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长河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丰台实验学校,北京 100071)
如何解困中学生学习语文“三怕”之一的文言文学习,是语文教学由来已久的难点。笔者以为“唤醒文言学习情境,巧设文言语用活动”,是解决这个难点的有效策略。
语文学习包括文言学习的情境,一般有学科认知、个人体验和社会生活三个维度[1]。这样的情境设置,配以适切的阅读鉴赏、梳理探究尤其是表达交流的语文活动,可以促进学生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形成,有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文言建构运用,包括文言的积累与语感,文言的整合与语理,文言的交流与语境。这其中,文言建构与运用的重心,在于运用即文言的语用。文言的积累整合以及由此形成的语感语理,借助于文言语境中的交流即文言语用活动,可以获得“动态发展而有用的”而非“静态停滞而无用的”语感语理。而文言的积累整合,借助于文言语境中的交流即文言语用活动加以落实,也才是有趣高效而非无趣低效的。此处的文言语用,一方面指以有意味地渗透文言词法活用等文言现象的现代汉语词句进行微写作,以促进理解性的文言积累整合的达成;一方面即指浅易文言微写作。这两种形式的文言语用,可以高效促进文言文语言建构、思维文化和审美素养的养成。
唤醒学科认知情境,促进文言语用活动中文言积累和语感的形成,促进文言语用活动中文言整合和语理的形成。
120个实词、18个文言虚词包括常见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文言特殊句式等,是类似英语中的最基本的1级词汇。以往,我们教师常常通过不知多少轮的选择填空等形式反复训练,学生都掌握不好,遑论更大范围的文言虚实词等知识的掌握了。出现这种文言教学高耗低效的尴尬,主要是教者对这个问题的学科认知,长期处于静态的语言学知识认知而不能自省自改。自觉不自觉地成了高中新课标所批判的“违背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生硬灌输一些语言学条文”的死教硬灌者。
解决这种由来已久的困扰中学师生的文言学习之难的正确途径,就是充分发掘和创设合宜的学科认知角度的文言语用情境,创设表达和交流为主的文言语用活动,引导学生趣味性和理解性地形成文言积累和语感,形成文言整合和语理。下述学科认知角度的文言语用情境,值得我们充分利用。
1.唤醒偏旁部首内涵的文言学习情境,构写趣味化的体现积累整合的语段。利用偏旁部首的含义,构造有意味的语段,在语用情境中掌握系列实词。如“斤”部字,与斧斤的砍斫有关。趣味语段可以有:斧斫树木,是为薪,薪即柴火;以斧破木,是为析,析木成柴;大家析木易成堆,众人拾柴火焰高。再如“韦”部字,熟皮;与熟皮的柔韧不易断有关。趣味语段可以有:学习要成功,不仅需要有自始至终的“韦编三绝”的勤奋,遭遇学习的困境时还需要有坚韧的毅力。在传统文化通俗化、趣味化和多媒介推广日益普遍的今天,趣味化、语用化推广传统文化,是一种普遍的方法,我们要主动吸纳这样的推广方法。可以借鉴吸纳的,体现上述推广方法的参考书也有很多,如唐汉的《图说汉字》,如张大春的《见字如来》,等等。
这个环节,教者常规性的文言趣味语用作业,就是仿照教师的举例,对中学文言学习中应知应会的偏旁部首进行语用性微写作。这种微写作,可以用一个偏旁带出多个文言实词的理解性学习。
2.唤醒熟悉的文言课文情境,化用熟悉的课文,编写120个实词和18个虚词的文言小故事;或者自编基本词汇丰富的趣味文言故事,创设文言学习情境。如虚词“之”,有文言小故事如下:一僧欲之(动词,到、往)南海,询于唐僧,久之(助词,调节音节,用在时间词后,不译),唐僧不之(否定句中前置代词宾语,他)应。其独往,其待也与?均之(指示代词,表近指,这)二策,僧以箪食瓢饮至南海,夸之(代词,可译为“这件事”)于唐僧:“此何难之(助词,宾语前置标志,不译)有?”唐僧曰:“汝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百折不挠,实可钦佩。然汝之(结构助词,的)言亦过矣,君将骄而笑之(人称代词,表第一人称,我)乎?”
此段文言,糅合了课文《蜀之鄙有二僧》和《西游记》人物唐僧的故事,充分挖掘利用学生已有的学科认知,并转化成学生熟悉的合宜的语用情境,从而在文言趣味读写中深入掌握文言虚词。熟悉的文言课文,学生因为耳熟能详而丧失新鲜感。教者这样的重新编写,可以化熟悉为陌生,化陈旧为新鲜,在陌生而新鲜的语用中,文言的积累整合得到了主动运用性的高效落实。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大语文教育思想”的创始人张孝纯先生,曾仿古自编的《乌有先生历险记》,包含了学生在中学阶段所要掌握的文言知识及能力训练之要点。把学生中学阶段应知应会的文言知识巧妙地浓缩在一篇趣味古文中,就是文言语用情境和相应活动的趣味化创设。无独有偶,2008年北京大学自主招生语文试题也有类似的文言语用情境和活动的创设:用文言写一段话,字数50字以内。要求:至少出现三个“之”,每个之的意思用法都不相同。
高一起始阶段,慢慢渗透这样的以120个实词和18个虚词为素材的浅易文言写作训练。随着文言虚实词词汇量的逐渐扩大,这样的浅易文言微写作逐渐增多,日积月累,进而形成在文言语用活动中理解并能运用文言词汇的能力。
3.发掘现代汉语中还在保留文言特质的词语,编写文言活用记忆口诀。现代汉语是文言的继承和发展,现代汉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特质的词汇。但是这种文言特质的现代汉语词汇,因为日常使用而导致人们对词汇背后隐藏的文言词汇和语法现象,习以为常而视熟无睹、耳熟不觉。引导学生发掘整理这样的已经含有文言特质的现代汉语词汇,并且尝试创造这样的词汇,不仅仅使学生能在语用中深刻理解背后的文言现象。而且能使自己的语用典雅化。如古汉语中大量的文言活用现象,以往通过现代汉语的语法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掌握,一线教师反映效果不好,原因是抽象的语法知识难以与现实的语用融合。现在调整思路,就用现代汉语中还在使用的常用词语尤其成语帮助学生在使用中理解。如成语活用口诀:(1)任贤用能形作名(贤能,形容词活用为名词);(2)安邦定国形使动(安定,形容词的使动用法);(3)草菅人命名意动(草菅,名词的意动用法);(4)不胫而走名作动(胫,名词活用为动词);(5)蚕食鲸吞名作状(蚕鲸,名词作状语);(6)汗牛充栋名使动(汗,名词的使动用法);(7)流金铄石动使动(流铄,动词的使动用法);(8)安贫乐道形意动(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9)士死知己是为动(死,动词的为动用法),等等。
布置这样的文言语用活动,既可以形成成语的积累,又可以使文言活用知识借助于成语的日常化使用,得到深刻的理解和自觉的运用。
4.尤其要注意现代汉语作品中的文言特质的词汇积累和整合,这样的积累和整合,有助于学生形成地道的汉语言的语感。如现代汉语双音词中,有大量的名词作状语和形容词作状语的词语,如:蜗居内省名作状(内、蜗,名词作状语),富有富含形作状(富,形容词作状语)。如朱自清先生《荷塘月色》“没有月亮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中的“怕”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鲁迅《药》里“老栓,就是运气了你!”中“运气”是名词的使动用法。毛泽东在写于1917年的《体育之研究》一文有句“欲文明其精神,先野蛮其体魄”,“文明”是名词的使动用法,“野蛮”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这个环节,适宜安排积累整合的语用活动,以此促进词汇角度的语感积累。日积月累,学生对文言活用语理的掌握,就能水到渠成,自然形成。高一入学伊始,笔者就布置这样的积累整合语用活动,布置学生在现代汉语文的阅读中,有意识搜集整理这样的体现文言活用现象的词句。各人搜集整理的案例,一段时间后,署名汇编成册,印刷交流,形成班本化文言学习资料。
5.须强调的是课内文言学习情境及相应的文言语用活动的创设,这是最需要教者着力探求的。课内文言学习,人们亦已达成的共识,是要遵循“文言、文章、文学和文化”的交融即“四文交融”这个最重要的原则。
笔者教学《阿房宫赋》,巧妙地发掘这篇课文相关的古代和当代的学习情境,设置相关的语用活动,取得了激活学习热情、体现“四文交融”的良好的文言学习成效。列举几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把判断句“明星荧荧,开妆镜也”改成“开妆镜,明星荧荧也”,引导学生在比较中体悟原文的因果倒装中故设疑问、惊奇感叹之情。接着,引导学生添加词语,翻译出此句的惊叹之情:(忽然间)天际群星闪耀,(不是群星,而)是美人正开梳妆镜!第二个环节,还是改写比较,在改写比较中掌握文言句式,掌握文言句式中隐含的批判之情。笔者改写的句子是,“使负栋之柱,多于阴山之巨木;使架梁之椽,多于华山之树苗;使钉头磷磷,多于黄河之沙数;使瓦缝参差,多于樊川之鱼鳞;使直栏横槛,多于咸阳之屋宇;使管弦呕哑,多于黄鸟之鸣唱”。改写句子所用山水等固有名词,本身也是一种隐含的文化词语。接着,设置的仿句语用活动,进一步概括凝练地揭示原文对骄奢淫逸的批判之情。出示原句:阿房宫的建立是以百姓亡命、人口减少为代价的。学生的仿句:阿房宫的建立是以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为代价的;阿房宫的建立是以城池荒废、百姓忍声为代价的。第三个环节是文言句式的仿写语用活动的设置。(1)仿照“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的句式,写一个语段,批评或赞扬一种当今世界的现象。(2)仿照“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的句式,写一段描写校园生活的文字。学生的精彩答案举例:盆缸叮当水哗哗,晨起抢洗漱也;楼梯速速穿人群,早读免迟到也;咕咕肚唱空城计,上午第四课也;束束光柱隐宿舍,手电来夜读也;下山个个猛似虎,冲向体育场也;欢呼声声掀屋顶,马上放假是也;喧哗骚动忽停息,老班后门站也。(胡涛)[2]
这样“四文交融”的文言学习,体现的是巧妙的文言学习情境和相应语用活动的设置智慧。
中学生个人日常文化生活和交流中,其实含有大量的文言特质的表达,这是一种大可利用的个人体验角度的文言学习情境。可惜,我们的日常文言教学,没有很好地加以利用。文言特质的表达,包括学生喜爱的流行歌词,包括高考作文甚至日常练笔中高中学生尝试的浅易文言文写作,等等。
选择这些典型的中学生个人体验强烈的文字作品,发掘其中的文言现象,引导学生在积累整合中水到渠成地掌握文言现象,并形成符合汉语特质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充分尊重学生表达交流的个人体验。
第一,流行歌词中的活用
歌曲《牵手》的歌词:“因为爱着你的爱/因为梦着你的梦/所以悲伤着你的悲伤/幸福着你的幸福。因为路过你的路/因为苦过你的苦/所以快乐着你的快乐/追逐着你的追逐。”
“悲伤”“幸福”“快乐”等形容词转化成意动的活用,将生死相依、苦乐与共的氛围营造出来,令人悠然神往、感慨至深。
第二,高考浅易文言高分作文
这个环节,笔者经常安排的文言语用活动,有阅读历年全国各地以浅易文言写作的高考高分作文,并且尝试进行浅易文言微写作。从2001年浅易文言高考满分作文《赤兔之死》开始,每年度都有考生以浅易文言写作的高分作文出现。这些高考浅易文言高分作文,是应该利用的文言学习的情境。
有了当下生活中个人体验的文言学习语用情境的铺垫和预备,接下来就应该有文言语用活动的创设。这个语用活动的创设,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关联课内、准确地道。如姓名字号释义,凡是涉及的文言词汇,都要预先调动课内文言学习的积累,甚至通过工具书,准确把握文言词汇含义,使用文言句式要地道纯正。
二是关联生活,激发情趣。关联个人生活,才能激发学生的浅易文言写作兴趣。姓名字号内涵阐释,宿舍书房、学校建筑命名,校训班训释义,这些都是关联学生个人生活、反映学生个人体验的浅易文言写作的题材。如笔者曾经先以苏洵《名二子说》为例,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名字进行微型的简要解说。
三是关联三观,表达积极。浅易文言微写作,不能沦为纯粹的文字游戏。在注意趣味表达的同时,要体现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四是微型写作,篇幅短小。篇幅短小,学生才不至于因为畏难而却步。《世说新语》《舌华录》《菜根谭》《幽梦影》《宋琐语》,这些都是文言微写作的仿写范本。
五是制定标准,互相评价。文言微写作完成后,按照词汇句式的准确使用量、立意积极性和表达趣味性等角度,同学互相评价,教师参与评价,形成比学赶超的浅易文言写作氛围,促进文言积累整合和表达层面的文言建构与运用素养的达成。
略举笔者积累的历届学生的文言作品如下。
例1.姓名释义
说名之一——唐余进
江苏省兴化中学2005级高二(13)班 冯仁远
“余”者,“剩”也。农之余,年丰;货之余,家富。富者余货,智者余慧。虽然,助事不可余力;赈济不应余财;处友不得余心。
陷纠纷,不得咄咄逼人,得寸进尺;见名利,不可急功近利,盲目进取。
要之,“余”“进”皆喜字,吉字。唯吾用之有道,修德进业有成。
例2.班级叙事
取字之争
北京丰台二中2012级高二(2)班 陈朝鹏
刘君家桐者,北京丰台二中人也。今课堂之上,师生共读《滕王阁序》,诵“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全堂兴发感动,吾师赵君长河怂恿鼓动。众生竞欲得其字号,大有欲罢不能之势。长河援例“家桐”之名,谓最是对应“谢家之宝树”意。众议纷纭,同学王君锐赐其字“玉兰”,同学胡君清之赐其字“金凤”,而长河者,欲谓其“宝树”。桐以为“宝树”者,俗不可耐也,“玉兰”“金凤”者,有失君子形象也。又桐字之高贵,不可动。熟思之,决意不取字号,学生及老师欲与其交谈者,直呼其名即可。然同学诸君竟代庖,谓之“玉树”,谓之“临风”,风雅之附不可缺,众人之兴不可扫。二者必取其一。“玉树”“临风”孰与“宝树”?竟取“临风”。众学友谓之“临风”即可!
文言文,单音词为主,体简练之美;虚实词交融,整散句间杂,得音韵之美;或引用或用典,有蕴藉之美。而文言文如用于当下生活,无论记叙还是议论,不仅能体现文言文原本的简练、蕴藉和音韵之美,而且更能产生一种陌生化阅读效应,激发处于学习求知阶段的中学生,用文言参与和思考当下生活的热情。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者要及时捕捉、充分放大当下生活中的文言学习情境,设置相应的语用活动。
首先,及时捕捉文言学习情境。捕捉当下社会生活角度的文言学习情境,当然要有文言表达的敏感,包括即时捕捉公众人物言论中的文言特质的言语。如2019年7月29日,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主持例行记者会,借用“网红”用语反击美国:做人不能太美国。此处的“美国”,是典型的名词活用为动词。这样的活用,仿佛使人看到美国政客的独断专行、“美国第一”的举止言语和自私嘴脸。
其次,充分放大文言学习情境。除了以即时捕捉当下生活中文言学习情境,来体现用文言表达的敏感性外,笔者在此更要提醒注意的,是当下几乎成为固定文化现象的文言表达活动。其中最典型的就是网络流行文言体,如一年一度的祭黄帝文、祭孔文,如及时叙评热点时事的“新史记”,如大量民间文言爱好者撰写的文言作品,等等。这些都是值得放大利用的文言学习情境。
下面重点以“新史记”等为例,阐释一下如何选择利用当下社会生活维度的文言学习情境。新史记,及时以浅易文言的表达形式,叙述议论当下发生的人事,或者新闻人物,或者热点事件。从表达形式角度而言,是浅易文言建构与运用值得开发的文本,值得重视和利用的文言学习情境。但是,如何从形式和内容角度加以选择是需要教者用心筛选甄别的。下述两个选择角度值得重视:一是词汇句式丰富、篇章构思新颖等表达形式有可资借鉴处,有利于文言积累整合和表达能力的提高;二是从思维、文化和审美角度观照,有值得审视赏析处,有利于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精选阅读后,引导学生从内容与形式角度加以点评,这也是文言阅读语用角度的活动设置。请参看下面的例文:
第一,题材主旨角度的选择,选择弘扬正能量、鞭挞假丑恶的作品。这是初级标准,也是底线标准。
《傅园慧传》(节选)
园慧懵然,惊曰:“吾以为59秒矣,居然胜于此,疾速若此乎!吾足矣。”言时不能自胜,以手捧怀,长啸,瞠目,摇首,大笑,若痴若狂。
左史问曰:“汝尽力乎?”园慧曰:“吾尽洪荒之力矣。”
……幸有园慧,以顽童心,以顽童态,视荣辱若无物,誉不加劝,非不加沮,快乎吾心,游乎逍遥,一时阴霾,大笑驱扫,一时沉疴,大笑愈之。此女以天真心挽大辱于既倒,其洪荒之力,伟哉。……天下相率以伪,太史尝忧少年,……今日观之,则无是忧也,今日之中国,少年不失真性情,则中国不失真性情,则中国为少年之中国也。勉哉,勉哉。
【点评】叙傅园慧人事,传“洪荒之力”经典语,此文言叙写第一精彩处。“视荣辱若无物,誉不加劝,非不加沮,快乎吾心,游乎逍遥”“不失真性情”,更是此文当反复涵咏处。全文深蕴中国文化的儒道精神。而多方对比的行文,又使此文得引人深思、开阔心胸之妙。
《翟天临传》(节选)
无何,有问之曰:翟学士闻知网乎?翟生懵然,曰:不知。斯人乃笑曰:居然博士不知知网乎?……且陈生旧文,学士文也;翟生之文,硕士文也。举人而抄秀才文章乎?好事者曰:此文抄公也。此事乃不可止,好事者涌涌,无论燕赵之人,抑或秦楚之士,皆来观事食瓜。……
太史刘曰:天下事,或可轻取,或不可轻取。富贵或可轻取,名望或可轻取,佳人或可轻取,然学问不可轻取,若学问可轻取,则无读书人矣。勉哉,慎哉。
【点评】“举人而抄秀才文章乎?”,幽默诙谐言。“若学问可轻取,则无读书人矣”,警人沉思语。
第二,语文核心素养培养角度的考量,选择蕴含批判思维、体现文化积淀和传达审美情趣的作品。这是高一级标准。因为新史记往往是网络即兴应时之作,这个标准,其实很难达到。因此,也可选择便于从三个核心素养角度,加以评判的文言作品。
《马加爵传》(节选)
太史公曰:鼓博浪之勇,秦皇变色;奋夺军之威,朱亥无光。一朝逞技而天下股栗者,马君之谓也。然其匿不能深,遁不能远,身无长物,竟不见容于氓丐。匹夫衔迹而颈系城门,身辱刑吏之手者,是其恃勇力而不能兼智忍也。
【点评】马加爵凶案之骇人以发,良有以也,所谓“恃勇力而不能兼智忍”也。虽然,首句化用秦皇、朱亥典故,表达对像晋鄙一样无辜受害者的同情;惜乎未能从马加爵舍友责任角度加以辩证,有失全面客观性。而造句“一朝逞技而天下股栗者”,又失之于夸大暴力,失之于造句欠当。
除了上述的简要点评形式的文言语用活动外,还可引导学生尝试以浅易文言叙写点评社会生活。叙写点评,立意积极、批判辩证,含趣有味、富蕴文化,尺幅千里、体现审美,这应该是用文言微写作,反映表达生活应该追求的境界。
下列以浅易文言“翻译”网络流行语的文言语用活动,除了表现出齐整的形式美外,还有丰富的文化蕴涵。
(1)原文:每天都被自己帅到睡不着。翻译:玉树临风美少年,揽镜自顾夜不眠。(2)原文:有钱,任性!翻译:家有千金,行止由心。(3)原文:别睡了,起来嗨。翻译: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4)原文:也是醉了。翻译:行迈靡靡,中心如醉。(5)原文:重要的事说三遍。翻译:一言难尽意,三令作五申。(6)原文: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翻译:天高地阔,欲往观之。(7)原文:不作死就不会死,为什么不明白。翻译:幸无白刃驱向前,何用将身自弃捐。(8)原文:吓死宝宝了。翻译:堪惊小儿啼,能开长者颐。(选自网络)
这样的趣味文言写作活动设置,使得文言微写作,机智地与新课标中“当代文化参与”的学习群的学习融通了,也拉近了学生与文言学习的距离。
学科认知、个人体验和社会生活的文言学习情境及相应活动的创设,是文言学习课内与课外的融通,是高中新课标中“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学习任务群与“当代文化参与”学习任务群的交融。只有唤醒这样的文言学习情境,巧设相应的文言语用活动,才能有效地解除中学生语文学习“三怕”之一的文言文学习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