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堆元
新时代,新技术新技能层出不穷,促使产业不断升级,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工作岗位不断新陈代谢、交替更新,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职业院校培养出符合当前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多技能复合型人才。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文件(国发[2019]4 号)在启动“1+X 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中强调,鼓励职业院校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拓展就业创业本领,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1]。2019年3月,教育部确定了包括北京中车行高新技术有限公司在内的首批参与“1+X 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5 家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及其开发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2]。2019年4月,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试点方案)[3]。“1+X 证书”制度作为一项已开始试点工作的新制度,面对新时代职业培训的新任务新目标,对照《试点方案》,笔者从“1+X 证书”制度中“X 证书”技术技能证书具有种类多、考核标准新等特点的视角出发,阐述职业教育“X 证书”国家考核标准引领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理念、厘清“X 证书”国家考核标准制订工作方案、“X 证书”国家考核标准有效实施办法及富有创意地提出了在职业教育培训领域中动态制定培训评价组织“X 证书”考核通过率和动态遴选培训评价组织,供教育界同仁们探讨。
孙善学(2019)在《对1+X 证书制度的几点认识》中提到,1+X 不是一个证书,而是两种证书的有机结合,在院校内推广使用的“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国务院其他部门或市场中流行的社会化证书有所不同[4]。所以,我认为专业“X 证书”不是指学生具备某些人文通用素质的证明凭证,而是专指学生具备专业技术技能、职业能力的证明凭证,专业“X 证书”,不同于英语等级证书或计算机等级证书,更不能用“1”学历证书替代。
新技术新技能不断涌现,“一招鲜,吃遍天”的现象已不复存在,职业教育“双证书”制度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来的仅获取1 个职业技能证书,仅拥有单一技术技能的毕业生已不能胜任当前工作岗位。新时代工作岗位需要具备多种技能复合型人才,即拥有“X 证书”各种凭证,具备多种技能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显然,“X 证书”中的X 肯定不等1,如果等于1 的话,就类似我们以前所说的“双证书”制度,已不符合职业教育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所以说X 必定大于1,或等于2 或等于3、4、5 等等。同时,“X 证书”凭证需要解决新技术新技能的强化、补充或拓展问题,其考核标准需对应工作岗位技术技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先进性[3]。本文作者认为,即使“X证书”中X 取最小值2 的话,全国“X 证书”的开发、实施等工作的广度、深度以及难度必然翻倍增加。目前,“1+X 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已于2019年3月从5 个领域正式启动,年内将扩大到10 个左右,计划2020年下半年做试点工作总结,2021年以后,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在更多领域全国推广[5]。
1.国家专业教学标准由来。专业教学标准是院校培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纲领性文件,是院校任课教师和管理部门培育学生所有教育教学环节必须遵循的准则。“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分别先后启动的“高职985”示范校和“高职211”骨干校的建设工程极大地推动了高职专业建设发展[6-7]。职业院校根据当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看齐企业岗位技术技能需求,制定了高职类的“校级专业教学标准”。但是,校级专业教学标准由于受当时历史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在产业不断升级、人员需要快速合理流动的当前时期,其弊端已初见端倪,主要表现有:(1)职业院校同一专业培养培育人才的标准不相同;(2)同一专业毕业生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和技术技能有差异,甚至有很大区别;(3)校级专业教学标准不能为全社会企业选人、用人提供参考;(4)不利于人员在全国范围内合理流动;(5)不利于“X证书”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和使用;(6)限制了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等。为此,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应运而生。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文件(国发[2019]4 号)在“完善教育教学相关标准”中指出,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联合行业制定国家专业教学标准[1]。
2.“X 证书”国家考核标准的引领作用。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文件(国发[2019]4号)指出,国务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组织制定职业标准,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依照职业标准牵头组织开发教学等相关标准[1]。可见,“X 证书”国家考核标准就是国家颁布的某专业的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在本文中,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用“X 证书”国家考核标准来替代。显然,国家职业技能标准(“X 证书”国家考核标准)是由国务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组织制定,有了“X 证书”国家考核标准后,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才能依照职业标准牵头组织开发教学等相关标准,如国家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教学标准、顶岗实习标准、实验室实训室建设标准等,因此,制定“X 证书”国家考核标准对后续制定教学相关标准起着决定性和引导性作用,如果没有“X 证书”国家考核标准,那么制定教学相关标准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制定出的教学相关标准很难符合当前发展要求。国家颁布《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编制技术规程(2018年版)》指出,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是开展职业教育培训和人才技能鉴定评价的基本依据[8]。所以,无论是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依照“X 证书”国家考核标准开发国家专业教学标准,还是职业院校采取依照“X 证书”国家考核标准办法根据区域经济发展要求制定出具有特色的校级专业教学标准,都可避免很多不必要的人力物力等浪费,可腾出精力做更多的教育教学培训工作。
3.“X 证书”国家考核标准引领成功案例。《供电企业岗位培训考核标准》明确了供电企业专有工种岗位培训的业务知识、业务技能等,为教育培训等提供了标准和依据[9]。以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电力系统自动化天津市重点特色校级专业教学标准(电力专业标准)为例,我校电力教研室的全体教师对照“变电站值班员”和“变电检修工”两个“X 证书”国家考核标准,开展了广泛的调研工作和多次研讨工作,如联系天津市河东电力局、天津市安捷电力服务科技公司、天津市百利开关电气设备公司等30 余家供用电企业。“变电站值班员”和“变电检修工”两个“X 证书”国家考核标准在专业调研、开发、实施过程中始终引领、规范我校电力专业建设发展。该专业自2008年成立以来,一直秉承“1+2证书国家考核标准”即“学历证书+变电站值班员考核标准+变电检修工考核标准” 制度的育人培训机制,积极拓展了学生专业技术技能,就业效果显著,毕业生初次就业率每年达95%以上。
教师是学校培育学生的主力军,高素质多技能高技能的教师队伍是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保证。新时期,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教师和工程师两种职业资格,其技术技能水平要求达到“X 证书”国家考核标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在具体指标中指出,“双师”型教师是指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1]。“X 证书”国家考核标准概括了对应职业的“职业功能”“工作内容”“技能要求”和“相关知识”,具备完整的、严密的知识技能体系,为职业教育提供科学规范的依据[10]。所以,“X证书”国家考核标准可为教师自我学习、自我发展提供帮助,为教师获得精湛专业技术技能提供指导。
培养学生获取“X 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需要配备多技能高水平的实验实训室。《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第十一条强调,鼓励职业院校建设或校企共建一批校内实训基地,提升重点专业建设和校企合作育人水平[1]。“X 证书”国家考核标准可为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提供依据。天津机电职业学院,在“十二五”天津市重点专业建设过程中,依据“变电站值班员”和“变电检修工”两个“X 证书”国家考核标准,筹建和改造了发电厂发电实验室、继电保护实训室、电气设备安装调式实训室、35kV 变电站模拟仿真实训室、10kV 变电室值班电工实训室共5 个电力实验实训室,为在校生近500 人的学生规模提供了实验实训保障,每年为天津及周边地区输出150 余人的合格电力人才。
制定专业“X 证书”国家考核标准,首先需要分析专业所对应的工作岗位所需的技术技能,然后根据技术技能模块具体回答,制定服务该专业需要几个“X 证书”考核标准,即X 等于多少的问题,是2还是3,4 等,才能满足岗位的需求。再次,根据各个“X 证书”国家考核技能要求,确定对应职业的职业概况、基本要求、工作要求(技能要求、知识要求及等级级别)和各项内容所占比重等。最后,应熟知“X 证书”国家考核标准制订规范、流程、技术等[3]。
1.政府部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明确国务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组织制定职业标准[1]。《试点方案》提出,教育部负责做好1+X 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整体规划、部署和宏观指导,对院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实施工作负有监督管理职责[3]。因此,省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培训评价组织、职业院校(四方)应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围绕“1+X 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广泛调研、研讨,协调处理试点工作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2.培训评价组织。《试点方案》明确,培训评价组织作为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及标准的建设主体,对标准质量、声誉负总责,并协助试点院校实施证书培训[3]。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不但是“X 证书”国家考核标准实施评价主体,更是开发建设的排头兵。培训评价组织要切实担当起“1+X 证书”制度落地生根的重任,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协调企业和院校完成“X 证书”国家考核标准的开发建设工作,发挥桥头堡、排头兵的作用。
3.职业院校。《试点方案》明确,院校是1+X 证书制度试点的实施主体,试点院校要推进“1”和“X”的有机衔接,在面向本校学生开展培训的同时,积极为社会成员提供培训服务[3]。职业院校在校生是“1+X 证书”制度实施的服务对象,其素质和知识技能水平是“1+X 证书”制度实施应该考虑的问题,同时也是该制度的重要受益者。《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第七条提出,职业院校实施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的法定职责,面向在校学生和全体社会成员开展职业培训[1]。为此,职业院校围绕“X 证书”国家考核标准开发建设做好如下外围工作:(1)根据学校区域经济和学校现状,厘清学校发展定位;(2)广泛开展企业、院校调研,确定学校专业群;(3)参与培训评价组织相关工作,规划学校“X 证书”种类;(4)组织专业带头人和教师团队,参与培训评价组织开展“X 证书”考核标准的开发建设工作,提出“X 证书”考核标准开发需求等。
“X 证书”的考核评价是“1+X 证书”制度实施重要环节,也是教师所教、学生所学的最后检验环节,社会关注度高,其是否科学、公平、公正,决定着“1+X 证书”制度能否落地生根。在传统“双证书”制度考核评价中,个别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为了获得满意的通过率、达标率,或者为了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存在故意“放水”现象,致使某些受训者没有达到技术技能的培训标准,年复一年,其职业资格技能证书的含金量大打折扣,培训体系未发挥出应有效果,未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吸取传统“双证书”制度实施考评过程中的教训,为保证“1+X 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圆满成功,并顺利推广,有效服务人才培养培训,做到考核科学、公平、公正,宜做到如下几点:
建立服务职业培训和技能人才评价的“X 证书”国家考核标准题库,是保证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核的科学、公平、公正有效手段[11]。要求每个“X 证书”国家考核标准题库至少有50 套试题,并且每套试题的重复率不应超过60%;每年考题应从国家题库中随机抽取,密封,开考时方可启封。
《试点方案》明确,教育行政部门、院校要杜绝乱培训、滥发证,保障学生权益[3]。为防止有的培训评价组织、学校故意“放水”,避免“双证书”制度考核时的漏洞,切实提高培训质量,我认为,可以动态制定培训评价组织“X 证书”考核通过率,促进技术技能整体上水平。末尾淘汰制(或称靠后10%的同学被淘汰出去)不仅可以成为一个单向的惩罚机制,而且可以成为奖励与惩罚相结合的双向机制[12]。“X证书” 的考核评价不但检测学生掌握技术技能水平,为用人单位提供参考,更重要的是促使学生自审学业,发奋学习,弥补不足的有效手段。通过每年动态制定评价组织、学校每次“X 证书”考核的通过率或者实行成绩靠后的10%同学重学重考模式,促进学生间公平竞争,逐年提高培养培训质量,提高“X 证书”的含金量。
《试点方案》强调,建设培训评价组织遴选专家库和招募遴选管理办法[3]。培训评价组织应发挥国家担当、长远战略的精神,在“X 证书”考核评价中做到科学、公平、公正,和大家一起维护“X 证书”的含金量,应在每年考核评价前充分完成监考教师的选配工作。选派监考教师的要求如下:(1)随机抽取监考教师,监考教师不能为本校学校监考,最好每年应该更换监考学校;(2)随机分配判卷教师,密封判卷,成绩加密后上传专用网站;(3)考前、考中、考后乃至成绩上传的整个过程,要求一直都处于加密状态、黑匣子状态。
培训评价组织是负责实施“X 证书”职业技能考核、评价和证书发放工作的机构,其工作成效是决定“1+X 证书”试点工作、推广应用成败的关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以社会化机制公开招募并择优遴选培训评价组织,从2019年起,对培训评价组织行为和职业院校培训质量进行监测和评估[1]。向寓华在《关于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职业培训绩效评价的思考》中提到,目前职业培训存在评价主体单一等问题[13]。建议:(1)国务院有关负责部门每年也应到相关省市进行督察,规范“X 证书”的考核实施,督促实行培训评价组织“末尾淘汰制”,废除终身制,动态遴选培训评价组织,扶优、扶大、扶强评价组织,促进培训评价工作整体上水平;(2)建立以培训评价组织为主导,以知名企业、知名专家、学校、受训人员五方为评价主体,客观、公正、全面、系统地评价职业培训项目的应用价值[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