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睡眠质量和心理健康的影响

2019-02-10 04:01杨宝英汤丽玲
糖尿病新世界 2019年23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情绪状态

杨宝英 汤丽玲

[摘要]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睡眠质量和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 从2018年3月—2019年1月期间在该院治疗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选择100例,以随机原则分成两组,包括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前的焦虑、抑郁状态相当(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焦虑、抑郁情绪水平,均显著比对照组患者更轻(P<0.05)。两组患者护理前的各PSQI因子分及总分相当(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各PSQI因子分及总分,均显著比对照组患者更低(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和睡眠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综合护理;老年;2型糖尿病;睡眠质量;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9)12(a)-0125-02

2型糖尿病是一种发生率较高的代谢性疾病,老年人是其高发人群。由于2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的、终身性疾病,患者在发病后需终身用药治疗,同时需进行饮食控制,运动锻炼等,尤其是患者需进行饮食控制,常常会有饥饿感,加之每日需按时用药。长此以往使得患者易生出诸多不良情绪[1]。有临床研究指出,有超过80%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均会合并存在焦虑、抑郁、悲观等不良情绪,这些不良情绪不仅不利于患者的血糖控制,同时还会引起患者睡眠障碍[2]。不管是负性情绪还是睡眠障碍均不利于患者的病情改善,因此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和睡眠质量,是非常重要的[3]。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该院于2018年3月—2019年1月对5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了综合护理干预,获得了良好的成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在该院治疗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选择100例,以随机原则分成两组,包括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观察组50例患者,年龄63~80岁,平均年龄(65.7±2.3)岁;病程2~13年,平均病程(6.6±1.8)年。对照组50例患者,年龄在61~82岁,平均年龄为(66.5±1.9)岁;病程2~15年,平均病程(6.9±2.1)年。以上两组研究对象的诸项基本资料、病情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提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对照试验要求。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

1.2.1 认知教育  首先要向患者及其家属普及2型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其次向患者介绍睡眠质量对于疾病治疗、血糖控制的好处,并指导患者如何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对于睡眠质量较差的患者,要积极地帮助患者分析引起睡眠质量不良的因素,并及时对其进行干预。

1.2.2 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必须要加强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首先要运用专业的情绪评估工具,并通过与患者的沟通,准确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根据评估结果制定采取合理的心理干预措施,对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行有效的疏导。一方面要积极地帮助患者疏导不良心理情绪,给予患者安慰和鼓励,另一方面要教会患者掌握一些自我放松、自我调节的方式,从而使患者能够获得良好的心理调节效果。同时要指导患者家属多陪伴患者,多与患者进行沟通,给予患者更多的关注和关心。

1.2.3 睡眠干预  首先为患者营造温馨舒适的病房环境,降低夜间病房噪音,调节好夜间病房内的灯光、仪器发出的光线。同时医护人员在夜间巡视中,护理人员要注意走路轻、说话轻、动作轻,为患者营造一个安静的睡眠环境。其次要纠正患者的睡眠认知误区,使其掌握正确的睡眠姿势。指导患者培养科学的生活习惯和睡眠习惯,睡前不饱餐、不剧烈运动、不饮浓茶、咖啡,睡前温水泡脚,或饮用一杯温牛奶。最后指导患者多到户外活动,活动以慢跑、散步、太极拳等有氧运动为主,但是运动过程中要避免过度劳累,且白天要控制午睡时间,以此来促进睡眠。

1.3  观察指标

1.3.1 患者的心理情绪状态  使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和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別对患者护理前和护理后的焦虑、抑郁情绪水平进行评估,患者所得评分越低则表明其相应的不良情绪水平越轻[4]。

1.3.2 患者的睡眠质量  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分别对患者护理前和护理后的睡眠质量进行评估,该量表的评分内容主要包括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时间、主观睡眠质量、催眠药物、睡眠障碍和日间功能障碍,每项评估内容的计分范围均为0~3分,PSQI总分为0~18分,患者的得分越低则表明其睡眠质量越好[5]。

1.4  统计方法

借助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使用(x±s)形式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则采用(%)表示,采取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理情绪状态

两组患者护理前的焦虑、抑郁状态相当(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焦虑、抑郁情绪水平,均显著比对照组患者更轻(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心理情绪状态比较[(x±s),分]

2.2  睡眠质量

两组患者护理前的各PSQI因子分及总分相当,(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各PSQI因子分及总分,均显著比对照组患者更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比较[(x±s),分]

3  讨论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及睡眠障碍问题。不良心理情绪会对患者的内分泌系统造成严重影响,从而影响血糖控制效果,不利于患者的治疗。而睡眠障碍的存在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精神状态,同时长期的睡眠障碍会引起胰岛素抵抗加重,这对于血糖控制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均具有不利影响[6]。因此,对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来改善其心理状态和睡眠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从该次研究结果可以看到,实施了综合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其SAS评分、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PSQ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这一结果表明,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和睡眠质量,这主要是由于综合护理干预实施过程中,通过认知教育有效地提高了患者对2型糖尿病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也让患者明白了积极改善心理状态和睡眠質量对于促进血糖控制的益处,从而提高患者的配合度。在此基础上,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最大程度上排除影响睡眠的不利因素,并采取多种方式来缓解焦虑、抑郁情绪,从而达到了有效调节心态,促进睡眠的作用。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和睡眠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一书,殷显德,王海峰,等.抗阻运动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6,20(5):733-735.

[2]  王苑蓉,赵秋燕,王海燕,等.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医学营养治疗知晓情况的调查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6, 13(3):115-117.

[3]  章晓峰.社区护士家庭访视干预对改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17(4X):10-11.

[4]  张趁儒,袁国军,刘璠,等.综合护理干预对初发2型糖尿病病人心理及遵医行为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7,29(6):2075-2078.

[5]  张玉旋,黄莉莉.景观疗养为主综合护理干预对提高糖尿病患者睡眠质量的疗效[J].中国疗养医学,2017,24(11):1123-1125.

[6]  贺雪,丁四清.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睡眠质量及疗效的影响[J].当代护士:综合版,2016(4上旬刊):129-131.

(收稿日期:2019-09-03)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情绪状态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状态联想
生命的另一种状态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