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联韵
[摘要] 目的 研究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检验诊断糖尿病的效果。方法 该次研究对象为2018年4月—2019年4月期间接收的糖尿病患者60例和同期在该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60名,分别纳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均进行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及血清C肽检查,对比各组的检测结果。结果 轻度糖尿病组、重度糖尿病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 h血糖水平、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但血清C肽水平均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组内对比各项指标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肽、糖化血红蛋白分别与糖尿病呈负相关、正相关(r=-0.807、0.639,P<0.05)。结论 在糖尿病诊断中采用血清C肽、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验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对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判断,对于治疗监测、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糖尿病;血清C肽;糖化血红蛋白;诊断
[中图分类号] R587.1;R44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9)12(a)-0042-03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的慢性内分泌疾病[1],亦属于终身性代谢性疾病,临床发病率较高,且目前尚无根治性方法。当糖尿病病情持续加重,会导致心血管病变、周围神经病变、眼底病变、糖尿病肾病等一系列严重并发症发生[2],导致患者的治疗难度、死亡风险增加,故此为有效控制患者病情进展,应定期监测患者的病情,为治疗方案的调整提供指导。近年来,人们饮食结构和习惯、生活方式的改变,促使糖尿病患病人数持续增加,选择更加准确、快速的检测手段诊断糖尿病具有重要意义。以往临床上以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为主要的检测指标,虽然具有较好的诊断效果,但是血糖浓度易受到多种因素影响而出现波动,无法准确判断糖尿病病情进展。血清C肽、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指标相比更加稳定,不易受到外界因素干扰,该文对上述两种指标在诊断糖尿病中的效果进行分析,随机择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期间该院收治的60例糖尿病患者及60名健康志愿者进行对照研究,旨在提高糖尿病诊断准确率。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60例糖尿病患者及60名健康志愿者的临床资料,分别纳入观察组、对照组。
纳入标准: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和临床症状体征均与《糖尿病分型及诊断新标准》中关于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相符合;入院前两周未进行过降糖治疗;知情该次研究并愿意配合的志愿者。
排除标准:存在其他慢性疾病或严重全身性疾病的患者;存在严重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的患者;存在糖尿病并发症、精神异常的患者。
观察组: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为34~68岁,平均年龄(54.11±4.73)岁。糖尿病病程范围:1~12年,平均病程(6.30±1.17)年。轻度糖尿病22例,重度糖尿病38例。
对照组: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为35~69岁,平均年龄(54.20±4.86)岁。
两组之间对比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检查前叮嘱所有研究对象切勿剧烈运动,维持正常的饮食和生活状态,在检查前保持8 h以上的空腹状态。于清晨采集新鲜的空腹静脉血3 mL,以3 000 r/min的速度离心10 min,分离出血浆和血清,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配套试剂对空腹血糖(葡萄糖氧化酶方法)、血清C肽(放射免疫法)进行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应用糖化血红蛋白仪及配套试剂、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于进食2 h后对餐后2 h血糖采用相同的方法进行检测。
1.3 评价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血糖水平、血清C肽、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析上述指标与糖尿病诊断的相关性。
正常值范围: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依次为<7.0 mmol/L、<11.1 mmol/L;糖化血红蛋白、血清C肽分别为4%~6%、0.8~4.2 ng/mL。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两组的计量资料相比较运用t检验,多组间的比较采用F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进行相关性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糖水平
3组间的血糖水平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糖尿病组、重度糖尿病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 h血糖水平均比对照组数据更高(t轻度=13.415、19.336,t重度=23.651、23.990,P<0.05),且不同病情程度的糖尿病患者之间对比血糖水平差别较大(t=6.286、6.686,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血糖水平对比[(x±s),mmol/L]
2.2 血清C肽和糖化血红蛋白
3组间的血清C肽和糖化血红蛋白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血清C肽水平,重度糖尿病组<轻度糖尿病组<对照组,两两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轻度与对照组=5.050,t重度与对照组=8.890,t观察组组内比较=7.015,P<0.05);比较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则是重度糖尿病组>轻度糖尿病组>对照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轻度与对照组=20.017,t重度与对照组=14.026,t观察组组内比较=3.309,P<0.05)。见表2。
表2 两组的血清C肽和糖化血红蛋白对比(x±s)
2.3 相关性分析
经spearman相关系数显示,血清C肽、糖化血红蛋白分别与糖尿病病情严重程度呈为负相关、正相关(r=-0.807、0.639,P<0.05)。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由胰岛素分泌异常、胰岛素抵抗所致的慢性代谢性疾病[3],其中2型糖尿病的所占比例更大。糖尿病在中老年群体中高发,且随着老龄化社会进程的加快,发病率开始呈现逐年上涨的趋势。糖尿病无明显的早期临床症状,通过检测血糖水平、糖耐量试验诊断糖尿病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故此应选择更加准确的检测指标。
血清C肽是胰岛β细胞分泌的产物,其与胰岛素均为胰岛素原分裂而成,分子结构存在相似性,当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后会被胰岛素酶迅速灭活,但能保留C肽,具有更长的半衰期,故此可用血清C肽對胰岛β细胞的储备功能进行评估[4],并能够对胰岛分析功能进行评价。胰岛细胞功能异常与糖尿病的发生存在密切关系,当患者的胰岛细胞功能减退或是胰岛功能丧失后,患者机体内血清C肽水平会在短时间内快速下降,提示糖尿病的存在;另外即使患者在接受胰岛素注射治疗后,通过对血清C肽水平进行检测,亦能够对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细胞生理功能进行准确的判断,测定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糖化血红蛋白是评估血糖控制效果的金标准,亦为诊断、管理糖尿病的重要方法。糖化血红蛋白是一种不可逆性复合物,血糖浓度会对其合成速度产生影响,且红细胞寿命亦会影响糖化血红蛋白浓度,两者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另外糖化血红蛋白能够反映人体内8~12周的血糖水平[5],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不会受到食物、运动等因素的影响,而餐后血糖、餐后2 h血糖仅能对某一时间段内的血糖水平进行反映,故此糖化血红蛋白对血糖的判断价值、可信度均更高,并且其能够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进行准确评估,可为临床治疗方案的调整提供有效治疗。
该文研究数据显示,同对照组数据相比,观察组中轻度糖尿病患者、重度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更高,血清C肽水平明显更低,且能发现,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随着糖尿病病情严重程度的加重而升高,血清C肽水平则呈下降趋势,表明上述指标能够对糖尿病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准确的判断,另外当空腹血糖水平升高时,血清C肽水平会随着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升高而降低,说明联合检测血清C肽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能够更加准确地判断血糖水平,为疾病诊断、病情监测提供有效依据。任玉红等人[6]在其文章中提及轻度糖尿病患者、重度糖尿病患者、对照组3组的血糖水平、血清C肽水平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两两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该文所得数据相近,证明了该文结论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总而言之,血清C肽联合糖化血红蛋白进行检测在糖尿病早期诊断、治疗中具有积极意义,可有效控制病情进展,促使预后得到改善。
[参考文献]
[1] 郭娜.血清C肽、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J].河南医学研究,2019,28(12):2264-2265.
[2] 黄俊生.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联合检测在糖尿病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J].实用糖尿病杂志,2019,15(1):28.
[3] 谢建培.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作用评价[J].中外医疗,2019,38(13):196-198.
[4] 汪作新.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检验对糖尿病诊断的临床意义[J].中外医学研究,2019,17(11):65-67.
[5] 李兴.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作用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9,22(7):53-54.
[6] 任玉红,朱佳新.血清C肽联合糖化血红蛋白监测对糖尿病诊断的价值[J].上海医药,2019,40(9):56-58.
(收稿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