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校社会体育专业“校企合作”现状研究

2019-02-04 16:14王燕
当代体育科技 2019年34期
关键词:现状分析校企合作建议

王燕

摘  要:“校企合作”是高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形式,“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历经多年,但诸多问题也更加凸显。本文根据该校社会体育专业“校企合作”开展的现状,总结其取得的主要成效,找出“校企合作”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对各高校开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提出建议,以促进高校提高办学质量。

关键词:校企合作  现状分析  建议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12(a)-0240-02

“校企合作”是有效衔接高等教育与市场、行业需求,促进“产”与“教”共同发展的高效途径。“校企合作”的基本内涵是行业和高等教育一体,两者有效结合、良性互动,共同培育适应现今社会需要的专业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办学使教育与就业衔接起来,形成了“产、学、研”的培养模式,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岗位能力、创造能力,使学校“输出”的学生能适应社会需要,提高就业率。在“校企合作”过程中,行业如果充分发挥指导作用,参与人才培育过程,将就业岗位需求、新时代职业标准、行业要求带入学校课堂,促使学校人才培养和行业需求无缝对接,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達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成效。

1  学校社会体育专业“校企合作”开展现状的主要成效

1.1 利用“校企资源”各自优势,实施资源共享

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校企合作”中,学校给合作方提供了宣传的场所、廉价的劳动力及盈利的机会。合作方提供了教学设备、场所、教练员,满足了社会体育专业课堂教学的需要,同时给学生提供了参加教学实践的机会,实现了资源的共享及校企双方在合作发展中的受益。

通过校企合作、专业负责人、学带头人等深入行业进行调研,获悉社会发展、行业所需人才的最新动态,及时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增强“职业教育”专门性、针对性,根据现实需求不断调整课程设置、改革教学内容,及时完善培养目标,保证专业实践技能的熟练性,提高培养质量的高效性。

1.2 学生与社会零距离接触,促进提升自我及就业

该校自2016年开设社会体育专业以来,先后与三家健身房进行了校企合作,学生在健身房实践教学及实习,使其零距离的接触到了工作岗位,熟悉了职业标准、行业的运行情况、人才需求等,清楚自己的现实处境,促进学生返校后反思、改进、提升自我。同时,“校企合作”可以使健身房发现人才,既减轻了健身房的用人问题,也促进了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就业。

2  学校社会体育专业开展“校企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合作方参与专业建设的作用为“零”

每个企业最了解本行业领域的前沿技术、内部运行、人才需求等情况,在高校培育学生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合作单位不熟悉课程体系、教学环境、教学任务等,指导不了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再就是校企双方在合作中虽有交流合作的目标及意义,但实际合作并没有达到共识,致使合作方在专业建设发展中发挥的作用几乎是“零”。

2.2 学生成为合作方的廉价劳动力

由于企业视为利益至上,并且山西省多数健身房的教练员及员工几乎都不是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健身房是谋取盈利单位,我们的学生见习、实习去了健身房后,他们不派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学生,不对学生进行上岗培训,让学生直接投入工作,对学生亲身实践缺乏有效指导。在此过程中,学生权益得不到保障,专业知识、技能得不到提升,只是企业创造效益的工具,致使合作意义已经与校企合作的产教融合初衷相差甚远。

2.3 学生生源质量导致产教效果不理想

学生不喜欢学习,文化底蕴缺失,运动能力也差,不熟悉社会体育专业是什么,觉得新颖才报考了此专业。他们眼高手低、好高骛远,看不到自己的不足,缺乏进取心,只责怪别人不要求自己。认识不到见习、实习、实训的重要性,不好好利用“校企合作”机会提升自我。

2.4 合作实施的内涵丢失

学校在社会体育专业建设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实施中,“校企合作”的内涵落实片面化,合作的结果“不如人意”,没有像预计那样达到“产与教”的融合、真正的互惠互利,即实现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能力,促进学校和企业的发展。在校企合作的“产与教”融合过程中,学校努力为学生争取较多的实训及实习锻炼机会,想通过企业的技能型人员指导培养学生;然而企业只是出于自身的利益考虑合作,是想在学生身上获取利益,合作的目的和专业培养目标不一致,合作的实施方案达不成一致,制约了产教融合的深入、持续、健康发展。

3  分析学校开展“校企合作”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原因

3.1 合作认识不到位

学校受学校教学条件限制的影响,把“校企合作”作为解决学生课堂教学的问题,没有把它视为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及综合素养的重要条件。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此专业的核心课程没有合适教师和场所,把合作重点放在了课堂教学场所和教师的提供方面,对建立持续固定实践教学基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不够,没有深入挖掘“产与教”融合的价值、意义。

3.2 “校企合作”机制不完善

查阅国外职业教育发展发现,大多数高校是靠国家法律和政策的支持以保证“产教融合”的实现。但我国制定的关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文件,却没有具体可操作实施的法规和细则,国家和政府仅颁布了许多有关职业教育开展“产教融合”的文件。因为“校企合作”是一种主体多元、价值需求多向、关系交叉复杂的合作,所以两方在实际合作实施过程中,对“责、权、利”区分的界限比较模糊。

3.3 学校与合作方的目的、价值取向矛盾

学校与合作方实属两个差异的主体,追求目标和价值取向是不同的。学校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的,在培养人才过程中更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送出优秀学生。合作方以盈利为目的,比较注重以最低的投资、较短的时间获取高回报。双方的目的和价值取向的矛盾,使其双方在合作过程中出现分歧,“校企合作”内涵难以达成一致。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理念角度的模糊、方法取向的随意、运行方式的凌乱、管理层面的片面。

4  对高校开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建议

4.1 校企双方统一“校企合作”思想

学校应该充分认识到“校企合作”中“产教融合”对教育发展的重要性、必要性。校企双方要充分沟通,一起研究人才培养,探讨“产教融合”的具体实施细则,只要目标有共同点,两者在合作过程中就可以达到共赢。至此,学校从企业获得辅助、支持、促进专业建设革新,企业将从学校获得的是优秀人才,更好地促进企业持续良性运行发展。

4.2 考虑“校企合作”中双方的需求

“校企合作”一定要考虑学校与企业双方的诸多利益,各自的所需。不仅靠企业给予此专业技能型人员和实训场地等方面的支持,同时,学校也应站在企业角度思考问题,要考虑企业的利益需求,要为合作之单位出谋划策,利用学校的人力、智力优势,帮助其合作对象解决困难和问题,给他们提供有益的帮助和支持。如果在实践过程中产生诸多困难和障碍,其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定位“产与教”融合办学目标,使其在动态变化过程中适合不同利益者,转化方式、方法、手段,将不同利益需求和冲突转变成“产与教”融合整体利益,进而确保“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内涵得到实施。

4.3 以合作双方为主体,提高合作层次

按照“面向社会行业、校企合作培养、优先服务企业、互惠共赢发展”的原则,以学校、行业为主体,通过双向紧密合作交流,企业为学校提供专业办学咨询、实习实训指导、就业合作等服务,学校满足企业对岗位人才的需求。学校、行业要清楚“校企合作”不只是学校和企业单位简单的签订一份合作协议,要提高“校企合作”的层次,从自发状态转向自觉状态,成为一种常态,并能够健康、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云江,吴薇.农业职业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现状调研分析与对策研究[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9):9-10.

[2] 佚名.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EB/OL].[2019-06-25].https://www.xzbu.com/4/view-11244029.htm.

[3] 佚名.高職院校开展产教融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EB/OL].[2019-06-25].https://www.xzbu.com/1/view-10032727.htm.

[4] 政府办.泾川县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进展成效、困难问题和意见建议[EB/OL].(2018-06-13) [2019-06-20].http://www.jingchuan.gov.cn.

猜你喜欢
现状分析校企合作建议
关于不做“低头族”的建议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分析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
三代人的建议
F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