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网络环境下党员发展教育服务平台建设

2019-02-06 03:56易雯静张振刘丽
现代交际 2019年24期
关键词:党建互联网

易雯静 张振 刘丽

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针对高校党员发展教育过程中现存问题、党员思想行为特点,进一步将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培养体系精准化,精细化,围绕党建信息、教育管理服务平台系统建设开展积极探索和实践。发挥党建教育平台作用,从递交入党申请书起,注重入党各环节的长效性,形成党员“电子档案”精细服务,培育出政治坚定、能力出众、走在时代前列的青年先锋,这是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的核心。

关键词:互联网+党建 党员平台 发展教育服务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24-0216-02

构建高校党员发展教育服务平台,是网络时代的客观要求,也是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的重要途径。习近平同志指出,互联网是我们面临的“最大变量”,在这一背景下,党员发展、培养教育、学习宣传等传统党建工作面临变革。如何利用互联网、新媒体、大数据等技术理念做好党员发展教育管理,探索“互联网+党建”模式下学生党员发展教育服务平台建设的路径,为高校基层党组织或个人提供精准服务,是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认真分析高校基层党支部在学习教育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索“互联网+党建”平台构建的有效途径,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梦”重要思想精神,让高校党建工作更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

一、建立党员发展教育服务平台的必要性

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中,随着大学生党员发展的科学化进程不断推进,大学生党员数量不断增加,党员发展和持续教育过程中出现的不足和缺乏行之有效的工作模式是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探索一种更加适合当前形势、更为科学合理的工作模式尤为重要。

1.响应新时代发展趋势

高校学生群体是互联网下成长起来的朝气蓬勃的一代,对高校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党务工作人员应从常规性党务工作中解脱出来,将党内工作资源能量放到党建核心思想引领中;二是面对网络思潮对学生党员理想信念产生的负面影响,传统工作模式无法及时作出回应,应探索新模式;三是在自媒体时代,信息爆发力强,无序传播,对传统工作模式提出挑战;因此,应将构建传统党建工作与互联网思维优势融合模式,作为当前的核心工作。

2.符合学生群体用户的需求

高校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各有不同的成长阅历和教育文化、地域文化,拥有不同的三观,处于求知欲最旺盛时期,也是最需要外部环境给予正确引导的黄金阶段,他们更需要个性化、精细化的思想引领。理工科学生专注于科研工作与专业发展,学习压力大,学习生活空间分散,这为高校党建工作增添了难度和复杂度。创新党建学习形式和内容展示方式,更符合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的客观需求。

3.提升党建工作的实效性和科学性

高校党建工作既要做到思想引领,立德树人,学习制度文化,满足工作需求;还要有创新性和先进性,保证工作的严格、高效、严谨。网络环境下党员发展教育服务平台,可以实现发展过程工作引导、数据采集、搜索便捷,能科学、及时地记录党员发展培养、组织生活等过程,从而形成党员电子档案,使党务管理工作更高效,将线上资源进行整合,为入党积极分子、党员学习教育发展提供精准、精细化服务和指导,促进了新时代网络环境下党员发展教育服务平台建设,提升了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二、党员发展教育服务平台建设的特点

1.工作开展科学化

根据基层党组织在党员发展和培养教育中的实际需要,建立党建工作流程,对大学生发展和培养的阶段进行系统的开发设置,为党务工作人员有效开展工作提供辅助,如“三会一课”工作的开展、从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到成为正式党员的整个过程考察、民主评议流程对评议结果、发展各个阶段流程等進行线上公开,并设置阅读人可见,系统适时提醒未查阅的成员,运用系统提醒功能,对党员积极分子未按时交纳党费等进行督促提醒,同时掌握党员和积极分子完成组织活动的具体情况,方便后续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服务。党务工作人员可利用平台进行工作环境设计,并根据工作流程的反馈,作出科学调整,以此来改进党建工作,保证党员发展和教育的有效性和工作效果。

2.工作开展实效性

在智能手机、个人电脑普及的前提下,开发党员发展和教育服务平台,与每一个成员建立联系,保证学生从入党积极分子开始就能实时学习。在党员培养过程中,发现很多积极分子将主要时间精力投放在专业学习中,严重缺乏对党史、时政等信息的掌握,而网络平台教育可充分利用碎片化的学习时间开展对知识点、发展史、时政的学习,如党员量化考核、在线学习、考试,及时更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方便学生党员全面掌握党建资讯,以此加强学生从入党积极分子到正式党员培养过程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3.提升工作效率

创新党建工作服务模式,召开线上视频会议,为学生党员从入党积极分子起建立电子档案,通过登录平台,从递交入党申请书起,记录个人在党组织关心领导下的成长轨迹,包括报名参加的党建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党员间的互动交流等,学生党员可以实时查看和检测自身参加组织活动和工作的点滴记录,让党建工作服务渗透到高校学生党员的工作和学习中,同时也成为党员发展的量化指标,更方便党务工作者有效开展工作,提升教育服务的精准度,将党建工作做到实处,落到细处。

4.营造家的氛围,建立归属感

党员发展教育服务平台可以提升学生党员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生党员的党员意识,提升党员自我修养,强化党员主体责任意识。通过党员发展和教育平台,利用学生党员专业特性,引导学生党员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制作党史、时政、思政等方面的优秀作品。在家的氛围的营造中,提升基层党组织活力,提高党员参与度,增强基层党组织活力。

5.充分利用平台优势,发挥信息化优势

高校基层党组织,可以通过平台结合和党员实际情况,安排组织活动、创新组织活动形式、突出党建品牌,进一步增强党的组织生活的活力和吸引力。此外,还可以探索组织生活新形态。高校基层党组织可直接了解所属党支部落实“三会一课”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党员发展和教育中苗头性倾向性问题。

三、新时代网络环境下党员发展教育服务平台建设的思考

1.打造党建思想引领阵地

新时代的党建工作必须占领网络环境下理论宣传阵地,充分利用网络,学生在哪里党建工作开展到哪里,扩大思想宣传覆盖面,同时结合思想引领的核心开展符合当前学生党员特定的“线上+线下”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学唱讲做的形式让党建思想引领入脑入心,以主题班会、小组学习的方式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党史时政;以快闪等唱响主旋律;师生讲述与国、校共成长的奋进故事;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党员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实际行动中。做好思想引领、舆论引导,增强话语权,构建新时代网络环境下党员发展与教育平台就是在党建信息化建设基础上,将学习教育活动空间延伸到校外,涵盖了学生在校学习时段及放假社会实践阶段,做到全方位覆盖。通过平台、社区论坛等,适时把握学生党员的思想动态,做好网上舆论监控和引导,杜绝反动思想的传播,保证高校基层党组织队伍的纯洁性和先进性。

2.创新党建学习模式

创新党课、时政学习形式,加强对党的认知及方针路线的学习深化,特别是针对入党积极分子,整合丰富网络学习资源,为党员发展和教育提供素材库,通过微课等形式,方便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利用碎片化时间开展学习。通过平台在线考试,“以赛促练”“以赛促学”,巩固加强学习效果。平台考试内容根据党员发展阶段开发对应题库,在线练习提高学习成效,降低评阅的差异性、避免人力物力的消耗。在实践过程中,可以看到学生党员和党员积极分子重实践,轻理论,在理论知识储备上亟待提升,平台建设可以弥补此类问题。从学习者角度来看,也可以借助平台题库学习,及时评分,了解自身知识的薄弱之处,不仅知道哪里错,还了解为什么错,具体对应的学习要点何在,提升学习者的学习体验。

3.建立党员电子档案,记录成长轨迹

平台充分利用信息的便捷性,记录大学生从递交入党申请书到成为正式党员过程中的点滴,并向其公开,使党员发展量化,也使入党积极分子随时进行自我监控,调整,起到自我督促的作用;也便于党务工作者对其进行思想引导。此外还可以实现入党程序的信息化,思想汇报、学习心得等无纸化。电子档案的设立,并不是完全将纸质档案照搬过来,应该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创新,让电子档案落到细处,用心记录下党员成长轨迹,并通过大数据分析,有针对性地开展党员发展教育精准化服务。

高校基层党组织依托党建信息化平台,探索建立基层党建工作的规范运行、工作日志、组织活动、科学考评、积极分子发展教育等机制,在具体的工作中用“计划表”“流程图”记下“明白账”。通过构建新时代网络环境下的党员发展与教育服务平台,用文字、图片和视频纪实的方式对所开展的“三会一课”、党员发展公示、组织活动等,完成对高校党员发展和教育服务工作的有效监督和科学化管理。

参考文献:

[1]易雯静.基于“互联网+新媒体”IT专业学生见实习阶段党员党建工作机制探析[J].现代交际,2017(2):132-133.

[2]易雯静.浅析虚拟现实技术在高校党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J].湖北 函授大学学报,2018(4):58-59.

[3]陆芳萍,沈东.新媒体时代基层党建创新研究[J].上海党史与党建,2016(1):57-59.

[4]杨志艳.新媒体时代的党建舆论引导和宣传[J].实事求是,2013(2):73-74.

[5]胡洁萍,杨树林,孙丽.新媒体的特征及其發展趋势探析[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4(5):22-24.

责任编辑:孙瑶

猜你喜欢
党建互联网
浅议在党建中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关于加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思考
新形势下切实解决国企党建工作弱化虚化问题的思考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