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发展理念引领下的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

2019-02-09 19:43:53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理念政治思想

(1.新疆师范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2.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山西 太原 030027)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这是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诠释和新发展,是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得出的具有创造性的理论成果。五大发展理念是支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法宝,也是引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行动指南。[1]伴随教育体系改革的发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为了逐渐提高教育的价值性,应该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重点并融合五大发展理念,进行高校思想政治课的理论创新。在这一过程中,将学生作为主体,实现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引导,满足当代社会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培养现代化人才的基本需求。因此,如何结合思想政治教学内容进行五大发展理念的融合,明确教师和学生主体的价值观念,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得到创新,如何为教育体系的完善以及教育体系的创新提供参考,是摆在每一个高校以及思政课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五大发展理念在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性

五大发展理念是党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发扬,不仅为新时期下党的各项工作提供了理论支持和行动指南,同时也为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崭新的思路。

(一)创新课程教育体系是改革的必然需求

新时代,全面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破解发展难题,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建设“双一流”大学,也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2]而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进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其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和职能。结合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状况,通过五大发展理念的融入,可以将发展理念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发展的动力,将教育中的全局、根本以及长远发展作为目标规划,已达到推进改革创新、实现可持续、高水平发展。因此,将五大发展理念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中,可以改变以往教育中的限制性问题。为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体系的完善以及教育改革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新的思路、新的挑战,是顺应高校教育体系改革的必然要求。

(二)培养大学生职责能力的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3]“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是高校思想政治课的终极目标。五大发展理念是符合新时代对大学生职责能力的发展的新要求。通过对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模式的分析,高校作为各种社会思潮交融的主要阵地,在新形势的社会发展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重点内容,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性的价值观念,为学生能力的提升以及职能的强调提供参考。而且,在五大发展理念融入中,通过宣传教育体系的创设,可以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重点,展现教育的职能性,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稳定创新。

(三)实现高校教师教学理念的融合转变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强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承担着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育教学任务,肩负着宣讲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新成果的政治使命。要发挥这一作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把握好大学生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的三重使命。[4]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肩负起这三重使命必须首先研究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而五大发展理念正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成果。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应该将五大发展理念首先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实现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的融合转变,从而才能肩负起三重使命。同时高校教师在教学中,结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以及共享原则的运用,可以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稳定创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为高校学生能力的提升以及教学的创新奠定基础。[5]

二、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的新挑战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6]但在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兴趣不浓,没有切实达到思政课教学的目的,制约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宗旨。

(一)高校思想政治课教育理论内容相对单一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着教学理论相对单一的问题,在这种教学模式的影响下,若不能实现教学的稳定创新,会降低思想政治教学的整体质量,无法实现课程教学的有效性,不能满足学生能力的提升需求。伴随教育体系的改革,教师在教学中仍然采用单一的教学手段,无法实现新课程、新方法的融入,无法实现课程教学的多样性的融合,降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完善中,教师应该认识到教学中存在的限制性问题,把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内容与新时代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容相结合,创新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进行课程教学的改革,充实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形式。

(二)多元文化的冲击对思政课提出新要求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大学生受到了各类思想和信息的不断冲击。大学生一方面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很多从所未有的新知识,但另一方面也会面临复杂难以甄别的信息。在这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大学生在价值与道德认知上会产生困惑,一些大学生已经丧失了集体利益的认知而转向了以个人利益为重,迷失于互联网带来的信息冲击。这种状况若不能得到及时性的引导,会出现思想政治课教学和实践的相分离,无法保证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有效性。而且,由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受到多种文化的影响,也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及时面临多样挑战,围绕大学生的生活实际,立足学生的思想,走进学生、服务学生、关爱学生,使学生不是被动地接收知识而是主动与老师、教学融为一体,从而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7]

(三)思想政治教育缺少媒介支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8]结合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在思想政治教学背景下,存在着缺少政治教育媒介支持的问题。伴随着网络教学模式的高速发展,多元化的媒体信息充斥着人们的生活,在新媒体教学观念的引导下,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活动应该以信息化的创新作为重点、引进更多的教学媒介。但是,在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一些网络化的教学模式无法融入课程教学的需求。如何将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化的教学模式,如利用微信、QQ、微博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的研究热点。

三、五大发展理念引领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的优化策略

基于当代大学生成长特点及时代要求,怎样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融入到高校思政政治课教学创新,是每一个高校和思政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和研究课题。

(一)明确教育创新理念,展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性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中,为了实现课程教育的稳定发展,教师应该将创新教学作为重点,通过理论创新不断推进思想、理念的创新,进行课程教学的完善,以理念创新推动改革发展,为现代高校教育体系的整合及创新提供参考。通常状况下,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过程中,应该做到以下几方面:第一,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中,教师应该创设实践育人的教学模式,明确“以学生为主体”的培养理念上涉及的师生关系理念、学生发展理念、科研管理理念、教学模式理念等。通过明确教育创新理念以及教学体系的创新,充分满足课程加信息的基本需求。同时,在高校思想政治创新中,通过实践育人教学模式的构建,应该引导学生参与到实践平台中,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以及综合能力的引导进行课程目标的转化,为课程教学的创新以及学生能力的提升提供支持。例如,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构建教学专题化内容,为学生营造自主探究的活动环境,使学生在活动参与中发挥自身的主导地位,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第二,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中,教师可以借助慕课教学形式,进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整合,通过课程视频制作方案的创新,增强课程及教学的最终效果,为学生学习能力提升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提供参考。第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中,教师应该认识到创新思想融入的价值,通过考核评价方式的创新,进行课程教学的考核,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与客观性的融合。而且,在明确教育理念创新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采用无纸化的教学模式,通过多种教学模式的融合,进行综合测评与考核评价的融合,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改善以及思想政治教学的创新提供保障[9]。

(二)强调协调发展机制,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发展不平衡就需要通过协调来实现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结构和模式创新。为了实现五大发展理念的融入,教师应该明确协调发展的相关内容,通过思想政治教学的项目创新,进行课程教育的协调发展。在教育体系协调发展中,应该结合多系统、多方位的发展模式,进行多元化教学的创新,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协调创新,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才的有效培养。在协调发展原则融入中,教师应做到以下内容:第一,在课程教学中,应该协调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程而言,其不仅是高校领导、辅导员以及思想政治教师的任务,而且也应该要求其他科目教师承担相关责任,因此,应该积极强调课程协调的必要性。高校思想政治课程完善中,各科教师应该明确其课程内容,通过协调彼此的教学内容强化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的培养,引导学生形成基本的准则,实现课程与课程之间的协调。而且,在协调课程教育融合中,思想政治教师应该在课堂上进行道德价值、课堂气氛的营造,并让学生明确开设各科目的优势互补,从而让学生在意识层面深化各科目的教学知识。第二,在思想政治协调理论中,应该积极强调理论与实践融合的关系,积极推进马克思文化资源,创设多样化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为教育的创新以及工作的整合提供支持。结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状况,通过教育信念、思考以及理解能力的提升,进行思想政治教学的完善,为高校教育实践以及教学创新提供保证。通过对社会生活状态的分析,在学生思想政治教学整合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社会的发展状态,强调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实现课程教学的稳定创新。而且,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构建中,也应该积极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充分挖掘网络资源优势,引导学生在社会发展中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践课程以及实践内容,进行理论知识的分析,引导学生在学习以及生活中进行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第三,在协调教育的发展背景下,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创新中,教师应该明确课程教学目标,通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社会教育的协调,展现思想政治教学的价值。而且,在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中,教师也应该协调家庭教育以及社会教育的内容,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稳定创新,满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需求[10]。

(三)坚持绿色发展原则,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坚持“绿色”人才培养模式,健全以教育教学为中心的制度环境。在绿色发展理念下,为了保证高校思想教学的价值性,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教师应该转变单一性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设绿色化的课程教学环境,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高校思想政治教师要明确必须一切以学生为主体,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才能一心一意干工作,才能用自己的认真负责的态度感染学生、培养学生。第二,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作为学校应该转变自己的服务理念,从“管理”向“服务”转变,坚持为学生提供一个优质的生活环境,塑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如学校可以在宣传栏里及时更新习近平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传统文化等;可以定期组织学生观看红色经典影视作品,《大国工匠》《超级工程》《平语近人》等大型优秀纪录片,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中国的发展,中国的崛起,从而达到在学校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而且,在高校绿色发展理念渗透中,教师应该结合我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态,进行社会环境状态、案例讲解以及学生社会调查状况的分析,使学生在案例学习的同时树立尊重自然的意识,满足现代生态环境的保护需求。在绿色化思想政治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推行无粉教学、无纸考试以及绿色教案的设计,通过绿色教学、环保教学的分析,进行教育实践以及教学培养的整合。第三,为教师专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教师的专业发展关乎一个学校、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师发展的如何对国家整个教育质量是至关重要的。学校要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道路的培养,可以定期组织教师外出学习,注重入职培训、继续教育等工作。同时也需要深入推进教师评价制度的改革,采用多元化评价机制,革除“唯论文”“唯职称”等单一评价机制。能够让高校思想政治教师真的发挥其主体性作用,促进教师从被动接收上进到主动积极要求上进。[11]

(四)构建开放发展内容,创设多元化的思想整合平台

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国际化是时代发展的趋势,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必然要求。在开发发展平台构建中,教师应该创设多样化的教育体系,结合思想政治教学的创新机制,进行课程教学的改善,为课程教学的整合提供支持。通常状况下,第一,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不仅要看到本国教育资源的优势还应结合国外的优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思想政治理论的融合,并以宽容的态度,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第二,教师与学生应教学相长,彼此开放自己,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用包容开放的态度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教师对学生心理特征以及思维方式的分析,并结合学生的基本需求,采用针对性的教学方法,进行多样化教学平台的创设,展现教育平台创设的价值。第二,伴随科学技术的发展,思想政治教学逐渐融合的互联网内容,改变以往单一性的教学模式,为课程教学的改革以及教学方法的创新提供支持。高校活动创新中,应该逐渐形成多样化的思想认知能力,通过思维政治理论以及教学微博平台的构建,激发学生的吸引兴趣,引导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与实践课程融合中,进行课程教学的完善以及教学方法的创设,充分展现课程教育的针对性,为现代教育的完善以及思想平台的构建提供保障。

(五)坚持资源共享原则,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在课程教育改革中,为了实现政治课程教育的改革,教师应该将共享发展作为重点,通过思想政治理论以及课程方案的创新,进行课程教学的完善,充分满足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需求。通常状况下,在共享发展平台中,应该做到:第一,对于教师而言,在高校思想政治平台构建中,应该将资源共享内容作为重点,通过共建项目的完善,进行教育管理资源的完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价值,为课程教学的整合以及教学模式的创新提供参考。而且,教师在共享性发展平台创设中,应该坚持集体备课、相互听课的指导原则,结合学生的基本特点以及教案教学模式,进行资源共享平台的构建,提高备课资源的质量性,为团队合作意识的明确以及政策内容的协调提供支持。第二,在学生能力提升中,应该结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协调,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与教学体系的改革,为小组课程教学的完善以及教学项目的创新提供保护保障。而且,在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完善中,教师应该将学生作为主体,通过资源共享以及活动共享机制的构建,进行活动平台的创设,充分展现课程教学的质量性,并在最终程度上展现思想政治教学的整体质量。通过共享平台的创设,可以将学生作为主体,引导学生结合课程教学的基本需求,进行课程加息的创新,充分展现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价值性,为五大发展理念的融入以及教学的创新提供支持[12]。

四、结语

综上所述,面对新的时代、新的背景、新的伟大工程,五大发展理念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发展提供一个新的发展路径和改革思路。将五大发展理念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中,以促进高校思政课能够“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是每一个学校、思政教师研究的课题。在五大发展理念的引领下,通过创新理念、协调内容、绿色机制、开发理念以及共享发展观念的分析,进行课程教学的整合以及教育创新,提高课程教学的价值性,为学生能力的提升以及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促进现代教育体系的完善和发展,以达到思想政治课的育人目的。

猜你喜欢
理念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华人时刊(2022年7期)2022-06-05 07:33:26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思想与“剑”
当代陕西(2021年13期)2021-08-06 09:24:34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7:56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人大建设(2019年4期)2019-07-13 05:43:08
“政治攀附”
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2
“思想是什么”
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0
“政治不纯”
当代陕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2:50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当代陕西(2018年24期)2019-01-21 01:24:06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