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能让学生身体健康,精力充沛,提高学习效率,但每年的体质测试结果显示中学生的身体素质越来越差,本文从激发学生的锻炼兴趣入手,通过提高家长和学生的体育意识、优化家校的锻炼形式、建立合理的评价方式等方面的实践和研究,逐步培养学生把每天的家庭锻炼活动当成日常生活的一种需要和习惯,提高身体素质。
关键词:家校互动;锻炼习惯;身体素质
一、 问题的提出
2017年笔者任教七年级,体质测试时立定跳远女生平均为1.71m,女生800米有三分之二的学生成绩在4分开外,还有个别男生在1000米跑时有走路的现象,800米/1000米女生仰卧起坐平均41个,男生引体向上0个的占二分之一……一系列的数据无不说明现在的学生无论是耐力、速度、力量还是柔韧和灵敏各方面的身体素质越来越差。是什么原因导致现在的学生体质测试成绩越来越差,通过什么样的手段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这是作为一名体育教師应该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 问题成因分析
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和学生座谈发现,现在学生身体素质下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 学校体育——循规蹈矩
1. 学校领导——重文偏体
笔者所在学校是一所农村初中,社会衡量学校好坏以升学率来要求学校,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平衡社会人心理只能挤压学生课外活动时间,学生除了每周三节体育课和大课间没有其余的运动时间,这严重影响了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造成学生体质下降。
2. 体育课堂——固步自封
有些班主任反映班上有很大部分学生不愿上体育课,让班主任把体育课分享给其他主课老师上,按理体育课是学生最喜欢的课,出现这样的现状究其因是体育老师的教学内容不是绕操场跑步、跳台阶就是自由活动,体育老师上课教学内容的单一和教学方法的陈旧导致学生失去了对体育课的兴趣。
3. 课间锻炼——因循守旧
因为场地受限,笔者所在学校的大课间主要以长跑为主,素质练习为辅,长跑慢跑两圈与学生体质的提高作用不是很大,素质练习的内容因为老师缺乏科学的指导,班主任又不懂技术动作,所以学生也不能较好的练习到位,因此大课间的活动也只是趋于形式,没有实质性的效果。
(二) 校外锻炼——寥寥无几
随着中学生课业压力的逐渐增大,学生以学业为主,父母督促孩子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薄弱,认为只要孩子把时间花在学习上,其他都可以不做。另外,学生一旦有空就沉迷于网络没有课后体育锻炼增强体质的意识。
三、 家校互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策略
根据原因分析笔者想到了家校互动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所谓学校体育与家庭体育合作互动,是指学校体育活动与家庭体育活动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营造一个持续进行体育学习、锻炼的条件,共同提高孩子参与体育的意识,使孩子养成体育运动习惯,提高身体素质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这些年,笔者在利用家校互动,提高孩子体育素质方面,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 激发动机,提升增强体质的意识
运动动机是学生积极锻炼和提高身体素质的内在动力。学生对发展身体素质的认识、理解可以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表现出积极自觉的行为。笔者在激发学生锻炼动机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1. 明确身体锻炼的意义和作用
曾经有个其他班的学生问笔者“老师,你们班每节体育课都是围绕跑步、逃远、投实心球进行,难道笔者们的体育锻炼就是为了中考30分?”听到这我觉得现在学生对体育锻炼缺乏正确的认识,因此,在七年级的第一次理论课笔者就向学生讲解体育锻炼的目的、意义及何为“终身体育”,使学生对体育锻炼有正确的认识。
2. 认识身体素质及练习方法
通过调查发现不少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只教学生动作,但没有跟学生说动作的方法、练习的目的和要求,从而导致学生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练习的效果也大打折扣,因此笔者在教学时就利用理论课的时间跟学生讲述什么是身体素质,身体素质包括哪几项,素质锻炼的价值和意义,用什么方法练习来提高相应的身体素质,在练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该用何中方法解决,这样学生在练习时身体出现不适就正确面对。
3. 现身说“法”激发学生锻炼兴趣
作为一名体育老师应该让学生从自己的身上去感染一种人性的美和运动的美,从而激发学生的运动的兴趣。如当学生在练习中想放弃时笔者就向他们讲述自己如何克服种种困难,坚持28天骑行川藏南线的经历,成为当地用车轮记录成都到拉萨距离的第一人。同时通过自己在跑道上刷圈备战各种马拉松,让学生深深感觉到笔者超强的毅力。或许跑马拉松对于学生来说是天方夜谭,但当笔者提议学生可以“一月一马”即一个月跑42.195公里时,还是激发了学生对跑步的兴趣,因此放学后总能看到笔者几个班的学生在跑道上飞奔的身影。
(二) 改进校内体育教学措施,增强学生身体素质
中学生体质测试项目为50米跑、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800米/1000米、仰卧起坐/引体向上。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围绕这几个项目展开必违背了体育教学的要求也必将导致学生对体育产生厌恶感,由此,笔者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新颖活泼的教学手段、与时俱进的课间锻炼将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寓于快乐体育之中。
1. 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
根据《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要求,教材内容根据“技术、体能、运用”三维度构建单元计划,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三维度所体现的理念、内容与目标是融合在一起的,并在课的基本部分以“教材三个一”来体现。因此教师在设计一堂课时必须有单一的身体练习以及以此为核心的组合练习。如在设计《单手肩上投篮》一课时,笔者在开始部分的准备活动由球操代替常规的慢跑,学生的运动细胞在音乐的伴奏下被激活;基本部分就安排了单手肩上投篮(技术)及跑动传球+投篮+核心练习(组合练习),此阶段学生不但学到了技能而且还提高了体能;放松部分主要以提高柔韧素质的拉伸。这些教学内容的安排既符《省纲》的要求,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乐此不疲,同时学生的速度、耐力、力量和柔韧素质都有得到较好的锻炼。
2. 新颖活泼的教学方法
一次一位九年级的学生问笔者“跑步呼吸急促是什么原因,该怎么练呼吸”,通过“跑步时如何呼吸”的讲解,学生在日常跑步时用笔者教的方法进行呼吸,半个月后跟笔者说跑步呼吸轻松了,1000米测试轻松拿满分。一般耐力训练时老师就是让学生跑圈,那样学生普遍会觉得枯燥,笔者给七年级学生上耐力课前先跟学生讲跑步时体育教师该如何摆臂、如何呼吸,如何稳定体育教师的核心、如何抬腿,落地、用哪几种练习方法可以提高耐力素质,有了这些理论知识的铺垫学生练习时就得心应手了。在进行耐力教學时用音乐创设轻松的练习环境,让学生踩着音乐跑,或者采用“莱格尔”跑音乐,校园定向跑、男女生让距离追逐跑都能让在快乐的奔跑忘了跑动的距离。
3. 与时俱进的课间锻炼
体育大课间的内容可以包含体操、身体素质练习、趣味游戏、特色活动、球类活动等。笔者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校场地器材来合理安排任教班级的大课间练习内容。第一、用有氧操代替跑步提高学生的耐力素质;第二、针对学生引体向上普遍薄弱、学校单杠场地少器材缺乏的现状,每周安排一次引体向上的辅助性练习,项目设置中每天都需要有上肢力量和腰背肌力量的练习;第三,安排球类活动巩固课堂教学技术;第四,腰背肌、下肢力量练习。学生在大课间的参与度和表现力作为体育课考评的条件之一。有了体育老师的巡视指导、班主任的督促,在保证学生充分锻炼的时间以外还保证了质量,有效地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能力的提高。
(三) 以家庭体育活动为载体,促使学生积极锻炼增强体质
通过调查统计,81.2%的家长觉得布置体育家庭作业有必要,体育锻炼的时间控制在20分钟左右比较合理。因此笔者跟家长协商每天布置体育家庭作业,在微信小程序打卡,有家长陪伴孩子完成练习并打卡,笔者负责推送练习教学视频并对学生的动作进行点评,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优化家庭体育锻炼菜单,力求与教学内容相结合
学校每周三节体育课,大课间时间30分钟,根本不能达到“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要求,加上体育教学内容之多,笔者在布置体育家庭作业时力求与课堂教学内容相结合。如在进行体操类(头手倒立、肩肘倒立)的教学单元时,需要学生有较好的柔韧性,但柔韧性素质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练好,因此在体操类教学时学生不但要复习动作,也要完成压肩、正压腿、侧压腿、坐位体前屈等柔韧性练习,同时这些动作也是每天必须完成的练习,柔韧性差的在家长的帮助下完成,日积月累学生的进步就明显了。
四、 家校互动取得的成果
通过一年的家校体育锻炼互动,学生在课堂上能互帮互助积极锻炼,在课后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练习内容进行打卡,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学练、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体育单项挑战赛,课后已经养成自觉锻炼打卡的习惯,各项身体素质测试成绩都有了较大的进步。
五、 结束语
造成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还有很多,相信只要老师根据学生实际,遵循体育教学原则,有的放矢的采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家长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为学生提供学习条件和练习环境,相信学生的锻炼激情会越来越高,身体素质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谢春满.体育家庭作业创新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运动,2012(17).
[2]陈伟,李丹.“简易体育与健康家庭作业”融入日常体育课程之效果初探——体育与健康知识认知角度[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1).
[3]金纯.重视学生体育回家作业的完成情况[J].教育科研论坛,2006(1).
作者简介:沈慧娟,浙江省杭州市,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瓜沥镇第一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