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家洪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教育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小学数学也不例外。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创设“问题化”学习平台,以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本文基于笔者多年教学经验,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提出自己的几点看法,一共各位同仁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 问题情境 策略探究
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心脏”,有了问题,学生在思考之时才会有具体的方向,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问题的出现,能够揭示学生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引发学生的注意,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过程中,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促使学生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教师的教学质量。那么,具体该如何开展数学教学呢?
一、生活化元素融入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反作用于生活,小学数学亦是如此。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心头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生活化元素融入问题教学中,能够有效满足这一条件,亦能够符合《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构建出数学和生活之间的桥梁,让学生可以做到学以致用,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生活化问题情境的创设,以便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去主动探究、分析数学问题,并保持高涨的兴趣去解决问题,树立学生学习自信心,让学生敢于“跳起来摘数学果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令学生逐步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促使学生逐步喜欢上数学,爱上数学知识。
比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一课时,为让学生能够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指导元与角之间的进率,即“1元=1角,1角=10分”,初步让学生提出到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以便令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借助生活化的元素创设相关问题,以便引领学生自主探索数学知识,如“小明要买一个玩具需要6元钱,有几种给法?”“老师中午回家要乘坐无人售票车,这种车要求自觉投币1元而不找零钱,老师只有一张10元的人民币,老师该怎么办?” ……通过简单的生活化的问题,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借助自己的生活經验解决所遇到的数学问题,进而有助于教师创设高效数学课堂。
二、多媒体引领思考,提升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小学数学教学越来越重视信息化技术的引入,以辅助数学教学更好地发展,节省教师的板书时间,扩充教学容量,丰富学生的知识内容,为学生提供更为优质的教学服务,为教师增添强有力的助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借助以多媒体为主的现代化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充分发挥多媒体声频并茂、图文共存的优势,帮助学生开启数学课堂信息化、现代化时代,增添色彩和活力,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让学生直观感受问题解题过程,便于学生跟随教师的脚步思索问题,以更好地学习状态进行数学学习,提升教师教学有效性。
比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圆柱与圆锥》一课时,为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探索、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将圆柱、圆锥的平面图形以动态化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了解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加强学生的空间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促使学生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提升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笔者借助多媒体展现出高、矮两个圆柱,询问学生“哪个圆柱高,哪个圆柱矮?”,想一想“圆柱的高矮与圆柱的两个地面之间有什么关系?”“如何测量圆柱的高?”“猜想一下,如果将圆柱侧面展开之后会有怎样的形状?”在学生进行思考之后,笔者利用多媒体动态展现圆柱侧面平面图,让学生能够有直观地感受,方便学生找到问题的答案。
三、注重数学问题的思考,提升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鲍波尔曾经说过:“正是问题激励着我们去学习,去实践,去观察。”在小学数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注重数学问题的思考,让学生主动去探究、分析数学问题,令学生亲自感受、体验、经历、创造、感悟问题化学习过程,引发学生的思考,解决所遇到的数学问题,发现数学问题的计算规律,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和探究能力,让学生的思维处于快速运转中,并逐步绽放美丽的花朵,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信心,促使学生主动进行探索,让学生自动养成自主学习与探究的习惯,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
比如,小学数学问题中以“鸡兔同笼”问题最令学生头疼,笔者在教学这一问题之时,首先提出相应问题“将鸡和兔放在同一个笼子里,小明计算了一下,头一共有48个,脚有132只,求鸡和兔各有多少只?”面对这样的一个问题,为让学生更好地解决此问题,消除学生的“挫败”之感,笔者据此提出一系列的问题,以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亲身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进而提升学生解题能力。如“头一共有48个是何意?”“脚有132只代表什么意思?”“鸡拥有几条腿呢?兔子有几条腿?” ……同时,笔者让学生思考问题的同时,让学生慢慢摸索出解题过程,找到解决问题的规律或者奥秘,揭开数学“神秘”的面纱,掌握该解题技巧。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以便引发学生的思考,刺激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高效运转思维去思考数学问题,体验分析、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进而助力教师创建高效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骆怀彬.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8(87).
[2]齐雪萍.试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有效策略[J].新课程(上),2018(10).
[3]周巨俊.浅谈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J].科技创新导报,2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