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爱芬,戴兴芹*
(联勤保障部队第九O三医院,浙江 杭州 310013)
就骨科患者来说,其发病均较为突然,发病的同时,患者会伴随一定的疼痛问题,并且存在行动不便的情况,在患者长期卧床时,就很容易导致患者出现各种并发症,导致患者出现较为严重的负面情绪[1],会对患者的恢复造成不良影响,还需要将全面护理方法进行应用。本研究将以此为主要内容,探究其对髋骨骨折患者围术期各项指标及其心理情绪的影响效果。
将我院所接收的髋骨骨折患者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患者的选取时间在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本研究共选取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其常规护理和围术期全面护理,将其命名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其中,常规护理组有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2例,患者年龄分布为55-70岁之间;实验组有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3例,患者年龄分布为53-70岁之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较小,能够进行比较。
常规组患者在本次实验研究工作中,主要给予其常规护理干预,要对患者的心理发展情况进行明确,并进行沟通交流,消除其不安心理,术后饮食护理和临床护理等。护理人员要将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问题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讲解,做好预防工作。
实验组患者则采用全面护理干预,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首先,在手术开展前,对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了解掌握,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监测,并将手术治疗的积极意义向患者进行介绍,消除患者不良情绪,提高其治疗自信心。手术过程中,配合主治医生完成各项工作,并对患者实际情况进行监测,一旦发现异常,要立即汇报医生。术后,对患者的实际病情进行了解,给予其术后情况监测,将其术后的注意事项等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讲解,要能够对患者存在的问题进行解答,消除患者存在的不良情绪,将成功治愈案例向患者进行介绍,从而保证提高患者的治疗自信心。在患者出现了不良情况时,要立刻通知医生,加强相关处理操作与此同时,护理人员要能够加强自身说话语气的重视程度,保证为患者提供一个相对良好的空间,从而保证术后恢复[1]。并在术后,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询问其术后情况,是否存在疼痛,并将其存在疑问进行耐心解答,帮助患者排忧解难,让患者保持一个良好心情,促进其早日康复。同时,对患者病房环境进行改善,根据患者的实际需求,对室内温度进行有效控制,并保证定期对患者病房进行清洁,更换其日常用品,定期清洗床单被褥等。此外, 要给予患者术后饮食护理,对患者的日常饮食搭配进行干预,从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出发,保证荤素搭配,多摄入维生素和蛋白质等物质,从而保证患者伤口的快速愈合。并对室内空气进行净化,定时开窗通风,保证室内空气质量,对患者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同时,针对髋骨骨折患者来说,其在术后行动较为不便,还需要护理人员将其需求进行明确,进而帮助实现,从而保证与患者建立一个良好的护患关系,能够与其展开耐心交流和引导,增强患者治疗依从性,积极的投入到康复训练中,能够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2]。从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出发,为患者制定一定的康复护理训练计划,在病房实现康复延伸,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指导,促进其被动训练和主动训练的公共开展,并坚持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基本原则,指导患者尽量进行下蹲,上楼梯和踢腿等运动。
本次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9.2.0软件,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取卡方检验法。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57.83±13.53)min,,住院时间为(8.54±2.42)天,而常规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86.35±20.67)min,住院时间为(11.43±1.98)天,实验组的各项指标均小于常规组,其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患者和常规组患者在干预前的焦虑抑郁情况不存在明显差异,其P>0.05。实施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SAS评分为(32.54±3.00),SDS评分为(31.76±3.12),明显低于常规组的(42.65±2.86)和(42.87±3.52)t值为8.685,存在统计学意义。
髋骨骨折病情发展较为严重,发病患者年龄均相对较大,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组织功能减退和器官功能减退问题,在疾病逐渐发展的过程中,其机体的反应能力和协调能力也会逐渐降低,需要临床加强对此问题的重视程度,给予患者手术治疗,并加强护理干预,从而保证患者的术后恢复程度,尽早恢复肢体功能[3]。
综上所述,针对髋骨骨折患者展开护理工作,将全面护理进行应用,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操作时间,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情绪,值得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