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紫晨
“程言素,男,在本校保卫科工作18年,荣获……”礼堂内的巨大音响中传出主任读报告的声音。幕布一侧,走出一个略显佝偻的身影。哦,是他。
每天的学生上下学期间,总能在校门口看到他的身影。手持一根一米半的警棍,黑色的保安制服被打理得极为板正,站得笔直,不时打量着四周的动静。唯一与其他门卫不符的,可能就是他那张堆满笑意的脸。初中四年,我从未见他板过脸,这与他庄严的打扮格格不入。他叫程言素,可他一点儿也不严肃。
也许是工作时间久了,学校给他一块小地,他倒也不客气,转眼便将那块地打造成了自己的小菜园。黄瓜、茄子、油菜等,凡是适宜季节的果蔬,应有尽有。这里的四季常青,竟也成了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每天清晨,走在通向教学楼的小路上,你总能看到那个熟悉的身影立于莱园中,不时地躬身,挑挑菜虫、捡捡烂叶,哼几声不知名的小调,乐在其中,令人羡慕他每天的小幸福。
待他菜园中的果蔬成熟时,他便装个大麻袋,给学校的老师都送去。尽管最高层是四楼,那额角如雨的汗水也冲刷不去他脸上常驻的笑意。
葡萄总是结得多,每年也都会剩一些,这能让他乐上老半天。为啥?拿回家酿酒呗!他就好这一口。今年的葡萄隔年的酒,对他来说,这可是件大好事。我曾见过有人给他送来个罐子,看他那无比珍爱的样子,不用问也猜得到那里面是什么。一旁有人打趣他:“哎哟,老程啊,这是又有口福喽!”他总装作不在意的样子:“哎呀也没啥,就是老伴给酿了点儿小酒,这算啥口福?”可那脸上幸福的小得意却怎么都遮不住。
听说他年轻时也读过书,只是后来家穷弃学。因此我们常能在教室窗外看到他,搬个小马扎,晒着太阳光,眯着眼听教室内的读书声,右手食指有节奏地敲着膝盖,像是打拍子,好像听的并不是枯燥的古文,而是什么有趣的戏曲,好不自在。等学生们下课了一窝蜂涌出来时,他便起身拿着小马扎,双手背在身后,从布满树荫的小道再走回自己的小屋。有时在路上碰到几个背诗出错的学生,他还头头是道地纠正一下,真像个和蔼的教书先生哩!
十八年,这学校的一花一木、一亭一池、一水一鱼都像是他的小天地,除却每天上下学的时间,他便穿梭在这学校里闲逛。他的日常,便是躺在长椅上晒晒太阳,一侧放个收音机听听戏曲,时不时哼两句;或是拿中午吃剩的半个馒头,掰下一小块儿,放于两指间碾成碎屑,喂喂池子里的鱼;再或者坐在自己的小屋里,吹着风力不大的小风扇,吃着廉价的盒饭,怡然自乐。有时在路上碰见几个学生,他们每叫一声“爷爷好”,他脸上的笑便再深一点,额上的皱纹便再多一条,连忙又点头回礼,毫无傲慢之意。
我想,门卫老程的小幸福,就是这般吧!这令无数人艳羡的小日子,又像极了滕白《题汶川村居》一诗中“皤腹老翁眉似雪,海棠花下戏儿孙”的天伦之乐。
时光匆匆,十八年的岁月一晃而过,他在这所学校里见过了多少的花开花落、云卷云舒,见过毕业的离别,见过新生的雀跃。时光荏苒,人变了,景变了,他却没变。他如一棵松,挺立在这所学校中,守护着它。
“……再次感谢您十八年来对学校的不辞劳苦,辛勤付出!”颁奖词读完,台下传来雷鸣般震耳的掌声。台上的聚光灯打在老程身上,他手捧红色证书,笑容更加灿烂。
“程言素,男,在本校保卫科工作18年,荣获……”礼堂内的巨大音响中传出主任读报告的声音。幕布一侧,走出一个略显佝偻的身影。哦,是他。
每天的学生上下学期间,总能在校门口看到他的身影。手持一根一米半的警棍,黑色的保安制服被打理得极为板正,站得笔直,不时打量着四周的动静。唯一与其他门卫不符的,可能就是他那张堆满笑意的脸。初中四年,我从未见他板过脸,这与他庄严的打扮格格不入。他叫程言素,可他一点儿也不严肃。
也许是工作时间久了,学校给他一块小地,他倒也不客气,转眼便将那块地打造成了自己的小菜园。黄瓜、茄子、油菜等,凡是适宜季节的果蔬,应有尽有。这里的四季常青,竟也成了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每天清晨,走在通向教学楼的小路上,你总能看到那个熟悉的身影立于莱园中,不时地躬身,挑挑菜虫、捡捡烂叶,哼几声不知名的小调,乐在其中,令人羡慕他每天的小幸福。
待他菜园中的果蔬成熟时,他便装个大麻袋,给学校的老师都送去。尽管最高层是四楼,那额角如雨的汗水也冲刷不去他脸上常驻的笑意。
葡萄总是结得多,每年也都会剩一些,这能让他乐上老半天。为啥?拿回家酿酒呗!他就好这一口。今年的葡萄隔年的酒,对他来说,这可是件大好事。我曾见过有人给他送来个罐子,看他那无比珍爱的样子,不用问也猜得到那里面是什么。一旁有人打趣他:“哎呦,老程啊,这是又有口福喽!”他总装作不在意的样子:“哎呀也没啥,就是老伴给酿了点小酒,这算啥口福?”可那脸上幸福的小得意却怎么都遮不住。
听说他年轻时也读过书,只是后来家穷弃学。因此我们常能在教室窗外看到他,搬个小马扎,晒着太阳光,眯着眼听教室内的读书声,右手食指有节奏地敲着膝盖,像是打拍子,好像听的并不是枯燥的古文,而是什么有趣的戏曲,好不自在。等学生们下课了一窝蜂涌出来时,他便起身拿着小马扎,双手背在身后,从布满树荫的小道再走回自己的小屋。有时在路上碰到几个背诗出错的学生,他还头头是道地纠正一下,真像个和蔼的教书先生哩!
十八年,这学校的一花一木、一亭一池、一水一鱼都像是他的小天地,除却每天上下学的时间,他便穿梭在这学校里闲逛。他的日常,便是躺在长椅上晒晒太阳,一侧放个收音机听听戏曲,时不时哼两句;或是拿中午吃剩的半个馒头,掰下一小块,放于两指间碾成碎屑,喂喂池子里的鱼;再或者坐在自己的小屋里,吹着风力不大的小风扇,吃着廉价的盒饭,怡然自乐。有时在路上碰见几个学生,他们每叫一声“爷爷好”,他脸上的笑便再深一点,额上的皱纹便再多一条,连忙又点头回礼,毫无傲慢之意。
我想,门卫老程的小幸福,就是这般吧!这令无数人艳羡的小日子,又像极了滕白《题汶川村居》一诗中“皤腹老翁眉似雪,海棠花下戏儿孙”的天伦之乐。
时光匆匆,十八年的岁月一晃而过,他在这所学校里见过了多少的花开花落、云卷云舒,见过毕业的离别,见过新生的雀跃。时光荏苒,人变了,景变了,他却没变。他如一棵松,挺立在这所学校中,守护着它。
“……再次感谢您十八年来对学校的不辞劳苦,辛勤付出!”颁奖词读完,台下传来雷鸣般震耳的掌聲。台上的聚光灯打在老程身上,他手捧红色证书,笑容更加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