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春琴
(江苏省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 张家港 215600)
静脉输液治疗是当前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创伤性治疗方式,在挽救患者生命安全、药物处置和营养支持等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价值。静脉治疗易出现一些并发症,例如感染、渗液等,因此需要加强静脉输液安全管理。《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的应用标志着静脉治疗走向规范化、标准化和专业化,依照静脉治疗操作规范进行医疗处置能够有效降低输液风险,提升护理质量[1]。本文对比分析了静脉输液护理SOP实施前后科室留置针的护理质量,为临床输液护理提供参考,现总结如下。
选择我院在2015年4月~2016年4月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160例设定为对照组(静脉治疗护理SOP实施前),选择2016年5月~2017年6月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160例设定为研究组(静脉治疗护理SOP实施后),患者来源于内科、外科、肿瘤科、血液科、儿科、妇科和ICU等科室,患者均接受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具有研究代表性,能够反映我院的静脉输液现状。研究组患者中男88例,女72例,年龄为(38.5±0.2)岁,对照组患者中男87例,女73例,年龄为(39.6±0.4)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数据可比。
首先是制度建立。根据我院的实际治疗情况建立静脉治疗护理SOP,主要包括中心静脉操作SOP、维护管理SOP、外周静脉操作SOP等,组织全院的护士均参与学习《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认真分析每一项内容调理,提升操作规范性[2]。医院要充分利用信息管理平台、护理操作课件等进行资源共享,方便护士随时获取学习资料,提升查询的便利性。
其次是质量考核。医院管理中要将静脉治疗纳入到医疗质量考核体系中,对各项静脉治疗护理SOP的落实、执行情况进行严格督查,确保制度的有效实施。静脉治疗管理小组要充分发挥其管理职能,将静脉注输液护理中存在的不良事件进行数据化分析,并及时整改,将质量考核与个人绩效相联系,以提升护士的重视程度和工作积极性,持续提升科室静脉留置针的护理质量[3]。
其三是加强培训。医院要提升对静脉留置针护理质量的重视程度,积极举办各种培训或主题讲座来提升护士的静脉留置针护理技能,例如PICC技术培训、静脉炎的预防和处置、静脉药物了解等,培训后要进行统一考核,保证培训的质量。
统计SOP实施前后静脉留置针护理过程中出现的不良情况,主要包括敷料固定不当、导管维护不佳、穿刺部位选择不当、出现输液并发症等。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5.0对本次管理研究所涉及的组间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差异用x2检验,若数据有统计学意义则P<0.05.
研究组出现7例护理不良事件,其中敷料固定不当2例,导管维护不佳1例,穿刺部位选择不当1例,输液并发症3例,对照组中出现37例护理不良事件,其中敷料固定不当14例,导管维护不佳6例,穿刺部位选择不当9例,输液并发症8例;两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相比x2=13.7,P<0.05,研究组静脉留置针护理质量明显提升。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是我国第一个关于静脉治疗护理的操作规范标准,其规定静脉处置护理的基本要求,医院要重视对静脉留置针的护理管理,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升静脉治疗护理规范,提升静脉留置针的护理质量[4]。
本文对比分析了静脉治疗护理SOP实施前后科室的静脉留置针护理质量,结合数据分析可见,在执行静脉治疗护理SOP后,各个科室的静脉留置针不良事件明显减少,患者对护理满意度高,表明静脉治疗护理SOP发挥了积极的管理价值。医院管理者要提升静脉留置针管理的重视程度,带有发展意识,了解静脉输液管理规范并制定相关制度进行管理和落实。严格规范护士的静脉留置针护理行为,让护士主动评估其安全性,提升自身护理技能。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前,要全面了解患者的治疗周期、药物性质、静脉位置等,合理选择输液的工具和穿刺部位,确保用药安全,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医院要定期组织多种培训方式来提升护士的护理技能,了解静脉留置针的护理规范和管理制度,将管理效果与个人绩效相结合,从而提升护理效果。通过静脉治疗护理SOP的实施,我院各个科室的静脉留置针护理质量均明显提升,降低了留置针感染风险,患者对静脉输液治疗满意度高,有助于推动医院静脉留置针治疗的发展。
综上,建立静脉治疗护理SOP能够显著提升科室静脉留置针的护理质量,减少输液不良事件,规范护士的操作行为,加强输液安全控制和管理,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