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武
[摘要] 目的 探究西格列汀与格列美脲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并对比分析。方法 随机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间该院收治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92例作为该研究对象,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6例患者。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别命名为西格列汀组和格列美脲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PG、2 hPG等血糖指标和HbA1c水平以及TG、HDL-C和LDL-C等脂质代谢指标水平;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并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血糖指标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脂质代谢指标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格列汀组TG水平明显低于格列美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他两项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西格列汀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48%,明显高于格列美脲组的78.2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格列汀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52%,低于格列美脲组的10.8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西格列汀与格列美脲均能有效降低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指标和脂质代谢指标水平,并且安全可靠,但西格列汀的临床疗效要优于格列美脲。
[关键词] 西格列汀;格列美脲;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 R58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9)12(a)-0046-03
糖尿病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代谢性疾病,分型有Ⅰ型和2型,其中2型糖尿病占糖尿病患者的绝大多数(90%以上)[1]。2型糖尿病多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存在家族病史及肥胖人群中,该病患者体内产生胰岛素的能力并未丧失, 而是机体存在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或是机体产生的胰岛素相对、绝对不足,无法使机体血糖降低至正常水平[2-3]。传统的药物治疗可分为胰岛素制剂和口服抗糖尿病药物,口服药物有磺酰脲类促泌剂、二甲双胍类、DPP-4酶抑制剂、GLP-1受体激动剂等多种类型,单用某一类药物治疗常出现低血糖和恶心等不良反应,且治疗效果不佳[4]。该研究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均通过与二甲双胍联合用药,比较西格列汀与格列美脲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该院收治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中随机选取92例患者作为该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西格列汀组和格列美脲组,每组46例患者,其中西格列汀组男27例,女19例,年龄42~69岁,平均年龄(56.14±5.37)岁;格列美脲组男26例,女20例,年龄44~71岁,平均年龄(56.81±5.2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经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中的诊断标准[5];②病程<1年者;③对该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排除标准:①存在严重脏器功能障碍者;②有既往精神病史者;③存在肠胃功能障碍,无法耐受二甲双弧胃肠反应者;④对该研究所用药物存在过敏反应者;⑤中途转院或退出治疗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盐酸二甲双胍片(国药准字H11021518)口服治疗,0.5 g/次,2次/d。西格列汀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磷酸西格列汀片(国药准字J20140095)口服治疗,1片/次,1次/d。格列美脲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格列美脲片(国药准字H20057672)口服治疗,1片/次,1次/d。以上药物治疗期间对患者血糖水平进行实时监测,可根据情况调整用量,两组患者均接受3个月的治疗。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后检测患者血糖相关指标水平和脂质代谢指标情况。于清晨取患者空腹血液,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量患者空腹血糖(FPG)水平;测量患者餐后2 h血糖(2 hPG)水平;并采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6]。患者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脂质代谢指标均采用电化学发光法进行检测[7]。临床疗效评价标准[8]:显效,FPG降低>30%;有效,FPG降低10%~30%;无效,FPG降低<10%,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00%。统计两组患者低血糖以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方法
将研究所得数据导入Excel表,并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取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糖指标和HbA1c水平情况
治疗前,两组患者FPG、2 hPG和HbA1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義(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指标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糖指标和HbA1c水平比较(x±s)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
2.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脂质代谢水平情况
治疗前,两组患者TG、HDL-C和L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指标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格列汀组TG水平明显低于格列美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他两项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情况
西格列汀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48%,明显高于格列美脲组的78.26%,比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西格列汀组有1例患者出现低血糖情况,2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情况(发生率为6.52%);格列美脲组有2例患者低血糖情况、3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情况(发生率为10.8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48,P>0.05)。
3 讨论
二甲双胍是临床常用的抗血糖药物,它可与胰岛素联用,降低胰岛素的使用量,同时还能预防低血糖的发生[9]。西格列汀属于DPP-4酶抑制剂,通过增加肠促胰岛激素的水平,从而达到改善、控制血糖的作用[10]。格列美脲是第三代磺酰脲类抗血糖药物,可通过与胰腺β-细胞表面的磺酰脲受体相结合或通过非胰岛素依赖途径增加心脏葡萄糖摄取两种机制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11]。
FPG、2 hPG和HDL-C、LDL-C等指标是临床上重要的血糖和血脂指标,对这些指标的监测能够有效评估患者血脂代谢情况,而HbA1c作为衡量血糖控制的金标准,不受患者饮食和运动影响,是诊断糖尿病的一项重要手段[12]。该研究结果显示,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糖指标水平、HbA1c水平以及脂质代谢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这提示两种药物联合二甲双胍均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和脂质代谢水平。通过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可知,两种治疗方式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P>0.05),安全有效。虽然治疗后两组血糖和血脂指标水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临床疗效比较结果显示,西格列汀组的总有效率为93.48%,明显高于格列美脲组的78.26%(P<0.05),这提示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对于患者的临床疗效要优于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
综上所述,西格列汀与格列美脲均能有效改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指标和脂质代谢指标水平,西格列汀的临床疗效要优于格列美脲,并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尹宪平.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伴高脂血症的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7):89.
[2] 王森.利格列汀与格列美脲分别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9):127-129.
[3] 谢泽青,陈润成,李峭峰,等.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观察[J].黑龙江中医药,2018,47(4):44-45.
[4] 陈海静,孙海燕,刘红丹.西格列汀与格列美脲分别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比较[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2):4-6.
[5]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8,38(4):292-344.
[6] 陈睿,于珮,李春君,等.利拉鲁肽和西格列汀对超重和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4,6(3):157-162.
[7] 王毅飞,伊娜,吴琳英,等.口服磺脲类、二甲双胍控制不良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西格列汀的疗效[J].实用医学杂志,2015, 31(8):1326-1328.
[8] 韩秀平,孙涛,贺钰梅,等.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12):165-168.
[9] 朱慧琪,熊伟华.初发2型糖尿病采用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的疗效[J].中国合理用药探索,2018,15(2):55-58.
[10] 韩松梅,金昕晔,臧丽,等.磷酸西格列汀对接受胰岛素强化治疗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降糖疗效和血糖波动性的影响[J].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19,40(1):7-10,15.
[11] 肖毅,徐谷根,尹卓娜,等.西格列汀片与格列美脲片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伴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比较[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6,16(36):7190-7193.
[12] 林志和.新发2型糖尿病不同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与HOMA-β关系的探讨[D].南宁:广西医科大学,2017.
(收稿日期:2019-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