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填充网袋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

2019-02-10 09:46郑吉润李东海李长鹏阮继旭肖树豪
微创医学 2019年6期
关键词:网袋成形术骨密度

郑吉润 李东海 李长鹏 阮继旭 肖树豪

(江西省吉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吉安市 343000)

压缩骨折是临床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常见骨折类型。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钙质逐渐流失,骨微观结构退化,骨密度降低,从而形成骨质疏松,易发生骨折等突发事件。研究显示[1],压缩性骨折不仅损伤四肢肌肉,而且易引发肺部感染、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是老年人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经皮椎体成形术以在伤椎局部注入骨水泥的形式成为临床治疗压缩性骨折的主要手段[2-3]。其原理在于骨水泥稳定性强,具有稳定和强化椎体的作用,有助于伤椎解剖结构和力学性能的恢复。同时,利用骨水泥聚合反应产生的热量破坏伤椎感觉神经末梢,可缓解疼痛。但因高压导致的骨水泥外渗,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手术效果和术后恢复。骨填充网袋是一种新型球形材料,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压缩性,可实现骨填充网袋椎体成形术独特的椎体高度的恢复[4]。本文选取146例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进行研究,探讨骨填充网袋椎体成形术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46例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73例,85椎)和观察组(73例,89椎)。纳入标准:经X线、核磁共振成像等临床医学检查确诊;年龄>60岁,有骨质疏松病史;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有手术禁忌证;局部或全身感染;凝血功能障碍;合并神经损伤症状。对照组男26例(33椎),女47例(52椎);年龄76~82(78.13±1.76)岁;骨折部位:胸椎36节,腰椎49节。观察组男27例(35椎),女46例(54椎);年龄74~81(79.08±1.52)岁;骨折部位:胸椎40节,腰椎49节。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骨折部位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获得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手术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保守治疗。入院后给予镇痛药物止痛,绝对卧床,采用沙垫复位,并逐渐升高至患者能承受的高度。治疗3 d后,若疼痛减轻,则予卧硬板床,并采用五点支撑拱腰法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锻炼频率控制在50次/d以内,避免产生疲劳感。15 d后,根据患者压缩骨折恢复情况,在佩戴后伸性支具的情况下可开始下床活动锻炼。

1.2.2 观察组 给予骨填充网袋椎体成形术治疗。术前常规检查确认可进行手术后,患者取仰卧位,为使胸腰椎处于过伸状态,将胸部及髂前垫高。在C臂X线机透视下确定穿刺点,用1%利多卡因进行局部浸润麻醉,将穿刺针经椎弓根缓慢穿入椎体内,建立工作通道。用骨钻钻至椎体前缘5 mm后拔出,将扩张器置入,并确保扩张头在工作通道外,因为复位椎体需360°反复旋转扩张。将扩张器退出,塞入压成条状的明胶海绵至椎体前壁,然后置入骨填充网袋,注入调配好的骨水泥。在C臂X线机透视下,查看骨水泥在网袋及椎体内的充盈状态,凝固后拔除套管。治疗后随访3个月。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的相关临床指标、疼痛程度和胸/腰椎功能改善情况。(1)相关临床指标:采用X线测定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及椎体中部高度,采用骨密度仪检测骨密度。(2)疼痛评价: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评分范围0~10分,分值越高表明越疼痛。(3)功能评价: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患者治疗前后胸/腰椎功能改善情况,该量表包括10个问题,每个问题6个选项,分值依次为0、1、2、3、4、5分,分值越高表明功能障碍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用例数(n)或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以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相关临床指标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部高度和骨密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Cobb角均缩小,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部高度和骨密度均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临床指标比较 (x±s)

续表1

组别n椎体中部高度(mm)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骨密度(g/cm2)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7312.16±3.3117.59±3.020.68±0.201.13±0.48对照组7312.25±3.2516.15±2.610.71±0.180.89±0.37t值 0.1663.0820.9533.384P值 0.8690.0030.3420.001

2.2 疼痛程度及胸/腰椎功能改善情况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和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和ODI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及胸/腰椎功能改善情况比较 (x±s,分)

3 讨 论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发病率逐渐上升,已成为临床常见的老年慢性疾病。患者骨折后出现腰背部疼痛、脊柱后凸畸形、神经受压迫等一系列症状,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卧床、手法复位等保守治疗虽然可以避免手术创伤,但需要长期卧床,易出现感染、肌肉萎缩、骨质流失等并发症,不利于骨折愈合[5-6]。经皮椎体成形术是一种新型微创的骨折治疗方法,其在影像技术的辅助下提升了骨折部位和骨折情况的掌握精度,从而提高了手术效果[7]。该术式主要通过经皮导管注入骨水泥,增加伤椎强度和稳定性,从而恢复椎间隙高度和角度,疗效显著且创伤小。但椎体前缘高度的恢复又增加了骨水泥的渗漏风险。

骨填充网袋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凭借其良好的延展性和较强的可压缩性,在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应用广泛[8]。其在椎体成形术中待开放孔道定位后置入,并向网袋内注入骨水泥,依靠其包裹作用,可恢复椎体高度。同时依靠较强的抗剪切能力,能降低骨水泥外渗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安全性得到提高。本研究中,给予骨填充网袋椎体成形术治疗的患者,治疗后3个月的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部高度和骨密度均升高,Cobb角下降,且改善程度均优于保守治疗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表明骨填充网袋椎体成形术在改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方面优势显著。董智勇等[9]关于新型骨填充网袋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研究发现,术后椎体前缘和中线高度恢复明显。

另一方面,骨填充网袋椎体成形术术中伤椎的感觉神经末梢因骨水泥聚合反应产生的热量而被破坏,疼痛程度可得到有效缓解。本研究中,治疗后骨填充网袋椎体成形术治疗患者的VAS评分和ODI评分均优于保守治疗组(均P<0.05)。网袋结构设计可避免骨水泥过多的渗漏,同时加强其与周围骨组织紧密结合程度,骨水泥凝固后椎体稳定作用更加显著,从而有效改善患者胸/腰椎功能。

综上所述,与保守治疗相比,运用骨填充网袋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疼痛程度及椎体高度得到明显改善,骨密度等临床指标得到优化,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网袋成形术骨密度
预防骨质疏松,运动提高骨密度
单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行鼓膜成形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骨密度水平分三级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天天喝牛奶,为什么骨密度还偏低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麻醉方式的现状及展望
不同术式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对比研究
骨填充网袋在治疗kummell病中的应用
葡萄压汁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