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的生活化也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关注。本人在亲身经历到农村学校支教后,倍感到在农村学校推广教学生活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我就如何促进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提出了个人一些做法和意见,供教师参考,并真诚提供宝贵的建议。
引言
新颁布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性质,设计理念和基本理论方面进行了大幅的修改。要求数学教学要以生活为导向,即数学教学必须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以便学生能够感受到围绕在他们身边的数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农村学生现状分析:在我国经济、文化、教育、医疗等方面城市和农村都存在一定的差距。农村家庭教育的理念普遍落后,对孩子的教育关注不够积极。农村学生普遍缺乏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以及创新能力。因此,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发展,同时也影响学生的未来接受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走向生活的措施:
一、研究教材,使课堂教学更贴近于生活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必须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一种死教育”。作为一名教师,在备课、上课、作业和辅导等各环节,都必须将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与生活现实联系起来。为了促进教学生活化,教师必须在课前仔细研究和分析教材,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接受知识和学习的能力,科学合理地安排教材的内容,尽量让学生的实际生活与知识接近,选择贴近学生认知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枯燥知识点的兴趣。通過这种方式,学生可以从课堂学习中大有裨益,从而也促进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在农村支教教学中发现,由于教材内容只考虑到普遍性问题,城市学生与农村学生存在认知的差异与不同,一些数学问题并不适合农村学生。因此,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同时,要从农村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出发,创设农村孩子所熟悉的,最适合他们的生活状况,实现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我在教三年级数学《吨的认识》时,“吨”这个词对孩子来说非常陌生,甚至从来没有听说过。我就从学过的二年级语文《曹冲称象》谈起。学生都知道曹聪称的是大象的重量。大象重好几吨。从而让学生知道“吨”是重量单位。因为象很重,所以“吨”这个单位也很大。然后再对比一下自己的重量。得出大约40个学生合在一起是一吨。这样学生渗透了“吨”的概念,对“吨”了深刻的认识,同时又把数学知识拉进了他们的生活中。
二、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与生活联系起来
农村家庭父母教育水平普遍不高,对子女的教育重视程度远不及城市家庭。同时由于父母打工等客观原因,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教育孩子。此外,农村地区还有留守儿童以及离异家庭,他们对子女的教育严重缺失。另外,小学生年龄偏小,生活经验也更少。所以大部分孩子对生活中许多知识认知非常欠缺。
基于农村学生上述现状,教师在教学时要打破常规教学的条条框框。例如,我在一年级数学中遇到一道题,星期六前面一天是星期几?星期六后面两天分别是星期几?许多学生回答说,星期六之后的两天是周期七和星期八。这么简单的问题竟然有学生写出这样的答案,令人非常诧异。我让全班同学把家里的日历拿来,看看日历上是怎样排序的。通过这个问题,让数学和生活之间的距离变得更近了。学生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使数学变得更有意义了。
三、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培养数学生活化意识
教学内容的生活化使学生能够对数学有真切的认同感。从而保持着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师将教学根植于生活中,将枯燥无聊的知识引导到生活中,以观察,触摸和聆听等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内容。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对学生学习数学非常重要。在生活中,几乎每个事件都包含数学问题。教师应指导学生在课堂和课堂外观察生活,让生活数学化。例如,你家有几口人?一只手有几个手指?你今年几岁了?你比弟弟大几岁?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如此长此以往,潜移默化,培养了学生生活与数学之间的联系,并获得了数学知识。
四、结合课外活动,促进数学生活化
新课程标准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的。为真正实现“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一切为了学生”的教育理念,教师必须摆脱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与时俱进。数学教学可以通过各种课外活动来补充。课外活动可以是动手实践,实践经验,培养自觉应用数学的能力。生活中需要动手实践的数学知识有很多。例如,学校操场一圈是几百米?跑几圈儿是1000米。跑1000米,你用了多长时间?又比如在学习周长与面积的知识时,可以亲自动手量一量课桌的周长,算一算课桌的面积。教师真正将这些操作落到实处,将数学问题生活化,具体化,充分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激励学生的探索精神,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课外活动过程中,学生渗入了数学活动,增强了自信心,加强了合作交流意识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实践证明,教师尽可能创造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鼓励学生去寻找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对学生的学习是大有裨益的。
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可以使教学生动,丰富。如何把握教学与生活化的关系是我们现在需要探索的问题。面对新课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应该更贴近学生生活,不能盲目跟从。
作者简介
李延霞(1968.6—),女,汉族,河北沧州人,本科,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西夏区第二小学, 小教一级。研究方向:小学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