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径运动员下肢损伤风险评估及平衡功能训练研究*

2019-02-07 03:32:20石玉友于军莹陈香仙
台州学院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单腿右腿左腿

石玉友,綦 湘,于军莹,陈香仙*

(1.安徽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安徽 芜湖241003;2.台州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浙江 临海317000)

长期过度专项训练极易造成机体的优势侧与弱势侧,表现为身体两侧形态不对称,肌肉力量不平衡、关节灵活性与稳定性不足。当身体两侧运动能力差异大于4%,将削弱运动效率和增大机体损伤风险[1]。由Gary 研究设计的YBT(Y-Balance Test)是基于动作模式的功能性动作筛查系统,通过上肢的肩关节、下肢的髋关节运动,对运动员身体的左右对称性、灵活性、稳定性以及平衡性作出评估[2]。近年来,由于YBT 的实用性和可靠性,越来越多竞技项目如篮球、足球、橄榄球、田径、武术、游泳、赛艇等运动员,通过YBT 及时发现身体形态的不对称性以及关节稳定性、灵活性的不平衡等问题[3-5]。研究小组运用YBT 测量了大学生高水平田径队跳跃项目组运动员的下肢机能动态平衡水平,发现82%的运动员存在较高的损伤风险。根据YBT 测量结果专门为田径运动员设计了促进平衡功能的运动处方,使其平衡功能得到促进与恢复。YBT 在运动员损伤风险评估与训练的损伤监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更为功能性体能训练方案的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台州学院田径队跳跃项目运动员10 名(跳远4 名、三级跳远3 名、跳高3 名),其中男队员5 名,女队员5 名,年龄最大22 岁、最小18 岁,平均年龄19.7 岁,田径专业训练时间最长7 年、最短3 年,平均4.8年;所有运动员在最近1 年内正常训练;近6 个月之内,无明显外伤,无手术史,身体无器质性疾病,未服用任何药物或功能性补品;实验期间不能参与其他功能性训练;在实验前与每位实验者签订知情同意书;实验方案征得台州学院学术道德与伦理科学规范委员会批准(NO.2019001)。

表1 跳跃项目运动员基本资料(x¯±s,n=10)

1.2 研究方法

1.2.1 数据收集和整理

数据采集:实验共30 d,在平衡功能训练方案实验前后YBT 各测量1 次,在测试前两天要求运动员在降低运动强度、运动量,身体无疲劳,肌肉无酸痛,身体状况良好下参与测试。单腿作向前方(A)、后外侧(PL)、后内侧(PM)3 个方向的测试,每个方向3 次,3 次成绩相加除以3 作为该方向的记录成绩。

YBT 测试方法[6]:YBT 功能性测试套件1 台(见图1),测试开始前让测试者每个方向练习3 次。测试过程:被试者脱去鞋袜,测量左、右腿长(BL)(髂前上棘至同侧脚内踝下端的距离)。(1)被试者双手叉腰,单腿站立,支撑腿的脚站立于测试平台,拇趾对准红线(0 点位置),非支撑腿用脚指尖将滑板沿着杆子分别推向前方、后内侧、后外侧至极限距离后返回至起始位置,重复3 次;左、右腿间隔时间5 min。(2)整个测试过程中,支撑脚足跟不能离地、不移动,非支撑腿足部不可与地面接触;移动脚在推动过程中应与测试板始终贴合,不产生惯性。(3)数据记录:左右腿前方(A)、后外侧(PL)、后内侧(PM)。(4)计算:单腿距离总和(Reach)=a+pl+pm;单腿组合分;两腿平衡差异(Two legs apart)=

图1 YBT 功能性运动测试套件

1.2.2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观察指标:单腿距离总和、单腿组合分、两腿平衡差异。

评价标准:单腿距离总和,表明关节灵活性、稳定性;单腿组合分<95%,提示支撑腿存在较高的损伤风险;两腿相差>4%提示左右腿平衡能力存在较大的差异。

1.2.3 平衡功能训练方案

(1)实验共30 d,运动处方练习2 天1 次,在19:00 进行,每次45 min。女子运动员根据自身体能状况酌情安排运动量、运动强度。(2)训练地点在台州学院运动康复中心,室温24 ℃,湿度50%~60%。(3)运动器材:塑胶弹力带、垫子、凳子、PT 床、瑜伽球、直尺、电脑。(4)测试器材:Y-Balance Test-平衡测试器。

1.2.4 功能训练处方

(1)仰卧屈腹:仰卧平衡垫上,腹部肌肉用力,做交叉抬腿抬臂,膝关节触碰到肘关节时停留6 s 后缓慢返回开始姿势。另臂和腿重复上述动作。左腿起跳者左臂右腿练习4 次×2 组、另侧6 次×2 组;右腿起跳者右臂左腿练习4 次×2组、另侧6 次×2 组。

(2)侧卧抬臀:腋下部侧卧于瑜伽球上,双腿支撑地面,侧卧抬臀伸直保持6 s 后缓慢返回开始姿势,另侧重复上述动作。左腿起跳者左侧抬臀6 次×2 组、右侧抬臀8 次×2 组;右腿起跳者右侧抬臀6 次×2 组、左侧抬臀8 次×2 组。

(3)俯卧展背:腹部俯卧于瑜伽球上,右臂和左脚支撑于地面,同时左臂和右腿伸直抬起保持6 s,另臂与腿重复上述动作。左腿起跳者抬左臂右腿6 次×2组、右臂左腿8 次×2 组;右腿起跳者抬右臂左腿6 次×2 组、左臂右腿8 次×2组。

(4)伸臂抬腿:坐于瑜伽球上,同时抬起右臂和左腿,保持该姿势6 s 后缓慢返回开始姿势,另臂和腿重复上述动作。左腿起跳者左臂右腿练习8 次×2组、右臂左腿6 次×2 组;右腿起跳者右臂左腿练习8 次×2 组、左臂右腿6 次×2组。

(5)直臂外摆:将弹力带固定于物体上,训练者坐于瑜伽球上,一手紧握弹力带向上方直臂摆动,在最高处时保持该动作6 s 后缓慢返回开始姿势,另臂重复进行上述动作。左右腿起跳者运动量相同,每臂外摆8 次×2 组。

(6)小腿外摆:人体直立,弹力带系在一腿的小腿上,小腿从内侧屈状态向外侧摆动至外展位置后停留6 s,再缓慢返回开始姿势,另腿重复上述动作。左腿起跳者左腿摆动6 次×2 组、右腿8 次×2 组;右腿起跳者右腿摆动6 次×2 组、左腿8 次×2 组①图片来源:Image courtesy of Dr. Phil Page at Thera-Band Academy。

1.3 数理统计

所得数据采用SPSS20.0 统计软件进行处理与分析、以均值、标准差计算运动员基本资料、单腿总距离与单腿伸展距离组合分,以配对t 检验两腿平衡差异,以P<0.05 作为显著性差异。

2 结果与分析

2.1 田径运动员下肢动态平衡结果

由表2 可见,田径队10 名跳跃项目运动员经过30 d 平衡功能运动处方训练,REA(单腿距离总和)、CS(单腿组合分)、TLA(两腿平衡差异)等3 项指标,实验后比实验前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CS 由实验前左腿94.04%、右腿89.78%提高至左腿98.61%、右腿97.1%。根据评估标准,当CS<95%时,提示该腿存在损伤风险,上述数据表明,实验前左腿存在一定的损伤风险,而右腿损伤风险更大些,实验后两腿的损伤风险几率大幅度下降(P<0.05)。对照TLA>4%评估标准,TLA 实验前为5.39%,提示两腿平衡存在较大差异,实验后下降至2.56%,两腿平衡有较大幅度的提升。总之,3 项指标表明,功能性运动处方可以明显提高田径运动员下肢左右腿的动态平衡能力,降低损伤风险。

表2 田径运动员功能训练前后YBT 下肢动态平衡测量表(x¯±s,n=10)

2.2 男子运动员下肢动态平衡结果

由表3 可见,5 名男子运动员中M1、M2、M5 3 名运动员左腿为起跳腿、右腿为摆动腿,M3、M4 右腿为起跳腿、左腿为摆动腿。

表3 男子组功能训练前后YBT 下肢动态平衡测量表(cm,n=5)

(1)BL 为下肢长度,运动处方训练前五名男子运动员的自身左右腿不等长,均是起跳腿长于摆动腿,其中M1、M2、M5 左腿长于右腿,M3、M4 右腿长于左腿,两腿最大差距1.7 cm、最小0.2 cm,表明运动员的身体重心不在人体中轴线上,左右腿存在失衡。运动处方训练后,两腿长度差距明显缩小,其中M1、M2、M4、M5 的BL 左右腿差距在0.8~0.2 cm 之间,M3 的左右腿完全等长,表明身体重心靠近人体中轴线,左右两腿失衡改善。

(2)REA(单腿距离总和)反映腿向前方、后内侧、后外侧3 个方向相加的伸展距离,在运动处方训练前每个运动员左右腿的伸展距离存在较大的差距,最大差距为17.29 cm、最小5.71 cm,运动处方训练后两腿伸展距离差距不同程度地减少,最大为11.24 cm、最小为3.17 cm,表明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的柔韧性、灵活性得到提高。

(3)CS(单腿组合分)评分是反映各腿的实际伸展距离,根据评估标准,当组合分<95%时提示该腿存在损伤风险[7]。运动处方训练前5 名男子运动员的八条腿组合分都低于<95%,最低<84.32%,提示5位运动员下肢都存在损伤风险。损伤风险主要来自于运动员所从事项目的特性,由于跳远、三级跳远和跳高项目的起跳腿、摆动腿都是固定的,通常起跳腿的力量强、稳定性好,而摆动腿的柔韧性与关节灵活性好。运动员在起跳的瞬间身体重心落在起跳腿上,蹬离地面时起跳腿承担超大负荷(身体重量和速度制动),而另一腿作为摆动腿协助起跳腿将身体腾起后维持身体在空中的平衡姿态,故起跳腿与摆动腿之间存在明显差异[8]。在运动处方训练时加大对摆动腿一侧的运动量,以增加肌肉力量和腿部的稳定能力。平衡功能运动处方训练后,只有1 名运动员组合分为94.34%,略低于正常标准,另外4 名男子运动员的左右腿组合分>95%,组合分在95.36%~99.72%之间,提示两腿损伤几率明显下降。

(4)TLA 反映两腿的平衡能力,根据Plisky 等的研究判定[9],两腿差异>4%时,表明左右腿处于不平衡状态,下肢存在损伤风险,当两腿差异>5%时下肢受伤几率增加2.5 倍。运动处方训练前,其中的M1、M2、M5 3 名运动员平衡差异>6.51%~7.05%,提示两腿存在严重失衡和损伤风险,M3、M4 两名运动员>2.36%和3.57%,存在一般性失衡。功能性运动处方训练后,5 名男子运动员两腿平衡差异<4%,最大为<3.91%、最小为<1.25%,表明两腿接近平衡,损伤风险程度降低。运动处方训练很大程度上矫正了左右两腿之间的失衡,其运动处方编制基于跳跃项目的动作结构特征,使机体多关节之间以动力链运动形式在不同平面内进行不同速度及稳定性的动作练习,旨在使机体在整体性的、多维度、多关节的动作模式训练中,通过加强核心力量以改善神经肌肉系统运行效率[10]。具体地说瑜伽球的不稳定性,增加了机体背部、臀部和腿部的肌肉力量,发展下肢的稳定性和对抗失衡的能力;而每个动作的6 s 慢速完成,是充分激活脊柱、臀部、腿部等部位深层肌肉的本体感觉[11-12],促使神经与肌肉之间的稳定传导,从而提高两腿间的平衡[13]。

2.3 女子运动员下肢动态平衡结果

由表4 可见,5 名女子运动员中W1、W2、W3、W5 4 名运动员起跳腿为左腿、摆动腿为右腿,W4 右腿为起跳腿、左腿为摆动腿。

表4 女子组功能训练前后YBT 下肢动态平衡测量表(cm,n=5)

(1)运动处方训练前,五名女子运动左右腿BL 均存在不等长,左腿长于右腿,两腿最大差距2.1 cm、最小0.6 cm,表明运动员的身体重心不同程度地偏离人体中轴线,短腿承担身体重量更大些。运动处方训练后,5 名女子运动员的BL 左右腿差距明显缩小,在0.9~0.5 cm 之间,表明身体重心接近人体中轴线,两腿承担身体重量基本一致。

(2)REA 是腿向前方、后内侧、后外侧3 个方向伸展总和距离,该项成绩反映出腿的髋、膝、踝等三关节的灵活性和柔韧性[14-15]。运动处方训练前5 名女子运动员的左腿伸展距离大于右腿,左腿在232.42~265.62 cm 之间、右腿在215.2~252.63 cm 之间,单腿差距最大为19.94 cm、最小为7.44 cm;运动处方训练后左右两腿伸展幅度差距明显减少,左腿在235.97~283.93 cm 之间,右腿在228.54~278.44 cm 之间,单腿差距最大为9.9 cm、最小为2.12 cm,仍然左腿优于右腿,表明左腿的髋、膝、踝等三关节的灵活性和柔韧性强于右腿。

(3)CS 评分是反映腿的实际伸展水平,当组合分<95%时,表明该腿的髋、膝、踝等三关节的稳定性差,提示该腿存在损伤风险。运动处方训练前,5 名女子运动员的左右腿组合分均低于95%,最低<85.07%,提示每位运动员下肢都存在损伤风险;运动处方训练后,5 名女子运动员的左右腿组合分均高于95%,提示两腿损伤风险降低。

(4)TLA 指标>4%时,表明左右两腿平衡存在差异。运动处方训练前,5 名女子运动员中有3 名运动员差异>4%,差异最大为>8.73%、最小为>3.28%,提示两腿存在不同程度的失衡;运动处方训练后,5名女子运动员两腿平衡差异<4%,最小差异0.82%,表明两腿基本平衡,无明显差异,损伤风险很小。

3 总结

田径运动员长期的专项训练引发机体不对称、不平衡的身体形态,导致动作的灵活性、稳定性不足,两腿之间失去平衡,存在损伤风险。利用专门设计的平衡性动作练习方法,遵循各自灵活性与稳定性的特性,有力地控制了运动姿态,矫正了两腿之间的失衡,提高运动水平及动作效率,降低运动损伤几率。YBT能够准确评估田径运动员的下肢动态平衡水平,其结果在功能性平衡训练、损伤筛查、核心力量训练以及运动损伤康复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猜你喜欢
单腿右腿左腿
单腿蹦还是齐步走——浅谈直销产品导向和事业导向
火烈鸟单腿站立更『节能』
火烈鸟单腿站立更“节能”
在环形跑道上要逆时针跑
开平区中学运动员掷标枪最后用力右腿工作特征的研究
东方教育(2016年22期)2017-04-07 12:32:28
投掷项目铁饼最后用力时左腿技术之我见
老人膝痛迈“三步”
单腿残疾人用的自行车
三步强壮你的双膝
罗汉拳秘传技击法(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