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

2019-02-06 03:55谢正国
市场观察 2019年12期
关键词:全面预算管理风险

谢正国

摘要: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动促进事业单位的转型进程,在新的环境下,冶金地质单位将转型目光投向地方政府投资等,盘活单位资源。但从实际来看,地方政府财政吃紧,冶金地质单位存在投资回收周期较长的风险,给单位带来损失。在此背景下,财务管理是事业单位的重点工作,而财务管理的完善建设离不开预算管理,国家也发布了相关的政策,对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提出了要求。跟随国家发展的脚步和满足自身发展的需求是保证事业单位稳健发展的前提,加强预算管理成为地质单位稳健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主要从预算管理的基础含义出发,分析预算管理在冶金地质单位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以期帮助地质单位更好地开展预算管理工作。

关键词:冶金地质单位;全面预算管理;风险

一、事业单位加强全面预算管理的必要性

全面预算管理是指组织以战略目标为导向预测、控制未来经营活动,旨在保证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单位开展预算管理可以获得以下帮助:

第一,帮助单位制定项目资金投入定额。预算指标从单位的战略目标出发,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手段将其细化,并分解到各经营活动中,从而制定出较为合理的项目投入额,保障单位现金流的稳定性。

第二,规范人员行为。单位在制定好预算指标后,相当于为各部门行为设置了约束制度,各部门、各员工的行为必须合乎规范。另外,借助实际完成情况和预算指标的对比,单位管理层可以较为准确的掌握实际活动偏差情况,便于其及时采取措施规范各部门、各员工行为,从而保障项目如期进行。

第三,为绩效考核提供标准。预算指标为单位提供了一个较为标准的评价依据,单位管理层可以借助各部门、各员工预算指标的完成度判断员工的工作效率,并以此为绩效考核标准,科学的展开绩效管理工作。

二、全面预算管理在地质单位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管理制度不完善

就目前来说,事业单位在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的建设上主要以国家政策为主体,但国家所颁布的预算管理制度较为常规化,单位由此制定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较为固化。而地质单位在开展勘察业务预算时面临较多难以预估的工作,比如项目所在地的地质问题、环境问题等,需要单位结合市场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预算管理方案[1]。此外,部分地质单位在转型过程中投资地方政府,却因为受地方财政吃紧的影响,将原本收现款方式转换为拍卖拿地,经过房地产开发收回投资,收款方式的转变自然也对单位的财务预算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收现款相比,通过房地产开发的方式收回投资必然延长投资回收期限,在延长期限内,单位现金流紧张,地质单位面临资金断链风险。即便我国银行融资系统良好,事业单位可以及时获取贷款,但增加了单位负债率和还款压力。所以,固化的预算管理制度并不能满足单位的实际需求。

(二)预算编制不科学

单位的预算编制不合理主要体现在预算编制原则不科学、预算偏离机制制定不规范。首先,虽然单位采用上下结合的编制原则,但在实际中单位上级和下级之间的沟通不足,所制定的预算指标脱离实际情况。另外,地质单位所开展的项目本身所具有的特点使预算指标受过多因素的干扰,比如地质变动、环境因素等,突变性和季节性较强。但单位所制定的预算偏离机制适用性不强,而且预算指标的脱离、预算范围的不全面也给预算纠错工作带来较大的困难。

(三)不重视预算评价,预算难彻底执行

以往给事业单位所贴的“铁饭碗”、“悠闲工作”等标签使部分员工一开始的工作态度就不端正,而部分单位在人员管理上也存在较大的问题,管理层并未利用预算评价加强对员工工作效率的提升,单位预算执行的好坏和员工的利益并未有太多牵连,单依靠职业道德难以实现对员工行为的全面约束。另外,事业单位内部虽然设有全面预算管理人员,但在实际的应用中,部分单位制定的预算指标“朝令夕改”,预算指标在事业单位中只作为一个参考指标[2]。当活动出现资金短缺、成本超支等时,单位多直接采用追加投资的方法,导致预算指标被随意更改,不能起到约束各部门行为的作用,进一步使事业单位的全面预算管理效果大打折扣。

三、优化地质单位全面预算管理建设的对策

(一)完善单位预算管理制度

1.结合政府政策要求和单位需求制定预算管理制度。地质单位要根据体制改革和项目开展的特点修缮、更新预算支出管理制度、预算审批制度等,进一步划分各岗位权责,从而推动预算管理各环节活动的正常运行。

2.以内控和风控为基础,健全预算监管评价机制。现代化预算管理制度的开展需要完全覆盖单位活动全过程,通过横纵数据的分析得出所需的數据,为了保障数据的准确、有效,设置监管评价机制是必然的需求。在建设过程中,单位可以从内控和风控两个角度思考:首先,单位可以借助内控加强监管力度,以设定的预算指标为标准,以实际和预期的差异为依据,规范员工行为,降低预算误差以及偏差概率[3]。其次,借助风险预警模式加强评价机制的效果。单位可以借助风险识别分析预算管理中各制度运行的情况,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风险;再由风险评估对发现的风险进行危险程度衡量;接着以预警标准线为依据及时将达到标准线的风险反馈给管理人员,使风险可以第一时间被控制;最后再次进入到风险识别开启循环过程,同时对单位的优化措施进行有效性分析。

3.加强对其他部门的管理制度建设,促使其积极配合预算部门工作的开展,比如项目合同签订制度、政府采购管理制度等,使其他和预算管理相关的工作可以更好地契合、满足预算管理的需求,提高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的有效性以及总体管理效率。

(二)加强预算沟通

一般单位主要采用上下结合的模式,通过三上三下达到上下级别沟通的目的。预算编制方式的选择较为规整,地质单位主要问题存在于预算沟通上。所以,地质单位需要加强构建上下级沟通渠道,真正实现上下意见的沟通,规避以往表面上下结合、实则命令式的现状。单位可以采用专门的电子邮件反馈、面谈反馈等。

(三)完善预算偏差调整机制

单位首先要加强对预算偏离调整机制建设的重要性认知;其次,优化原有的预算偏差调整制度。一般事业单位主要以10%、20%、30%为三个预警标准,10%为一级预警线,当单位实际活动中单位实际活动和预算偏差达到这个标准线后,单位内部讨论、研究纠偏措施;以20%为二级预警标准,当超过这个标准线时,除了由业务单位开展讨论并上报纠偏措施外,还需要上级单位参与,施加外力督促业务单位的工作;第三,以30%或三个月未出现好转为三级预警标准,当超过这个标准线时,除了二级纠偏方案外,上级单位需要重点跟进,同时参与、辅助业务单位制定纠偏措施。

(四)提高对预算评价结果的运用

预算评价中既包含对本次预算方案实施的效果分析,也包含员工预算指标达成数据。所以,事业单位一方面要利用预算评价分析全面预算管理方案的实际效果,掌握其运行效率。在此基础上对新一期预算方案进行优化,规避风险。另外,单位可以将预算评价结果当做奖惩以及考核依据,比如将预算评价结果和绩效工资、职位变动、年终奖额度制定等挂钩,从而加强员工对预算管理的重视,也使员工自主提高自身工作效率以获得更高的收益。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市场逐渐进入自主调节的阶段,事业单位运行中所面临的环境将逐渐发生较大的改变,开展预算管理不但是国家基于稳定国民经济而对地质单位提出的要求,同时也是地质单位规避风险、实现稳健发展的必然需求。从目前单位发展的现状来看,地质单位还需要进一步明确的认识到预算管理带来的优势,借助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加强预算沟通、完善预算偏离调整机制等促进单位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新龙. 提升地质勘查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的方法研究[J]. 管理观察, 2018, No.685(14):176-178.

[2]胡蓉. 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 财会学习, 2018, 203(29):53+55.

[3]王笑. 行政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J].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8.

猜你喜欢
全面预算管理风险
新经济时代下管理会计的应用案例探索与启示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实施策略探讨
我国P2P网络借贷的风险和监管问题研究
浅析应收账款的产生原因和对策
中国经济转型的结构性特征、风险与效率提升路径
浅析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财务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及其实施对策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与管理
以全面预算管理为核心构建企业内控体系漫谈
企业纳税筹划风险及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