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舵 刘维春 胡金月
摘 要 自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供给侧改革”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在“供给侧改革”的视域下提出创新供给主体、供给内容、供给形式和供给环境的思路,以实现优化大学生思政教育 “供给”转型升级,满足新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新需求,进一步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关键词 供给侧改革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9.12.038
Research on the Innovative Way of the "Supply Side" Refor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WANG Duo, LIU Weichun, HU Jinyue
(College of Marxism, Xi'an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065)
Abstract Since the Fifth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8th CPC Central Committee, "supply side reform" has gradually become a hot issue of social concer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upply side reform",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ideas of innovating the supply subject, supply content, supply form and supply environment, so as to realize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suppl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meet the new need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and further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Keywords supply side reform;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目前,我國正处于站在新起点上继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面临着网络时代舆论变化迅速、思潮日趋多元化等问题。因此,在思政教育“供给侧”寻求创新,不仅是应对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挑战的积极选择,也是大学生自由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有助于大力推动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改革,能够有效地转变高校思政教育曲高和寡的窘迫现状,适应网络时代需求主体思想的新变化。“供给侧改革”视角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是一项需要长期持续坚持的系统化工程,要做好这项艰巨的工程,就需要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供给主体、供给内容、供给方式与供给环境四个方面入手。
1 创新供给主体,增强思政教育合
“供给侧改革”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首先要从供给主体入手,创新思政教育供给主体,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形成协同效应,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1.1 转变高校思政教育者的传统理念
当前许多高校的思政教育存在着思政教育合力不足的现象,要改变这种现状首先就要转变高校思政教育者陈旧、落后的理念,构建多元化的思政教育供给主体,形成并增强思政教育工作的合力。创新供给主体,增强高校思政教育合力,应转变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陈旧、落后的理念,树立起“落细、落实”的供给理念,实现精准供给。
一是要“落细”。要将宽泛的思政教育目标、要求细化为具体的阶段性的任务,只有落到细处,才能准确的发现学生的思想问题,对症下药才能增强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主体必须走出“办公室”,带着一片赤诚之心与学生沟通,与学生平等地交流,仔细、用心想学生之所想,用“细化过”的思想政治教育感染教育学生,充分发挥思政教育春风化雨的教育效果。二是要 “落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但是理论来源于实践、并且最终要为实践而服务,思政教育要想发挥实效就不能纸上谈兵,必须要将理论落实到实际行动之中。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主体必须改变理论说教的工作理念,只有满足学生的精神需要、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才能达到促进大学生全面自由发展的效果。
1.2 建立全方位育人的思政教育格局
增强思政教育合力、建立全方位育人的思政教育格局具体要做到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各学生工作部门和党团组织要明确各部门所承担的思政工作职能,要明确各自在思政教育中的角色。学校各个部门在思政教育上分工明确、职责分明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是增强思政教育合力、形成全方位育人格局的基本前提。另一方面,优化高校思政教育的统筹协调工作是增强思政教育合力、增强思政教育合力的关键一招。目前,各高校应不断完善学校党委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的思政教育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以形成大思政格局。
学校只有积极调动党政部门、教务管理、服务部门等校内各个部门共同参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统筹协调做好学生的思政教育教育工作,以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辅导员等为主,广泛凝聚包括思政理论课教师、专业课教师教育、党政部门、学校各个部门工作人员协同育人的合力,才能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大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之中。
2 创新供给内容,提升思政教育亲和力
在“供给侧改革”的思路之下研究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供给内容的方法,提高思政教育的亲和力,必须牢牢把握思政教育供给内容“实践化”和“时代化”两个方面,提供优质的思政教育资源供给。
2.1 贴近学生实际生活
当前思政教育供给内容因忽视了思政教育的实践性,未能与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更好地相结合,导致出现思政教育缺乏现实性的问题。因此,在“供给侧改革”的思路之下研究创新供给内容的方法,提高思政教育的亲和力,首先就必须牢牢把握供给内容“生活化”这一重要问题,创新思政教育的“配方”,提供优质资源供给,全面考察传统思政教育库存,一方面要淘汰不能贴近大学生实际生活的落后、陈旧的产能;另一方面各高校应增加与大学生实际日常生活相接轨的思政教育内容,优化思政教学库存。
具体来说,各高校应不断地创新供给内容,使供给内容既包含丰富的思政教育理论知识,又能与大学生的实际需求相结合,关注学生的实际获得,不脱离学生学习和生活,真正做到对大学生的道德、价值、理论、文化等各方面的有效供给,有利于巩固和深化课堂理论教学的内容,密切大学生与现实社会的联系,以最终实现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提升其思想道德境界的根本目的。
2.2 把握时代发展脉搏
当前思政教育供给内容因过于强调理论,未能将教材已成型的理论知识与当下时政热点密切衔接,导致出现了供给内容的时代感不足的问题。因此,要想提升大学生思政教育供给内容的时代感,就必须紧密结合我国当前的时政热点强化理论教育,尤其是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
因此,从供给侧改革角度来看,一方面高校应全方面地考察传统的思政教育库存,淘汰那些失去时效性的、过于陈旧的“落后产能”,以优化思政教学库存;另一方面高校应及时地对思政教材进行修订,更新供给内容,优化课件,增加最新时事案例资料,紧跟时政热点对供给内容不断进行“提质升级”。只有将去“落后库存”与增加“优质库存”的供给,才能“提质升级”思政教育供给内容,做到从内容上切实增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3 创新供给形式,增强思政教育亲和力
当前由于高校对思政教育形式的創新力度不足,导致了思政教育供给形式存在单一化、缺乏亲和力的问题。在“供给侧改革”的视域下之下创新供给形式,提高思政教育的吸引力,一方面要丰富思政教育形式,增强教育针对性;另一方面要构建大学生日常思政教育话语体系,增强教育亲和力。
3.1 丰富思政教育形式,增强教育针对性
在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供给形式上应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创新多种思政教育形式,首先要切实有效的开展形式丰富的思政教育活动。在传统的思政理论课、第二课堂教育实践活动、心理辅导等形式的基础之上,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思政教育,利用微信、微博、知乎、QQ等更加直观、生动、现代的形式,寓严肃的思政教育内容于网络新媒体之中,将线下思政教育与线上思政教育完美结合。
在此基础上,由于不同群体的大学生的实际思想情况千差万别,要求思政教育主体不能搞教育形式上的“一刀切”,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差异性千篇一律地进行思政教育,而是要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结合具体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形式,以增强思政教育工作的针对性。
3.2 构建大学生日常思政教育话语体系,增强教育亲和力
大学生思政教育话语体系作为一种无形的教育载体,不仅起着承载、整合、传递思政教育信息的重要作用,而且能够通过大学生对思政教育者所传递的思政教育信息的认同,进而对大学生的价值观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然而,新媒体时代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当前传统的大学生思政教育话语权,对思政教育的成效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构筑一个极具亲和力的大学生日常思政教育话语体系,有助于提升思政教育对大学生的吸引力,有利于增强思政教育的影响力,最终达到增强思政教育的成效的目的。
要构建完善的大学生日常思政教育话语体系,重在“日常”,即构建贴近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实际的话语体系。从思政教育“供给侧”来看,这就要求思政教育主体密切关注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思想变化与精神需要,适应新媒体的发展,利用好新媒体这一新的思政教育平台,将传统的思政教育话语“优化升级”,不断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说话方式,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通俗易懂的话语进行思政教育,让思政教育话语不再高高在上,而变成更加“接地气儿”的家常话,更好地被大学生所认同和接受,以增强思政教育的亲和力。
4 优化供给环境,提升思政教育的引领力与渗透力
当前,要想解决思政教育氛围不足的问题,提升思政教育供给的引领力与渗透力,就必须大力优化思政教育环境,尤其是优化思政教育宏观环境中的大众传播环境与微观环境中的学校环境、家庭环境。充分利用几种环境中的积极因素,并化其中的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以充分发挥思政教育环境对大学生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与影响作用。
4.1 优化大众传播环境,利用新媒体占领新阵地
大众传媒作为弘扬主旋律的坚强新阵地,作为大学生接受社会上复杂、多元的信息的“过滤网”,对于大学生能否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起着不可忽视的导向作用。优化思政教育的大众传播环境,有利于提升思政教育的引领力与渗透力,有助于形成良好的高校思政教育环境。
从思政教育“供给侧”来看,优化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大众传播环境,重点要做到优化网络环境及新媒体环境。要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及新媒体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理性地对待社会负面信息,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网络行为;利用网络及新媒体平台,对QQ、微信、微博、红色网站等思政教育载体进行整合,将其融入到大学生思政教育之中,建立一个具有引领力与渗透力的、弘扬主旋律的坚强阵地,用网络及新媒体提升思政教育的引领力与渗透力。
4.2 优化学校环境,加强“家校联合”供给
从思政教育“供给侧”来看,优化学校环境(下转第125页)(上接第78页)要做到,坚持优化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与优化校园精神文化环境建设并举,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打造整洁、美观的校园环境的同时,开展学术报告会、创业创新活动、文体竞赛等丰富多彩的课外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之中提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在校园文化的共建共享使学生更有获得感。
此外,应加强“家校联合”的思政教育供给,使高校思政教育与家庭思政教育之间恰当衔接,发挥“家校联合”的作用,以形成全方位的、浓厚的大学生思政教育供给氛围。具体来说,高校辅导员要加强与学生家庭之间的有效沟通,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思政教育在方向上保持一致, 将家庭氛围与学校氛围相融合,共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与行为习惯,形成家校思政教育的合力,以充分发挥思政教育环境的渗透与教育作用。
5 结束语
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做到在注重优化思政教育供给的同时,兼顾思政教育需求;在注重提升思政教育供给质量的同时,提升思政教育供给的效率。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做到通过创新供给主体,以增强思政教育合力;通过创新供给内容,以提升思政教育亲和力;通过创新供给形式,以增强思政教育亲和力;通过优化供给环境,以提升思政教育的引领力与渗透力。
在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只有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遵循思政教育工作的基本规律,立足于新时代大学生自由、全面发展的要求,从大学生思政教育“供给侧”进行创新,才能提升大学生对思政教育的认同感,才能增强思政教育的实效性,真正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突破。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课题《“供给侧”改革视角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策略研究》(SGH16H211);西安文理学院2019年度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四结合、三融通、两联动”集成式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Y2019JGA38);西安文理学院2019年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思政课三维虚拟仿真实践实训》(JY2019KGE05)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王娅.习近平教育改革思想探析[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学),2018(05):1-3,6.
[2] 黄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J].文教资料料,2017(16):97-98.
[3] 虞爱华.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N].学习时报,2019-01-09(001).
[4] 胡馨月.构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框架[A].《决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决策论坛——决策理论与方法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决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科技与企业》编辑部,2016:2.
[5] 林伯海,熊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现状观察与转换理路[J].高校辅导员,2018(01):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