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医学院评教制度的问题调查与对策分析

2019-01-31 06:06:15陶心琢高国全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9年1期
关键词:评教教务师生

陶心琢,高国全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广东 广州 510120)

中山大学医学本科教育始终将教育评价体系建设作为保证教学质量、实现教学工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中山医学院现有的评教制度主要是教务系统评教和随堂评教两种,在完善教学管理,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和推进教学质量提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但在评教制度的实践与管理过程中,也不断收到一些师生的意见和建议,笔者也意识到学院评教制度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可能一定程度上影响评教的有效性,需进一步完善。因此就学院师生对评教制度的评价进行调查,探寻进一步完善评教制度的对策。

一、评教制度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1.调查对象与方法。采用问卷调查,选择题与开放题相结合。从中山医学院基础阶段的13个教研室每个选择3名教师发放在线调查表,共回收30份。为了尽可能确保数据全面性,教师抽样上涵盖了教学秘书、讲师、资深教授和引进人才。在学生方面,面向2016、2015两个年级,涵盖医学院临床医学、基础医学、法医、检验以及公共卫生学院、口腔学院、护理学院的学生,自愿填写,共回收问卷496份。

2.结果与分析。在对学院评教制度的运作是否了解的问题上,70.53%的学生表示基本了解,但也有16.26%的学生表示完全不了解。对比教师的答案,83.33%的老师表示对现行评教制度有一定了解,但在抽样中发现还是存在一些年龄较大的教授和刚进学校不久的讲师表示并不太了解。这可能与一些老教授不常关注学院网站和个人邮箱评教结果以及一些年轻教师安排讲课次数不多,不一定有评教结果相关。在对现使用评教制度满意度调查上,79.36%师生选择了“很满意”及“基本满意”,18.65%师生对现有制度不太满意,且还有1.98%表示完全不满意。另一个有趣的现象是,调查中发现在满意度上15级学生比16级学生对评教制度满意度低了近10%,可能存在的原因是随着学生年级升高,对评教制度深入了解,伴有更多的建设性意见提出,觉得目前评教程序过于繁琐、评教项目过于官方等,导致越来越多人存在抵触情绪,无法对老师教学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在调查中也有令人欣喜的结果,87.48%的学生觉得自己通过评教提的意见老师们有了较大改进,同时,78.83%的老师也认为学生提出的意见对他们自我完善和改进教学有一定帮助。

二、评教制度的改进建议

纵使中山医学院评教制度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通过问卷调查和对比其他高校评教制度的实施,发现一些高校由于评教内容不清、评教方式呆板、分数失真等问题,挫伤教学的积极性,影响师生关系和谐发展[2]。另有研究也提到,学生普遍对评教工作缺乏重视,不尊重自己的权利,认为评教只是一种形式而缺少效果[3]。综合此前师生问卷调查的结果,提出几点改进建议。

1.结合新科技手段,开发手机评教系统。由于现在学院随堂评教使用的仍是纸质版问卷,一节课只找三位学生填写,调查覆盖面略小,收集上来的问卷还人工录入及统计,工作量较大且容易出错。而教务系统评教虽可以覆盖到全体学生,但到每学期末才评教,导致很多学生对一些开学初上课的老师没有太多印象。再加上教务系统评教结果反馈的滞后性,等老师针对反映的问题改进了授课方法后,授课对象已经不是原来的评教学生,而新的授课方式未必适应新的授课对象。

开发智能手机APP评教系统,让每个学生随时随地都可以评教,快捷地收集数据,增加评教覆盖率和时效性。教师也能够使用手机随时查询自己的评教结果。这样一方面可以有效避免人工统计出现的数据差错,节省人力,增加效率和精确性。另一方面,通过手机APP的高使用率,也能使评教信息更加公开化。不仅能够使教师更加及时收到学生的反馈信息,也能让学生看到评价的最终结果。

2.发动师生共同参与,优化评教表设计。美国学者Cuba和Lincoln曾提出,评价应当是参与评价所有人特别是评价者与其评价对象双方的交互作用,反对评价中管理主义倾向[4]。所以评教问卷的设计不仅是领导和教务管理部门的任务,更需要学生和老师的积极参与。

由于现阶段学生评教还是由学院教务部门组织,教师作为被评价对象,不参与评教表设计。当教师看到评价不能有效反映自己真实教学水平时,自尊心受到伤害,从而产生不满和抵触心理。如果让更多教师参与设计,不仅能让他们感到受尊重,也能更加了解评教的作用及依据所在,在心理上产生认同感,从而更加配合评教工作的开展。同时,由于任课教师更加了解自己所教课程的性质、目标和方法,他们参与评教表的设计能使实际评价指标与需要评价的取得一致性,也将有助于深入研究教学。

此外,一篇对比中美两国高校学生评教问卷的研究提到,中国大学评教问卷设计基本都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围绕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评价,而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重视不够[5]。评教表的设计若能广泛征求学生意见,就能让他们对评教工作更有参与感和使命感。同时有助于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加深对评教工作的认识,减少因对指标不能准确理解而出现的错误[6]。

3.根据课程类型差异,细化评教指标。学院目前采用的评教内容过于单一,只看教学常规(教师上下课情况),没有考虑其他因素,如教师教态、教学内容、方法和效果等。在此次问卷调查中,一些学生也提出希望能增加对课程难度、教师态度等评价。其次,不应该把不同课程类型、不同授课对象放在一起比较。一篇对南开大学评教工作的有效性研究中也说,“一套适用于所有课程学生评教的指标体系内容比较空泛,针对性较差,不利于学生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准确评价”[7]。 每一学科都应有各自的评价标准,例如医学英语和其他医科课程不同,更需要考察教师英文水平等因素。再如实验课相比理论课,更需要关注教师是否在场、是否能有效指导学生独立完成实验等因素。建议根据不同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制定适合不同类型课程的评教指标,以提高评教工作的效度。

4.改进结果处理和反馈机制,科学使用评教结果。评教结果的运用是决定整个评教制度能否发挥功能的关键环节[8]。如何处理评教结果,关系到能否调动广大师生积极性,使其发挥最大作用。在实际评教过程中,由于是匿名,不能排除一些学生不认真对待而随意评分,或由于个人对老师的不信任、敌意情绪而故意打低分的情况,可能影响评教的客观公正。

这就更加要求建立发展性的评教制度,不单纯关注分数来区分教学水平,而要把评教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寻求科学有效的反馈机制,教务管理部门在处理评教结果时要慎重,注意分析甄别有效信息。同时,在反馈结果过程中,要注意反馈方式,以保护教师自尊心。对评教结果的解释也要充分考虑背景因素,使结果尽可能真实可信[7]。此外,对学生意见的处理结果,也一定要及时反馈,让学生知道自己的意见有被重视,主体地位得到体现,在今后评教工作中才会更有积极性和主动性[8]。此外,今后也可尝试学习美国一些高校的做法,对于选修课,学生可以根据评教结果来选课和选择教师[9]。

通过以上对学生评教制度的问题分析与改进建议,希望有助于今后学校进一步开展与落实评教工作,为提高全体教师授课水平以及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良好运行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评教教务师生
地方高校教学评价指标制订与评教数据分析
科教导刊(2023年2期)2023-02-23 14:30:12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甘肃教育(2021年12期)2021-11-02 06:30:00
教务排课对高等院校教学运行的作用分析
大学(2021年2期)2021-06-11 01:13:16
浅析高校教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传播力研究(2019年8期)2019-03-20 10:58:14
高校学生网上评教的探索与实践
浅谈新形势下高校教务管理人员的素质与培养
高校学生评教的问题与对策——以中国矿业大学为例
以培养方案为核心的教务管理系统开发的探索与实践
麻辣师生
评教,别忘记站在教师的立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