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研究

2019-02-04 16:12王玥
老区建设 2019年24期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研究

王玥

[提 要]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城市中存在着许多能满足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的就业岗位,吸引着农村劳动力人口向城市流动,农村留守儿童群体也由此产生。由于部分农村留守儿童成长中的家庭环境、学习中的校园环境、以及生活中的社会环境的思想道德教育缺失,使得这些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方面存在若干问题。这些问题如果继续扩大,可能危及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甚至威胁到全社会的安全与稳定。通过以江西S镇为例,主要从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分析该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层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研究

[作者简介]王 玥(1996—),女,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江西南昌 330022)

伴随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农村中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外出打工,农村留守儿童这个群体也由此产生。由于远离双亲,许多农村的孩子得不到父母应有的照看,并且在落后的贫困农村,教育资源相对于城市地区来说比较匮乏。受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家长的教育思想落后,部分农村留守儿童受不到良好的教育,特别是在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着一种缺失的现象。笔者对江西S镇进行调查,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在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不良思想道德问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必不可少的一项重大任务。

一、S镇农村及其留守儿童现状

S镇位于江西省的东北部,临近浙江和福建两个省,位于广丰区、玉山县、信州区的交界点。S镇被称为是千年古镇,历史记载已经有2100余年。S镇的面积约75平方公里,区府所在地3平方公里。下辖13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常住人口5万余人。S镇农村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主要外出至浙江、福建等地区,村中现居人口多为老人、妇女及留守儿童。S镇14周岁以下的农村儿童大约有4260人,留守儿童大约有1915人。S镇农村留守儿童现状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种,父母双方外出务工,与其他血缘亲属生活;第二种,父母一方外出务工,由留家的一方照顾;第三种,父母离异或一方去世,跟随父母亲单方或者其他血缘亲属生活;第四种,父母双方去世,自己一人独自生活或者与其他血缘亲属生活。

二、S镇农村留守儿童道德观念现状

(一)道德认知模糊

儿童的道德行为是在经过思考过后所做出的一种思维反应,由思维转化为行动。孩子有了一定的道德观念,才可以自己去判断该做哪些事情,不该做哪些事情,才能在自己的心目中树立一把道德标尺。假设一个农村留守儿童的道德认识比较模糊,那么他的道德行为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偏离道德准则。

在研究调查过程中,笔者发现S镇少部分农村留守儿童对事情是非善恶的判断比较困惑,他们不知道道德标准跟底线是什么,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在他们的认知意识中,认为偷盗行为并不是什么可耻的行为,他们也不认为赌博打架等社会行为危害到了社会治安,可以说他们对是非对错乃至违法犯罪缺少一个清晰的概念和道德认知。

(二)道德情感缺失

S镇一部分农村留守儿童沉默寡言,害怕生人,不愿与他人交流,产生自我封闭的意识;一部分会有焦躁、多动行为;还有一部分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着自卑心理,缺乏自信,在与他人相处时表现出一种害怕紧张的心理情绪。此外,这些农村留守儿童中还存在着爱国情感以及社会责任感缺失的问题。大部分农村留守儿童都想要获取关注,弥补自己的情感缺失,少数农村留守儿童为了取得他人的关注以及亲人对自己的关爱,会不理智地选择做一些违反社会道德标准的行为来吸引他人的目光。

(三)价值观偏离

农村留守儿童道德价值观念存在着一定的扭曲。这种价值观的偏离表现主要有以下两种:

一方面,部分农村留守儿童的价值观开始有拜金主义的存在。在拜金主义的价值观中,获得金钱是一切思维行动的出发点,金钱甚至是世界上衡量一切行为规范的标尺,金钱可以给人们带来任何想要获得的东西。部分农村留守儿童认为他们学习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赚钱,钱可以给他们带来快乐以及幸福。在这种道德认识之下还缺乏通过正当劳动获取金钱的意识,这样的价值观念对于一个价值观正处于形成状态的青少年来说是非常可怕的,他们没有意识到学习、奋斗是自己人生的唯一出路,也没有意识到读书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获得物质利益而是为了提升自身素质修养,建立健全自己的人格品质。另一方面,部分农村留守儿童的价值观中还夹带着功利主义思想。功利主义在某种程度上是与拜金主义伴随出现的,他们认为利益至上,所有的行为举止都是避害趋利的,这导致了部分农村留守儿童做事情存在很大的目的性和私利性,失去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传统道德精神的继承与发展。

(四)道德行为失范

道德行为失范是指在我们的社会生活当中,那些具有规范、指导作用的道德在社会实践中并没有起到对我们行为进行制约和控制的作用,从而导致道德行为偏离正轨。根据本文的调查,S镇少部分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着以下不良道德行为:爱说谎话、脏话;爱惹事,打架甚至是群殴;以自我为中心,漠视他人的存在;学会吸烟,成群聚赌,迷恋网吧、游戏厅等并不适合非成年人进出的一些娱乐场所;甚至还有个别农村留守儿童违法犯罪等。这些不合道德准则的道德行为都是思想道德缺失的一种体现,它们对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有着一定阻碍作用。

三、S鎮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现状成因分析

(一)家庭环境

家庭是儿童成长的主要场所。父母家人对孩子的教育是孩童在接受义务教育前必然会接受的一种教育,这种教育的影响是在长久的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形成的。孩子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以及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与父母的亲身教导是分不开的。在对S镇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调查研究中,笔者发现家庭教育在S镇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中是比较缺失的,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由于该地区经济条件相对比较落后,大部分农村家庭经济比较差,他们没有物质上的能力和精力为孩子提供一个较好的可以接受教育的环境;其次,农村父母自身文化素质水平较低,且长期不在家,隔代家庭教育意识薄弱、观念陈旧,在贫困的农村环境以及农村教育现状下,部分在农村生活时间长的长辈们一定程度上存在“女子无才便是德”“读书无用”的落后观念,他们对孙辈们的教育采取无关紧要的甚至是反对的态度;第三,农村家庭的夫妻大部分都是其中一方或者是双方都外出务工的情况,由于长期缺乏对孩子的生活上的照顾而心生愧疚,他们会选择在物质上来弥补孩子,比如利用金钱的方式来弥补对孩子缺乏照顾的愧疚,通过多给零花钱、在自己能力范围内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当留守儿童能够在毫无约束的情况下使用零花钱时,他们就容易养成好逸恶劳、贪婪奢侈、重利轻义的不良思想或行为。

此外,由于受到落后的农村经济状况、农村长久以来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传统思想以及受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这一社会问题的影响,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问题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S镇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大部分都是在外务工,很多农民工外出打工主要是为了增加家庭的经济收入,但这样一来就没有时间顾及孩子的学习状况。也有一部分觉悟较高的父母从自身的艰辛生活经历中感受到了知识的重要性,于是他们把改变家庭命运的期望寄托在了子女这一代,對子女的教育问题格外重视,但他们并不知道该如何正确的教育孩子,只是一味地向孩子灌输他们的教育期望,且大多片面追求孩子考试成绩的分数,只重视结果,并不重视教育过程,忽略了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应该受到的思想道德。

S镇的部分农村留守儿童长期没有父母的教育和保护,这使得他们在探究新事物的时候,缺乏稳定的一种情感依靠。儿童对父母的依赖是天生的,这是其他人无法代替的。与父母的长期分离会导致家庭的亲子关系慢慢冷淡,孩子没有办法在一种良好的亲子关系条件下与父母进行沟通,无法获得比较直接的情感体验,这导致孩子们无法形成一种健康良好的道德情感品质。正是由于部分农村留守儿童自身安全感、家庭归宿感的缺失,久而久之就会阻碍他们自尊感及自信感的建立与完善,导致部分农村留守儿童在与他人交流交往的时候,产生胆怯退缩、缺乏热情的抵触情绪,使得这些孩子不愿甚至害怕参与社交活动,无法认识到自己在社会活动中的社会主人翁意识以及社会责任感,更加无法树立起独立自主的人格品质,更不能成长为自信和朝气蓬勃的个体,反而很可能导致这些农村留守儿童加重自我封闭意识。越封闭就越暴力、颓废甚至是恨世,最终其心理健康的发展偏离了正常范围。

(二)学校环境

尽管广大农村学校开展素质教育已经多年,但在教育条件和升学指挥棒的作用下,在农村的部分学校素质教育仍然只停留在口头上,并没有深入实施。在S镇的部分小学,“重智育轻德育”的教学理念依然存在着,在教育理念的表面声称是“素质教育”,然而实际上却依然运用着传统应试教育的教育方法,国家一直所提倡的“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在落实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些许阻碍。S镇部分学校方面的思想道德教育缺失,这使得这些在家中得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孩子再一次缺失他们本应该接受的思想道德。

以S镇D小学为例,D小学是村里大部分农村留守儿童学校教育的唯一来源地,学校教学设施相对落后,教学环境较差,学校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在小学升初中的压力下,将许多德育的教学内容忽视掉,更注重应试教育中语数英三门主要科目的教学。不仅D小学如此,在S镇的其他个别村小,也存在忽视德育工作,追求智育,使德育陷入口头重要、实际不要的尴尬局面。

在S镇部分农村小学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不是很重视,学校教师甚至把原本应该设置的德育课程变为应试考试课程,对学生们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时间少之又少;其次,从农村思想道德教育情况来看,德育教学内容相对于城市学校来看比较单一,仅仅局限于思想品德课本中,缺乏实践性的德育活动,农村留守儿童无法独立将书本上的理论性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总之,部分农村小学中,德育内容普遍比较空洞,教师教育方式比较单一,脱离农村留守儿童的实际生活,缺少吸引力,教育效果并不是很好。

(三)社会环境

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之中,正确的社会价值观以及先进社会思想道德观念的影响会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在S镇的个别村中,赌博现象比较严重,在其村祠堂、商店内,都有聚众赌博的现象,并且还有各种带有赌博性质的游戏机,部分农村留守儿童会在旁观看,这些农村留守儿童受这种环境的影响,久而久之,也学会了打牌等赌博行为。在思想道德教育欠缺的环境下,部分农村留守儿童很难自律并且提升自己的道德意识,这很大程度上阻碍了S镇农村留守儿童的道德观念的形成。加之受社会上一些“小混混”错误思想诱导和影响,少部分农村留守儿童会与他们一起游手好闲,甚至做出一些违反社会道德以及社会安全的行为。

除此之外,在互联网发达的时代,部分网络媒体中掺杂着某些暴力甚至是色情等不利于儿童成长的污秽内容。由于缺乏思想道德教育的部分农村留守儿童本身就没有很强的自控能力,再加上父母监护人不在身边管制,所以他们很容易受这些不良信息的影响。经过调查发现,一些农村留守儿童都无法树立网络自律精神以及增强自觉抵制腐朽落后文化的能力,而且在临时监护人无力教育的情况下非常容易受到不健康内容的影响,导致他们道德观念混乱,行为失当。假设农村留守儿童的错误行为得不到正确的制止及纠正,长久下去他们就会养成恶劣的道德行为及道德思想,危害到他们自身的身心健康成长。

四、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问题的对策

(一)家庭方面

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问题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家庭因素造成的。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农村家庭在各方面的建设。

首先,我们要让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认识到自身教育方面存在的些许问题,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教育理念,强化家庭教育意识。父母应该以身示范做榜样,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指导。在家庭中,父母的教育素养越高,孩子们的思想道德就越成功。农村留守儿童家长虽然要承担起家庭生活经济来源的责任,但并不能因此忽视对孩子的思想道德。身为父母,理应时刻关注着自己孩子的身体、心理、思想以及行为上的变化,及时地对孩子的不当言行举止做出教育,使孩子加以改正,即使是身在远方无法时刻陪伴在孩子身边,也应该利用互联网的便利,不定期地与孩子进行视频交流或者是语音交流,尽量减少孩子的情感缺失,给农村留守儿童一个心灵的依靠和慰藉,陪伴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个人品德,为孩子的健康成长道路奠定基石。

其次,农村留守儿童的家长应该尽可能地改变外出务工的模式,父母双方至少有一人在家教育子女,或者选择就近务工的原则,在离家近的地方外出务工,增加与孩子们相处的时间与机会。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人的缺席是造成农村留守儿童的人身安全、心理健康、人格发展以及道德发展不理想的重要原因。如果父母双方由于家庭经济原因必须双方共同外出打工,不仅要考虑孩子的生活问题,还要仔细选择具有较好教育能力的临时监护人来照顾孩子,而不是随意让孩子与年迈且缺乏教育能力的长辈生活在一起。

(二)学校方面

学校是农村留守儿童接受思想道德的重要来源地,想要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道德水平,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

首先,学校领导跟教师要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挣脱古板填鸭式应试教育的束缚,强化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先进教育理念。按照“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杜绝重视“智育”而忽视“德育”的教育方式来培养孩子。此外学校还可以寻求政府、社会等方面的帮助,想办法筹集资金完善自己学校的图书馆、电脑室、学生活动室等场所,提供良好学习环境。利用这种良好的环境来陶冶学生情操,让他们在享受学习乐趣的过程中形成积极向上的道德观,成为祖国未来发展的希望。

其次,农村小学的教师不仅要拥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而且也应具有优秀的思想道德品质。因为教师的一举一动影响着学生的行为,其道德品质必然会在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留守儿童人格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因此,农村学校要加强与城镇学校的教育资源的一种互动,提高农村地区教师的教育业务能力,不断改进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缺点,让教师真正成为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此外,农村留守儿童相对于普通儿童来说有一定的特殊性,教师应该时刻关注着他们的心理和情绪变化,及时提供关爱与帮助,为他们化解难题。班主任可以通过谈心交流、家庭走访的方式去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成长环境,发现他们在思想道德方面的不足,并及時进行教育改正。

最后,学校应当明确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责任,实行教师责任对口制度,组织学校的所有教师成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组,每几个教师成为一个小组,并且安排一个教师作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小组辅导员,将农村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区分开,每个教师可以对应负责五到十名的留守儿童,让每个农村留守儿童都在教师的关怀和帮助下茁壮成长。

(三)社会方面

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工作不仅是我们父母以及国家教育事业者的责任,更应该是我们全社会人民关注的热点。

首先,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与农村留守儿童相关的文件政策,社会环境能够深远影响我们农村留守儿童的道德思维跟道德行为的形成与发展。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生活区域的管理,坚决抵制社会上的一些邪恶势力与不良社会风气的出现,政府或者社会团体可以不定期下乡开展慈善教育活动,弥补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在社会方面的不足,为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发展提供一个安全、友好、和谐、健康的社会大环境。

其次,留守儿童群体之所以产生,就是因为当地经济发展落后,物质生活条件无法满足农民的需求,农村的劳动力才会外出务工。所以,政府应该加强对农村经济的扶持力度,根据各地实际,发挥地方特长,发展地方优势产业,为农民工就近就业提供多种渠道。政府应该在符合政策的情况下帮助留守儿童家庭解决某些家庭困难,减少在外务工父母的担忧及顾虑。比如,基层政府工作人员应该经常深入留守儿童家庭,切实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和实际困难,对于经济情况确实困难的家庭应当给予政策帮助,帮助他们的家庭走出贫困的状况。基层政府部门在有可能的情况下,还应努力争取上级部门的资金和政策支持以及社会各界的帮助,对家庭经济比较困难的留守儿童适当减免学费,固定发放最低生活补贴,保证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生活,减轻农村留守儿童的在经济方面的思想负担,让他们无忧无虑地学习,身心健康发展。只有整个社会关注农村留守儿童,重视他们道德情感的培养,才能有效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以至于他们能够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及爱国情怀。

五、结束语

现阶段,在不少农村人口外出打工,不得不将自己的子女留在农村老家生活、学习的情况下,在农村留守儿童这个群体中的思想道德层面存在着些许问题。如何帮助他们解决这些现实问题,使他们的生活、学习、心理、生理各方面不受负面因素的干扰,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难题。我们要从影响农村留守儿童成长的家庭方面、学校方面以及社会方面多重因素来分析问题,想出切合农村生活实际的方法来解决,帮助农村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道德观念,一旦这种良好的道德观念形成,那么他们的行为就可以受到思维的控制,就能形成一种无形的指引力和约束力,促进农村留守儿童成为高素质的、思想健康的孩童,推动我国农村地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殿林.社会转型时期道德建设的问题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

[2]金晓宇.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问题研究[D].武汉:武汉纺织大学,2014.

[3]张梅.农村留守儿童道德问题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8.

[4]邱杰.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研究[D].成都:成都理工大学,2012.

[5]傅道春.教育学——情景与原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6]赖相燕.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7.

[7]张淑英.留守儿童道德素养教育研究[J].中国报业,2014,(4).

[8]何建云.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问题研究[D].吉首:吉首大学,2013.

[9]翟翔宇.农村留守儿童道德素质存在的问题和对策[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3.

[10]杨晓璐.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研究[D].太原:太原科技大学,2014.

[11]王为伟.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以闽侯县农村为例[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2.

[责任编辑:熊文瑾]

猜你喜欢
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研究
甘肃陇西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建设及对策
思想道德建设研究助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真诚激励,关爱相随
中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养成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