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学体育作为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和提高的基础阶段,也是素质教育的主要构成内容,其直接影响着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健康程度。当前,新课改进程日渐深入,对于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提出更严格的要求,而小学体育授课却因为校方过于重视文化课程、忽视体育课程的束缚,整体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这要求学校和体育教师必须加大体育课程建设力度,确保在教学阶段激发和培养学生体育兴趣,从而实现学生的综合发展。基于此,本文结合小学体育教学的现存问题展开分析,进一步提出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培养学习兴趣;体育课程
一、 小学体育教学的现存问题
(一) 生理和心理因素差异
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心智、身体快速成长的时期,也是培养体育能力、体育意识以及体育素质的关键时期。可是因为小学生针对运动能力、身体素质以及体育基础等方面有着明显差异,无法保障全体学生感受到体育练习的乐趣,更是无法体会成功的喜悦感。部分学生无法达到体育课程基本教学要求,进而出现自卑、消极心理,对体育课程丧失学习兴趣;而部分各方面能力较强的学生则面临着“吃不饱”问题,挫伤其学习兴趣。
(二) 教学内容相对单一
结合小学体育实际教学情况进行分析,当前体育授课的内容过于单一,体育知识主要是以广播体操、队列训练为主,严重缺少灵活性与趣味性,无法充分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学习兴趣。再加上体育教师为控制学生意外受伤,教学活动中很少引入竞技比赛、运动强度较大的内容,使得学生对体育内容存在着厌烦、抵触等心理。
(三) 教学手段过于落后
基础教育改革进程不断深入,可是体育教学模式并没有及时创新或调整,教师传授和纠正体育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一方式虽然使得学生基本了解运动技巧,可是教学活动内学生严重缺少主动性和参与性,无法同教师展开有效交流。比如:教学阶段仅仅是指导学生进行简单性动作,对专业技能的尝试少之又少,机械式学习无法切身感受到体育课程的乐趣,最终造成学生难以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生活中,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二、 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措施
(一) 全面掌握学生生理和心理特征
正式进行体育教学前,需要全面掌握学生生理与心理特征,在此基础上优化和调整教学内容,为课堂教学顺利推进提供基础条件。由于小学生心理成熟度有限,对于各种外界事物的兴趣、敏感度更高,使得课堂学习阶段非常容易分散注意力。因此,体育授课时必须按照学生兴趣爱好、年龄、身体特征来筛选教学内容,教师精心设计体育场所、准备活动、教学顺序、队形队列、教法手段、动作要求以及结束放松等环节,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针对学生无法处理的问题及时给予点拨或帮助,借助于教师指导来提升自身对健康知识、体育知识、体育技能的理解。比如:针对低年段学生可以选择跑步、小游戏等技术难度低、趣味性强的活动,针对高年段学生则合理引进羽毛球、足球以及篮球等项目,帮助小学生掌握运动项目的技巧、锻炼体魄,最大程度上增强学生对体育技能接受程度,并且保持体育活动的兴趣,从而真正意义上参与到体育教学中,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二) 创设和谐互动的体育教学氛围
小学体育教学阶段,要求教师必须重视和学生的交流。概括来讲,学生会对教师产生的依赖心理,只有认可和尊重教师才能主动积极的配合教学,而如果学生不能信赖教师,也会对课程产生抵抗、厌烦心理。所以,教师进行日常授课过程中实时关注学生,切身感受到教师的爱护,逐渐形成良好互动的师生关系。正确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比如:跑步锻炼时组织小学生进行小游戏,模仿火车运动,在教师领导下和学生共同在操场慢跑;蛙跳训练时鼓励学生模仿小青蛙形态和叫声;跳绳比赛,设计成个人比赛,要求在60s内连续跳数量最多的个人获得胜利;绣球比赛,教师把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展开小组比赛活动,哪一小组在预期时间内掉落绣球的次数最少,视作胜利。实现娱乐和教学的有机融合,进一步活跃教学氛围。
(三) 生活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处于基础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中,针对小学阶段体育课程的授课而言,应该更加关注课程综合性、基础性,基础性也就是指健康知识和体育基础技能的教学,其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形成科学、良好地锻炼习惯,不断丰富健康知识,为今后学习与生活夯实基础。而综合性则是渗透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重视体育教育价值。这要求体育教師必须把日常生活和体育知识相串联,以学生喜闻乐见的事件入手传授体育内容。例如:进行前滚翻动作教学前,体育教师需要借助于生活话题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出问题“如果在校园走路时被身后的学生撞倒,你应该怎么做?”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思考,同时把教学所用的相关体操垫放置好,帮助学生模拟撞倒的情形,教师在此基础上引出本节教学重点“前滚翻”,这一教学方法合理运用了学生想象力相对丰富、活泼好动等特点,借助于生活情境将更多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活动内,最大程度上增强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积极性,从而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三、 结束语
总而言之,处于新课改大环境中,小学体育课程开始重视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力的培养。日常教学阶段,体育教师需要全面了解学生心理、生理特征,按照学生实际学习来筛选教学内容。通过搭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促使学生主动且积极地参与体育活动,在增强整体教学效果的同时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涛.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策略的研究[J].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17(7):13-13.
[2]林涛,林影,杨广文.浅谈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习兴趣[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6(18):79-79.
作者简介:
陈丽蓉,福建省厦门市,厦门市康乐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