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音乐教学策略

2019-01-31 18:23
中国校外教育 2019年18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音乐艺术

(山东省临沂第二十九中学)

一、精心设计教案,巧妙导入新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好的音乐课,课堂导入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一个巧妙、艺术、新奇的导入往往能吸引住学生,激发他们去自主、积极地感受音乐、参与活动。教师可使用相关姊妹艺术和艺术之外的其他相关学科这两方面来进行导入。

1.相关姊妹艺术导入。一些影视音乐的教学,如果借助多媒体播放电影片段,让学生对其中的情节与音乐进行讨论、欣赏与评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有效开展师生互动,使学生深刻体会音乐所想创设的意境。在教授一些可以载歌载舞的歌曲时,课堂教学就可采用由教师或者学生表演舞蹈场面,或用多媒体展示,让学生真切感受舞蹈所带来的美感和音乐带来的节奏感。如《拉丁美洲音乐——安第斯高原 探戈 音乐文化的融合》一课,首先由教师用课件展示探戈舞曲的画面,让学生感受探戈舞蹈的优美舞姿,其他学生也可互动模仿舞蹈,调节课堂气氛,拉近学生与教材的距离,使学生初步认识拉丁美洲舞曲所具有的风格特征。用相关姊妹艺术来导入,可促进学生在各门艺术之间互相联通、互相迁移,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审美能力。

2.用艺术之外的其他相关学科来引入。用艺术之外的其他相关学科来导入,有助于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其综合文化素质。如教授地方民歌的时候,教师可用介绍民间风俗导入新课,这在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的同时,更有效地吸引了学生对教师课堂讲学的注意力。教师可根据所教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及各种能力等方面来设计导入。其宗旨以激发学生兴趣为重,丰富学生知识为主。

二、灵活运用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

在教学中,首先要改革以往传统而又单一、沉闷的教学方法。教师可让学生听、感受歌曲及猜谜、讲故事等多种教学手段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根据大多数学生好奇心强、好表演等特点,教师在课堂上可让学生多听、多看、多讲,让他们多表演、多参与、多评价。并在时机成熟的时候,鼓励学生在节奏和歌词方面进行编创活动,并让学生互评。将知识渗透在活动中,激发他们的动力,发掘他们的创造力。这样,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轻松。作为教师特别要多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大胆创新,对学生的不同答案多给予鼓励和指点。这样的课堂气氛自然活跃了,这也完全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三、全面评价学生,发展学生个性

《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出的音乐评价,是通过多种艺术手段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给学生一种情感体验。所以,在学生的音乐学习评价中,应当采用正确、科学的评价体系,对学生进行全面、公正的评价,促使学生的音乐素养得以全面的发展,而对于评价的尺度,我们更应该好好地把握。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老师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鼓励、夸奖的话语,对于学生来讲,都是莫大的鼓励和欣赏,能自然激发学生的音乐表现欲望和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作为音乐老师,要善于抓住教学中的每个契机,很自然、及时地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和赞扬。不管学生音乐表现得是否精彩,只要学生大胆参与了音乐活动,我们都应该给予学生及时的、一定的鼓励。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位学生的智能都各具特色。由于先天遗传和后天教育环境的差异,学生的音乐兴趣、音乐潜能也有一些甚至很大的差异。因此,不同的学生在掌握知识和技能上是不一样的,对音乐的感受、理解与表现也各不相同。有的学生在某几种智能上表现突出,而另一些学生则在其他智能上表现突出。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不能以同一标准去衡量所有学生,而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建立多元交互的评价标准。在平时的教学中善于发现学生的个性、特长,挖掘所有学生的亮点,以学生的个性特点为基础,把全体学生参与和发展不同个性,因材施教有机的结合起来,让每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参与音乐活动,表达个人的情感,享受音乐的兴趣,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形成与个性的不断发展,让评价更具人格魅力。

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我们须立足于改变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音乐艺术在培养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的地位和作用,使“新标准”所提出的“从学生出发、从学生学习音乐的角度、解决学什么、怎样学、学多少、达到怎样的目标等”一系列问题,在实际教学中尝试出一套新的方法和经验。音乐课改没有现成的模式,更没有根深蒂固的束缚,步伐完全可以大一些,快一点,我们期待音乐课开出更多更美丽的花朵。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音乐艺术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关于高职课程标准建设的若干思考
纸的艺术
音乐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