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琳
摘 要:思维能力是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应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因为无论是学习、掌握和巩固知识,还是应用技能,思维能力都起着主导作用。小学低年级是学生思维由形象向抽象的起点和过渡阶段,良好思维能力的培养及形成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全面发展。
关键词:低年级;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方案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与落脚点。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兴趣爱好、自身特征等进行综合分析,不断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高效性,合理引入生活化教学,逐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下面结合日常教学工作,谈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案。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低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比较简单,对于一些抽象的问题难以理解,处于过渡阶段,在这一时期,学生对很多事物都充满兴趣,有很强的好奇心去探索世界、理解世界。所以教师在教学中需创设情景,采用各种新颖直观的教学方法,运用生动的教学工具和有趣的数学游戏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在感性知识的合理应用下激发自身的独立思考能力,掌握数学课堂知识,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1]。
例如,在教学“九加几的进位加法”这堂课时,为让学生更好理解抽象的知识,可以通过摆一摆的方式指导学生先进行观察,对凑十的过程进行理解与熟悉。如计算9+8=( )时,教师在桌子的左边与右边各摆9朵与8朵鲜花,这时提问学生:有谁知道桌子上现在一共有多少朵鲜花呢?又该如何凑成10呢?这时学生开始议论,教师让学生上来演示,把8分成1和7,9加上1得10,10+7=17;在计算9+5+( )时所运用到的方式也是如此,这时教师可以边摆鲜花时边向学生说,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9加几算数,指导学生自己动手演示计算,从中找到规律并算出结果。
二、创设思维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动机
良好的思维情境能够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驱动力,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小学数学内容大多来源于学生的日常生活,通过引入生活中的一些实例作为数学教学资料能够激发出他们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来学习数学知识。因此,老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课程,为学生创造一种良好思维情境。
例如,在解决“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数的应用题时,教师可以创设生活中的思维情境:小华的父亲要将25个梨分别放在几个篮子里,每个篮子里对梨的数量有具体要求,最多可以放4个,计算小华的爸爸放完梨需要几个篮子?先让学生熟悉题目,然后分小组进行计算。学生最后得到的结果为6.25,教师乘机问学生:“小华的爸爸需要准备6个篮子可以吗?”学生纷纷说不可以。教师又问:“为什么不可以呢?”学生这时开始议论起来,说需要再准备1个篮子装梨,因此小华的爸爸要准备7个篮子才能装完梨。最后教师要将装梨的原理告诉学生,让学生回归到课本,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掌握知识,进一步激发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2]。
三、教给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提高數学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课本上的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在分析过程中获得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方法。低年级学生的模仿力强,只要我们能够正确运用数学思维方法来教学和解题,持之以恒,学生便会把这些方法转化为自己的方法,这样能很好地提高学生数学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在“认识图形(二)”的教学中,我组织学生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进行观察比较,引导学生带着比异同的目的进行观察,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得出结论,培养了学生学会运用观察、比较的思维方法。又如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例3“有10个★,先剪掉2个★,再剪掉3个★,还剩几个★?”教学时,大多数学生都正向思维,先求剪掉2个★后还剩下多少个★,再减去3个★,求剩余的五角星的个数。我肯定了他们的方法后又引导学生反向思维,要求现在还剩几个五角星,可以先算剪掉的★有多少个,再用总数减去剪掉的5个★,得出现在的五角星的个数。一题多解,同样的一道题,我们可以从多角度去思考和分析,列出的算式不同,但结果是相同的,这样可以有效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不仅需要教授学生全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采用灵活的方法引导学生将所学应用到实践中去,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真正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周宣.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 考试周刊,2016(83):73.
[2]刘海鸥.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5(10):121.
编辑 高 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