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维刚
摘 要:美术本身是一门艺术,在小学阶段设置美术课程,其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基础,让学生能够依据自己的个性和喜好,辨别事物的美丑,获得对美的追求。小学美术教师应当明确培养学生审美意识的意义,同时具备培养学生审美意识的策略,以多种教学手段,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构建和提高。
关键词:小学美术;审美能力;意义与策略
美术是新课程标准下学生必须要学习的艺术类学科,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对于艺术的理解层次较低,所以更注重培养学生对于美的意识,让学生具备基础的审美能力,推进他们将来的成长速率。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意义
(一)促进学生形成美的意识
审美教育是现代教育体系中的必然要求,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美,能够有意识地欣赏美,以及可以通过自己的双手来创造美。美术是艺术范畴的概念,但是审美却并不是,从衣着、服饰、容貌、体态、言语、行为等内容中,无一不透露着关于美丑的意象,当学生具有审美意识后,无论从外表还是心灵,都会产生对美的追求,这是学生向美好和善良主动发展的核心思维。
(二)帮助学生端正价值取向
培养学生具备审美意识,学生就会逐步趋向于美,希望追求美和发展美,这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心态,获得不断坚持和持续奋斗的精神。
(三)培养学生塑造道德情操
培养学生具备美的追求,不仅仅在于欣赏美,还要扩展到热爱美、爱惜美、保护美、制造美,让学生拥有塑造美好生活的愿望,拥有保护大自然美好风光的意识,拥有对心灵美的追求,从而让学生的德行趋向于美好。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以对比手法,在学生心中树立美的观念
小学生尚在儿童阶段,对于世界的认知不足,对于审美的印象也不够成熟,所以教师第一步就要让学生能够区分美丑,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审美观念,能够从客观、艺术的角度,对事物的美丑进行判断。教师通常可以采用对比的手法,通过一美一丑两幅美术作品,让学生进行分辨,引导学生在意识中形成美丑的概念。
在一、二年级的美术教学中,我就会以引导学生认知美丑为核心。首先在黑板上画一只灵动可爱的小狗,线条流畅,活灵活现;然后再画一只小狗,但是这次画的线条刻意歪曲、如同皱褶一般,画出来的小狗有些扭曲变形,让人看着很不舒服。这时候我就会向学生提问:“同學们,你们看到这两幅小狗图画,心里有什么感受,现在可以说出来。”有的学生说:“第一幅看着很可爱,第二幅看着很别扭。”有的学生说:“第一幅漂亮,像老师画的,第二幅很难看,像我画的。”当学生对这两幅画分别产生“可爱”“漂亮”“别扭”“难看”的评价时,学生的潜意识中其实已经能够区分美丑了,并且会逐步认可美所存在的价值。
(二)以实践活动,让学生体会艺术美的感受
学生在认知到美丑观念之后,就要培养他们学会感受美,向着创造美而出发。所以教师可以借助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进行美术创作的同时,产生对美的追求,同时在同学之间相互的评价和鼓励中,向着最完善的审美意识发展。
比如在三、四年级的美术课上,我就开展过在“彩墨游戏”的活动,让学生利用彩墨和宣纸,按照自己的想象以及对艺术美的追求,进行自我独立创作,依据对线条、点、面的控制,以及对色彩的铺陈,让画面具有美感。在创作完毕后,让学生互相之间进行评价和感受,在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自己与他人审美追求的差异性,以此进行反思和思考,不断完善自己对美的认知理念,从而充分感受艺术中的美。
(三)以交流讨论,让学生拥有独立审美个性
培养学生对美的认知不能仅仅局限于简单的儿童画,美术的范畴非常广泛,培养学生欣赏美术,就是在锻炼学生的观察世界、欣赏生活的双眼,所以在深化学生审美,形成独立个性的过程中,教师就需要让学生进行大量的美术欣赏练习,并且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和讨论,各自发表意见和观点,逐渐形成独特的审美观点。
在五、六年级的美术课程中,我就会常常组织学生开展评价讨论会。比如在欣赏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或者齐白石的《墨虾》,又或者米开朗琪罗的《大卫》时,面对各种形式的美术艺术,首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互相之间发表自己对这些艺术作品的看法,总结其优缺点;然后开展意见发表,让学生带着自己的观点上台演讲,形成独特的审美思路;最后我进行总结,支持学生的个性想法,纠正他们的一些错误观点,保证他们的审美意识健康而独特。
综上所述,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确实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功用,能够积极推动学生的成长,所以教师应当掌握多种教学手法,帮助学生能够认知美、欣赏美、感受美以及创造美,让学生向美好的明天积极进发。
参考文献:
[1]方永渠.关于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J].美与时代(中),2017(2).
[2]王晶晶.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J].美术教育研究,2018(4).
编辑 高 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