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泵在糖尿病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2019-02-10 04:01朱荣杰刘芳陈雪云
糖尿病新世界 2019年23期
关键词:胰岛素泵低血糖糖尿病

朱荣杰 刘芳 陈雪云

[摘要] 目的 探讨在糖尿病治疗中运用胰岛素泵的疗效。方法 将该院内科收治的80例糖尿病患者(2018年1月—2019年4月间)纳入研究,根据患者实际用药方式分为:皮下注射组(n=40)、胰岛素泵组(n=40),对皮下注射组患者进行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胰岛素泵组患者实施胰岛素泵治疗,分析患者血糖控制效果、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状况。结果 胰岛素泵组血糖达标时间与皮下注射组组间对比更低(P<0.05)。胰岛素泵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夜间血糖水平与皮下注射组组间对比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素泵组胰岛素用量与皮下注射组组间对比更低(P<0.05)。胰岛素泵组治疗期间低血糖发生率与皮下注射组组间对比更低(P<0.05)。结论 在糖尿病治疗中运用胰岛素泵治疗可有效提升血糖控制效果,促进血糖及早达标,并可减少胰岛素用量,降低低血糖发生风险。

[关键词] 糖尿病;胰岛素泵;血糖达标;低血糖;皮下注射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9)12(a)-0038-02

糖尿病是目前临床最为常见的慢性疾病,患者呈现糖代谢紊乱状况,而长期高血糖状态下会引起患者机体多脏器及组织功能损伤,引起严重并发症出现,致残率、病死率均较高。不断提升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积极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是糖尿病治疗中的重点。糖尿病的发生主要因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障碍引起,因此临床多采取胰岛素治疗糖尿病[1]。以往临床多采取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糖尿病,但长期皮下注射会增加患者痛苦,且用药不当会引起低血糖,影响用药安全性。胰岛素泵是目前胰岛素用药的新型方式,为明确胰岛素泵使用的效果和安全性,该研究在该院内科糖尿病患者(2018年1月—2019年4月间)中,对40例患者实施了胰岛素泵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该院内科80例糖尿病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患者实际用药方式分为:皮下注射组(n=40)、胰岛素泵组(n=40)。皮下注射组:年龄42~79岁,平均年龄65.3岁(s=7.6);性别分布:男/女为23/17;病程1~11年,平均病程6.4年(s=1.5);胰岛素泵组:年龄44~79岁,平均年龄65.4岁(s=7.2);性别分布:男/女为24/16;病程1~11年,平均病程6.5年(s=1.2)。两组基线资料对比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组间对比要求。该研究获得伦理委员会审批。

纳入病例:通过血糖检测,并根据WHO相关标准确诊为糖尿病患者;2型糖尿病患者;患者及家属了解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年龄<80岁者;实施胰岛素治疗者;意识清晰者。排除病例:存在严重感染性疾病、酮症酸中毒等相关严重并发症者;其他严重组织、器官、系统病变者;哺乳及孕产妇;中途退出研究者;精神障碍者;其他影响糖代谢疾病者;用药配合度较差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饮食控制和运动调理。

对皮下注射组患者进行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给患者早中晚三餐前实施皮下注射诺和锐(规格:300 U/mL,进口药品注册证号S20090097),并在睡前实施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规格:3 mL:300 U(笔芯),国药准字S20173001],根据患者实际血糖监测水平调整胰岛素使用剂量。实施1周治疗。

胰岛素泵组患者实施胰岛素泵治療,使用Medtronic/美敦力胰岛素泵712EWS进行治疗,进行皮下埋置针头,连接导管,将诺和锐注入胰岛素泵,以0.44 U/(kg·d)作为初始用药剂量,将总剂量的50%进行持续性泵注,将剩余50%剂量在三餐前追加使用。实施1周治疗。

1.3  观察指标

①分析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在患者治疗前后进行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夜间(22:00)血糖检测,使用罗氏血糖仪测定。并了解患者血糖达标时间。当空腹血糖<7.0 mmol/L,餐后2 h血糖<10.0 mmol/L时诊断为血糖达标。②分析患者胰岛素用量状况。③分析患者低血糖发生状况。以血糖<3.9 mmol/L表示低血糖。

1.4  统计方法

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用(x±s)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用[n(%)]表示计数资料,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分析

胰岛素泵组血糖达标时间(3.9±0.7)d与皮下注射组(5.7±1.1)d组间对比更低(t=8.731,P=0.000)。

胰岛素泵组治疗前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夜间血糖水平与皮下注射组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胰岛素泵组、皮下注射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夜间血糖水平与治疗前组内对比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胰岛素泵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夜间血糖水平与皮下注射组组间对比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患者胰岛素用量状况分析

胰岛素泵组胰岛素用量(3.1±0.5)U/d与皮下注射组(4.2±0.7)U/d组间对比更低(t=8.087,P=0.000)。

2.3  患者低血糖发生状况分析

胰岛素泵组治疗期间发生低血糖1例,皮下注射组治疗期间发生低血糖7例。胰岛素泵组治疗期间低血糖发生率2.5%与皮下注射组17.5%组间对比更低(χ2=5.000,P=0.025)。

3  讨论

目前人类物质生活水平逐渐提升,人们不良生活习惯及饮食习惯增多,导致糖尿病在全球范围内高发,已成为影响人类身体健康的社会公共问题,治疗不及时将引起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安全。在糖尿病中,2型糖尿病最为常见。2型糖尿病患者机体胰岛素功能未完全丧失,部分患者因胰岛β细胞损伤,表现为胰岛素分泌不足状况,从而影响糖代谢;而部分患者机体胰岛素甚至出现分泌过量状况,但表现为胰岛素抵抗,胰岛素作用效果较差,导致胰岛素相对缺乏,影响糖代谢。

目前临床针对糖尿病的控制方案,胰岛素是糖尿病患者治疗的常用方式。实施胰岛素治疗可为患者补充外源性胰岛素,有效提升机体胰岛素水平,从而提升胰岛素来促进组织细胞利用葡萄糖,促进糖元分解,有效降低血糖水平。且采取胰岛素治疗能有效减轻胰岛β细胞负担,减少胰岛素的分泌,促进胰岛β细胞恢复,减轻胰岛素抵抗状况,进一步改善内源性胰岛素的降糖效果,提升疗效。目前临床针对胰岛素的使用方案较多,可采取直肠给药、黏膜给药、口服用药、皮下注射用药等,其中皮下注射用药使用最为广泛,该药方法简单,但需进行多次皮下注射操作,会增加患者治疗痛苦,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2]。胰岛素泵是目前胰岛素使用的新型方法,其主要采取胰岛素泵对于患者持续输注胰岛素,并在特定时间进行剂量追加的方式控制血糖。

该研究结果显示胰岛素泵组血糖达标时间与皮下注射组组间对比更低,且胰岛素泵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夜间血糖水平与皮下注射组组间对比更低,说明实施胰岛素泵治疗可有效提升血糖控制效果,便于血糖及早达标,分析原因是在胰岛素泵使用中可模拟胰岛素的生理分泌状态,对患者进行小剂量持续泵注,并在三餐前追加剂量,可进行持续性降糖,有效促进血糖稳定,并可针对进食状况追加剂量,提升餐后血糖控制效果,改善降糖效果,促进血糖及早达标[3]。胰岛素泵组胰岛素用量与皮下注射组组间对比更低,原因是使用胰岛素泵可持续性降糖,且用药剂量可控性高,可快速改善高血糖状态,并促进血糖平衡,以便及早实施维持性用药,减少胰岛素用量,减轻患者经济损失[4-5]。胰岛素泵组治疗期间低血糖发生率2.5%与皮下注射组17.5%组间对比更低,分析原因是皮下注射胰岛素时极易导致中效和短效胰岛素在体内叠加,且对用药剂量控制准确性不高,易出现用药过量状况,引起低血糖,而胰岛素泵治疗时可及时根据实际血糖控制效果调整胰岛素的用量,因此可降低低血糖风险,提升治疗安全性[6]。

综上所述,在糖尿病治疗中运用胰岛素泵治疗可有效提升血糖控制效果,促进血糖及早达标,降低低血糖发生风险,并可减少胰岛素用量,降低经济损失,且使用方便,可减轻反复皮下注射痛苦,值得运用。

[参考文献]

[1]  李素燕,邱友燕.胰岛素泵在糖尿病治疗中的疗效评价[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8(10):1914-1915.

[2]  刘义学.胰島素泵在糖尿病治疗中的疗效研究[J].当代医学,2016,22(13):33-34.

[3]  曾李凤,廖唐荣.胰岛素泵在糖尿病治疗中的疗效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21):88-89.

[4]  卢金兰.胰岛素泵在糖尿病治疗中的疗效探讨[J].饮食保健,2017,4(21):104.

[5]  张丽坤,靳岱红,黄东帅,等.胰岛素泵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17):30,32.

[6]  王艳娟.胰岛素泵在糖尿病治疗中的效果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22):75-76.

(收稿日期:2019-09-15)

猜你喜欢
胰岛素泵低血糖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低血糖的5个真相,你都知道了吗?
内分泌科实施科外带胰岛素泵应用的管理体会
糖尿病反复低血糖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
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临床效果探讨
胰岛素泵治疗妊娠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新生儿低血糖108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