿病老年手术患者血糖控制和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体会[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17):149-150.

[2]  陆玉清.探讨子宫肌瘤合并糖尿病手术患者术前护理及术后配合的临床方法[J].糖尿病新世界,2018,21(14):49-50.

[3]  吴丽宫.肿瘤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护理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18):153-154.

[4]  殷伟.品管圈护理管理在老年胃癌并糖尿病中的应用观察[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8,27(5):1823-1824.

[5]  苏灵妹,张仙爱.探讨脑外伤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治疗与临床护理策略[J].糖尿病新世界,2019,22(9):148-149.

[6]  于红娟.优质护理干预在糖尿病合并骨折患者中应用的价值评价[J].糖尿病新世界,2019,22(1):135-136.

(收稿日期:2019-09-09)

猜你喜欢
围手术期手术室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手术室专用颈肩保护罩的设计与应用
创伤骨科下肢骨折手术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
走进手术室的3D打印
手术室火灾的预防与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