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锦秀,王咏梅*
(新疆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胸腹放疗科,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
食管癌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放射治疗是食管癌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但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对正常细胞造成损伤[1]。发生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影响放射治疗计划不能如期实施。特别是晚期老年食管癌放疗患者尤为突出,为了有效帮助老年食管癌患者顺利完成治疗,本研究采取了一系列针对预防措施和护理干预,从而降低了放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7年2月到2018年8月入住我科经病理检查确诊为食管癌晚期老年患者80例。其中男60例,女20例,年龄60-87岁,平均70.24岁。肿瘤部位:位于上段17例,中段42例,下段31例。所有患者经胃镜活检病例检查确诊为晚期食管癌。放疗前均做常规检查均显示无放疗禁忌症。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1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放射治疗方法相同均行三维实行调强放疗,采用常规分别照射,2GY/次,1次/d,5次/周,总剂量DT60GY。
1.2.2 对照组
实施科室食管癌放疗患者常规护理,包括遵医嘱给予病人饮食指导,健康宣教及生活基础护理。
1.2.3 观察组
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实行个性化护理干预:
1.2.3.1心理护理
食管癌老年放疗患者普遍存在各种不良心理状态,对放射治疗知识的缺乏,恐惧,焦虑,等心理更加严重。因此责任护士更要客观的分析患者心理压力的来源,鼓励家属从物质、精神方面给予全面支持。护理人员多鼓励和劝导患者,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强化患者自我调节的能力,丰富患者病房的其余文化生活,引导患者消除抑郁不安等不良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1.2.3.2饮食护理
由于晚期老年食管癌患者进食能力、吞咽能力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刺激和影响,后期加上放疗引起的各种消化道反应,导致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责任护士、主治医生、营养师根据每一位患者的情况制定一套营养丰富,高维生素,高蛋白,高热量低脂肪的饮食配餐。做到少量多餐,放慢进食速度,进餐前后用温盐水冲洗食道,防止食物残渣潴留,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静脉营养支持治疗及口服营养补充剂。
1.2.3.3口腔护理
指导患者口腔卫生,每餐前用温盐水或漱口液漱口,睡前刷牙,有假牙者每晚清洗假牙,减少细菌侵入口腔粘膜。
1.2.3.4皮肤护理
放射性皮炎 大多在患者放疗两周后出现,放射野皮肤出现不同程度红斑、瘙痒、色素沉着、脱皮、水疱等症状,指导患者穿纯棉开衫的衣服;避免各种化学和物理的刺激;禁止用手抓挠。遵医嘱行每次放疗半小时后比亚芬软膏涂抹于放疗野皮肤。
1.2.3.5放射性食管炎护理
放射性食管炎出现在患者放疗两周后,临床表现为胸骨后烧灼样疼痛或吞咽困难,指导患者放疗期间饮水2500ml/d以上,放疗后、进餐后用温盐水冲洗食道,遵医嘱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20%利多卡因0.1g+地塞米松注射液20mg,每餐前含服,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呛咳、呕血等症状,及时判断有无溃疡、穿孔等症状。
1.2.3.6放疗后的护理
(1)建立出院档案的填写单,包括地址、电话、出院带药等。(2)指导患者出院三个月保护好放射野皮肤。(3)适当参加各种体育活动。(4)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
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后,比较患者放疗两周、放疗结束后的不良反应缓解率。包括食欲减退、皮肤反应、口腔粘膜反应、放射性食管炎四方面,放疗疗程一周之内不良反应出现次数较前次减少≥60%[2]。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放疗2周食欲减退、皮肤反应、口腔粘膜反应、放射性食管炎不良反应缓解率,观察组分别为82.5%、82.5%、87.5%、90%,对照组分别为60%、57.5%、62.5%、55%;放疗结束后观察组分别为87.5%、85%、90%、92.5%,对照组分别为50%、60%、57.5%、57.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食管癌是一种恶性肿瘤,恶性细胞迅速生长,消耗机体营养,同时释放有害物质,损害正常的肌体结构,使食管正常功能丧失[3],放射治疗作为老年晚期食管癌患者的主要手段,其治疗时间长,放疗不良反应多,严重的影响了老年食管病人的生活质量,导致部分患者出现抵抗、退缩,甚至放弃治疗等心理,直接影响老年人食管癌患者的治疗与康复。本研究积极开展了针对老年晚期放疗患者在放疗前、中、后的护理干预,在整体护理过程中,责任护士、主管医生、营养师全程互相配合、沟通、补充制定全方面的医护一体化治疗护理方案。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老年放疗患者在放疗第二周、放疗结束后的不良反应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有效降低了各种放疗后的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了老年晚期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