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医院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率方式的研究进展

2019-02-10 21:30:31吴琳娜陈冬梅梅彤林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17期
关键词:护士长报告护士

吴琳娜,陈冬梅,梅彤林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北京 100853)

患者安全(Patients Safety)是指患者在接受医疗护理的过程中,不发生法律和法定规章制度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为了保障患者安全,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不良事件的及时上报就成为其重要的信息来源。

1 护理不良事件的概述

1.1 危害

护理不良事件会影响患者的安全,严重的会影响患者预后以及生命。它的危害包括:①增加了患者的痛苦;②增加了患者的医疗费用;③严重时可影响医患关系;④影响医院的效率;⑤影响医院的声誉;⑥增加社会经济的负担,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1.2 上报的必要性

避免不良事件发生的重要方式是,总结经验教训,从中得到启示:①通过分享信息,改善患者安全的愿望,是减少伤害促进安全的重要部分;②通过经验总结,尽早识别严重的不良事件的发生,中断其进一步发生发展;③通过共享信息,吸取教训,杜绝不良事件的隐患,减少各种资源浪费。有数据表明,通过共享不良事件信息,能极大的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2]。

2 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影响因素

2.1 报告前预感知

有文献报道,临床护士对不良事件风险的感知度是影响上报率的一个重要因素[3],这与护士的工作年限、工作经验等有一定关系。如新护士刚参加工作,相关培训尚未及时和全面,对不良事件感知度较低,是导致低上报率的首要因素。

2.2 报告主体因素

2.2.1 管理者

护士长作为管理者,在护理不良事件报告中起积极主导作用。有研究表明,部分护士长会因为护理不良事件是潜在的,或其严重程度较低,未给予足够重视,采取隐瞒态度,多采用了内部自行解决处理的方式[4],放弃了上报。

2.2.2 临床护士

护士不上报护理不良事件,多是因为畏惧、认为没有对患者产生不良后果、意识薄弱或侥幸心理、忘记报告、上报流程过于复杂、报告习惯水平较低等因素[5]。

2.3 报告环节因素

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中,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要实行逐级汇报,要先报告护士长,再上报给护理部,使主动上报的保密性大打折扣。上报的护士由于担心会影响同事间的人际关系[6],会打消上报的主动性。

3 国内目前采取的主要干扰方式

3.1 非惩罚性上报方式

3.1.1 方法

目前国内大多数医院采用的都是非惩罚性自愿性上报系统,即报告不作为报告人和报告内容所涉及人员的违章、处罚的依据,不涉及人员的职称晋升、年终评比、奖罚等。对于发生不良事件后未报告或未在规定时间内上报,一旦发现,就会按照护理差错评价标准及措施进行处理[7]。

3.1.2 结果

非惩罚性自愿性上报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护士上报不良事件的压力,有利于促进个人的专业发展,也可以警示他人避免发生类似的事情,从根本上消除了护士的顾虑。有研究报道,实施非惩罚性上报制度后,护理不良事件的报告明显增多,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率由实施前的20.69%提高到78.57%[8]。

3.2 PDCA循环应用

3.2.1 方法

具体是将PDCA循环管理体系的4个阶段:P(plan,计划),D(do,执行),C(check,检查),A(act,处理);8个步骤:分析现状、建立目标、分析原因、制定计划、实施对策、检查效果、固化成果、今后计划,应用于提高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率的管理工作中[9]。刘玉洁[10]等则是在PDCA的基础上,延伸出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与步骤,即FOCUS-PDCA。F:发现问题;O:成立CQI小组;C:明确流程和规范;U:根本原因分析;S:选择流程改进方案;P:计划;D:实施;C:检查;A:处理。

3.2.2 结果

PDCA的应用,改变了以往只重视结果的粗放式管理观念,逐渐向注重关键环节控制以及过程管理的精细管理转变[11]。有研究数据表明,通过运用PDCA循环,护士主动上报率从43.48%上升至91.8%,引发护理不良事件严重后果明显下降,由28.26%下降至0%,患者满意率由80%上升至96%,护士满意率由62%上升至94%[12]。

3.3 根因分析法方式

3.3.1 方法

根因分析法(Root Cause Analysis)是一种质量结构探询程序,最早被运用于美国海军潜艇操作系统的控制[13]。具体方法是:组建RCA小组,由护士长任组长,8名小组成员,成员由主任护师到护士各阶层均涉及,针对不良事件原因展开讨论,利用鱼骨图对发生的不良事件近端原因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和挖掘,以确认系统根本问题;运用头脑风暴法,筛选出不良事件的根本原因,包括人力资源系统、资讯管理系统、环境设备管理系统、制度流程系统、组织领导及沟通系统等存在的缺陷;提出改进措施,并进行效果评价[14]。

3.3.2 结果

RCA聚焦于整个事件,对事件进行全面性评估,将工作重心集中到系统的改进和完善上,而非对个人的追责,有利于当事人、事发科室自觉地上报不良事件,提高不良事件、安全隐患的报告率[15]。有数据表明,实施RCA后,不良事件发生率由0.17%降至0.09%,不良事件上报率由61.29%上升为100%,安全隐患上报数也明显升高[15]。

3.4 其他干扰方式

3.4.1 JCI安全质量意识培养

安全是JCI标准的中心,通过对各级护理人员持续不断地JCI安全意识的强化培训,培养护士上报不良事件的敏感性,共同参加讨论,对护士长管理理念的不断提升,护士对不良事件的认知度提高[16]。JCI安全质量意识培养,实质上是一种培训课程,主要是对报告前预知感因素的干扰。

3.4.2 知信行模式应用

“知信行”模式(Knowledge/Attitude/Belief/Practice,KABP)是一种行为干扰理论,将行为的改变分为获取知识、产生信念及形成行为三个过程。其中,“知”是对相关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信”是正确的信念和积极的态度,“行”是行动。只有当人们获得相关知识,并对知识进行积极的思考,具有强烈的责任感,才能逐步形成信念[17]。“知信行”模式实质上是对报告主体因素行为的干扰,并可在一定程度上对护士的上报习惯产生影响,提高护士对不良事件的上报率。

3.4.3 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持续改进

护理不良事件信息化管理为降低医疗安全事件提供了技术保障。完善的电子信息化上报系统,包括风险评估上报、压疮跌倒风险评估上报、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等的监控和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有效减轻了护士的负担,将更多的时间留给了患者,集中精力关注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提升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18],有利于护士主动上报不良事件。

4 小 结

4.1 讨论

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的影响因素,主要集中在人力、物力、社会环境以及上报系统等方面,尤其是城市和农村的差异、三甲及三甲以下医院的差异问题。本观点认为,三甲和城市医院因其人力、物力资源相对丰富,社会文化环境相对良好,可根据医院规模,设立专门的RCA小组,进行不良事件及上报的专项管理;三甲以下和非城市医院可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组织护理部成员专人负责,由各护士长担任分组成员,可以采用一种,或者两种以上结合的方式,重在培训,辅以警示,尽快展开相关部署工作,以减少意外的护理不良事件。

4.2 建议

目前,患者的安全问题已成为我国十三五卫生计划的重点。为了保障患者的安全,我们可利用现有的资源,提高上报率,来达到信息共享、宣教提示的目的。有研究建议,医院应用微信公众平台、微信群等媒介,加强医院文化建设的实施[19]。微信是否可以同样运用于不良事件的管理,促进资源共享、信息共享,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猜你喜欢
护士长报告护士
最美护士
安徽医学(2022年10期)2022-11-12 02:41:18
最美护士
安徽医学(2022年9期)2022-09-23 08:02:56
最美护士
安徽医学(2022年8期)2022-08-25 05:51:14
最美护士
安徽医学(2022年7期)2022-07-28 08:21:54
探讨开展护理行政查房对提高护士长管理水平的实际临床意义和效果
一图看懂十九大报告
报告
南风窗(2016年26期)2016-12-24 21:48:09
报告
南风窗(2015年22期)2015-09-10 07:22:44
报告
南风窗(2015年7期)2015-04-03 01:21:48
护士长管理培训需求分析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