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堆元
(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天津 300350)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简称大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起,联合国务院有关部门、行业和地方共同举办的一项全国性职业教育学生竞赛活动。自2008年于天津首次举办,大赛经过整十年的发展,日趋成熟,基本形成了常规赛项与行业特色赛项互为补充的专业布局,“人人都参与、专业大覆盖、层层有选拔”的竞赛体系已经在全国形成,规模日益庞大。
大赛十年,建成了一个覆盖整个职教的竞赛体系,形成了良好的高职大赛文化氛围,对促进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大赛文化是职业院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应充分挖掘大赛文化的内涵、构筑大赛文化内容,提炼大赛文化,结合自身特点在全校教育教学服务管理等各项活动中渗透大赛文化,提升职业院校的核心竞争力。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中不断创造、总结、积淀而成的共享成果,是物质与精神财富的总和。《辞海》中对文化的定义是:“广义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
大赛文化属于校园文化的范畴,根植于大赛,是通过选手们奋发学习、大赛组织、训练管理、现场比拼等营造一种追求技术技能,拼搏向上的学习、管理、服务等氛围,具有价值导向、行为约束、情操陶冶、心理因素建构、集体凝聚力等,树立技能成才典型的一种文化。按工作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文化:大赛制度文化、大赛组织选拔文化、大赛训练管理文化、竞技文化(比赛过程表现出职业素养和技能水平)、大赛宣传文化、大赛人文精神文化等。大赛制度文化是指对大赛进行说明和制约的各种规定、实施意见、管理办法,以及通过各类制度的执行过程而形成的文化氛围。大赛组织选拔文化是指规范参赛选手选拔标准、选拔流程,树立学生标杆意识,在全校范围内形成“种子”效应,宣传标准的文化氛围。大赛训练管理文化是指规范学生日常作息时间、日常行为、严格遵守产品标准,培养不断追求精湛的技术技能、工匠精神的文化氛围。大赛竞技文化是指通过参赛选手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的职业技能的比拼来锻炼和提高师生的思维、反应、协调和意志等能力,并树立技能成才的典型文化。大赛宣传文化是指对大赛前、大赛中、大赛后所进行的一系列宣传报道形成的宣传文化。特别是在大赛后期,对优秀选手实际的采访报道,能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大赛人文精神文化是指在大赛日常组织训练、大赛比赛中、大赛现场、比赛服务管理以及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课程、专业改革等方面师生所表现出来的追求规范、追求标准等崇高品质和精神风貌。
作为社会文化的亚文化,大赛文化也具有自己的特征。(1)竞争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一项竞赛活动。有竞赛有竞争就会激发动力。(2)公正性,公平公正是人类社会进步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任何竞技比赛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3)普适性,使技能大赛覆盖每所职业院校、每个专业、每位教师、每位学生,逐步形成“人人都参与、专业全覆盖、层层有选拔、全国有大赛”的局面。(4)社会性,全方位培育选手素质,全方位扩大参与范围,多形式展现职教风采,多视角记录大赛历史。(5)导向性,保证了大赛对于提升职业院校的教学质量,引导职业院校调整教学目标、职业能力,修订和补充课程与教材,促进教学与学习的有效性。(6)技能性,大赛遵从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贴近现代生产的实际,强调实践动手能力,突出操作技能。(7)合作性,大赛有助于职业院校形成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形成集体解决问题的学习氛围。
大赛文化正是通过上述特征将其力量深深熔铸在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丰富师生的精神世界,提升全体参赛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生产服务第一线所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技术人才,培养的是“技术型”人才,而不是“学术型”或“工程型”人才。其特征为一种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教育类型,比普通高等教育更贴近市场,更贴近企业,具有高等性、职业性、开放性、技术性、实践性等特征。
大赛目标是充分展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丰硕成果,集中展现职业院校师生的风采,促进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的产教结合,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
大赛功能由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特征和国家大力举办大赛的目标所决定,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提炼出来的大赛文化对大学生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起到“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的效果。大赛训练过程中选手学风、老师教风、服务管理人员职业素养等都体现了大赛人文精神文化的内容,对高职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直接、深刻、持久的影响。作为准职业人的高职学生在良好的大赛文化熏陶下,更容易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养成爱岗敬业、诚信协作、热爱劳动、尊重职业的职业精神。
目前,高职院校管理水平普遍不高,这也正是缺乏深厚的文化内涵所致。高职院校通过提炼、构筑大赛制度文化、宣传文化、人文精神文化等大赛文化将促进管理水平的大大提高。
每年一度的大赛营造出一种大家共同推崇和遵守的、高雅文明的大赛文化,在这种文化氛围中,教职员工自觉遵守学校的管理规范、自觉产学合作教育、自觉约束自己的言行,使学校的管理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同时,高职学生在这种文化氛围中,养成了自觉遵守校纪校规、规范自身行为、严格要求自己的良好习惯,将有助于他们就业后很快地适应企业的管理,迅速融入企业文化。
大赛对学生专业知识的考核与竞技水平有着极高的要求,反映了行业发展的最新技术动态,这些必然需要教师拓展专业领域知识,提升教学能力和职业技能。
“2017年全国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安装与调试系统”赛项(以下简称“风光互补赛项”)紧跟国家新能源发展战略,考查高职院校学生对风光互补发电原理、电站系统设计、安装调试、故障排除、情景分析和职业素养等方面的团队协作能力,将真实工业环境应用的领先技术进行教学还原。“风光互补赛项”紧跟新时代、反映行业科技最新前沿,每年都为指导教师和专业教师提出新要求。
每年一度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项内容随行业技术更新而更新,紧跟时代要求,与时俱进,要求教师不断拓展专业技术知识。所以说,大赛文化能促进教师自觉进行产学研工作、自觉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学习前沿科技文化知识、不断提高技术技能,成为行业中的能工巧匠。
对于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各界人士达成如下共识:
(1)大赛理念是企业所需要的;(2)赛场设计和比赛要求更多地融入企业文化;(3)竞赛内容与企业生产实际保持一致,是大赛赛项设计的基本原则。以2017年高职组风光互补赛项为例,引入了“电站”的概念,完全按照风光互补功能组织各个电站;(4)赛项体现了新技术的应用;(5)强调贯彻行业技术标准。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中强调,强化企业重要主体作用,拓宽企业参与途径,深化“引企入教”改革,发挥骨干企业引领作用等,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和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
大赛的合作性特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1)参与赛项设计,把现代企业对员工的要求融入大赛;(2)提供设备和技术支持,为大赛赞助物质条件;(3)在大赛现场招聘,为学生高质量就业搭建平台。
大赛增加了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的主动性,自主为专业、课程改革服务,以适应新兴产业的需求。优秀的大赛文化,能够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通过大赛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交流,有利于形成紧密的产学合作的教育模式,有助于催生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新体制。
为全面提高职业院校师资建设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双师型的教师队伍,2018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做出顶层设计。《意见》指出,切实推进职业院校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不断提升实践教学能力。
大赛项目都是企业生产的实景再现,代表了企业生产的新要求、新方向,将促进教师关注行业科技发展的前沿知识,关注职业领域的最新技术变化。高职教师通过大赛设备这一媒介与企业取得联系,向企业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提升实践教学能力,为专业、课程改革搜集最新最前沿资料。
大赛的导向性体现为透过赛项设置和竞赛标准,把现代生产中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观点引入竞赛内容,进而引领职业院校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调整课程模式,改善实验实训条件,强化师资类赛事的教师队伍建设。
沉淀的大赛文化让教职工自觉对照大赛赛项新内容、新标准设置课程、实训内容,完善专业建设,也是教职工到企业实践的重要快速的补充。
高职院校为更好地完成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努力通过很多方面营造崇尚技术创新、技术人生的文化氛围。
大赛遵从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反映行业发展的最新技术动态,贴近现代生产的实际,强调实践动手能力,突出操作技能,极高地考核学生专业知识和竞技水平;需要学生具有现场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本领,通过参赛选手之间职业技能的比拼,来锻炼并提高学生的思维、反应、协调和意志等能力。设置团体赛项,突出团队合作理念,把现代企业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作为评判标准,以促进学生愿意与人合作,学会与人合作。
优秀的大赛文化将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能够培养学生喜欢动手、热爱技术、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不断创新的品格,为帮学生形成技术创新、技术人生的职业生涯打下良好基础。
大赛承办学校举办的主题活动,为学生从事实践工作、形成良好的习惯、陶冶情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让学生在活动中能获得更多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健全学生的人格。
大赛历届获奖选手事迹和大赛后获奖选手们的就业、升学等去向是树立技能型人才成长成才的典型案例,更好地印证了“技能点亮人生”的现实意义,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树立了学生们的学习目标,使学生有了初步的人生规划,提高了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动力。
每年一度的大赛及获奖选手的宣传文化具有启迪、感化学生的作用,使受教育者产生“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的教育效果。
与往年相比,2017年大赛拟定赛项更加贴近产业:服务专业和教学,突出以赛促教。一是强调内容设计对接专业教学标准,整合技能要求过于单一的赛项。如整合中职服装设计与工艺、高职测绘等以往分赛项较多的比赛,形成综合赛项;将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原来的5个分赛项归并为3个分赛项。二是强调技能要求对接新技术新工艺。如在高职中药技能比赛项中增加了行业已经广泛使用的紫外可见分析仪、荧光分析仪、化学检验方法等内容。三是强调比赛形式对接工作实际。如中职建筑装饰技能赛项,在原有计算机操作基础上增加了抹灰贴瓷砖等动手技能考核;高职园林景观设计赛项,在原有设计基础上增加了现场施工内容等。
因此,紧跟时代的职业大赛强调比赛形式对接工作实际,技能要求对接新技术新工艺,融入企业文化,竞赛内容与企业生产实际保持一致,贯彻行业技术标准。
大赛文化有助于我们改变长期已久的期末考试试卷“唯分”学生评价论,职业院校可参照大赛评分标准,强调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实际工作能力、协作能力等综合职业素质,建立合理完善的职业学校学生评价体系,保证人才出口质量,满足新时代企业用人要求。
目前,大赛宣传的主要形式有:宣传历届获奖选手,激励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树立职业技能教育成功典型;通过文体宣传、组建博物馆、发行纪念品、市场应用推广等多种形式宣传大赛产品;举办大赛文化展览、大赛研讨会、大赛论坛等宣传大赛理念,探讨解决职业教育发展遇到的问题;布置大赛会徽、图案和发放纪念品等。
普适性要求我们坚持“重在参与、重在学习、重在提高”的原则,鼓励所有地方、所有职业院校举办比赛;鼓励所有师生积极参赛。
通过大赛宣传文化可以实现人人了解职业教育,认识职业教育,关心职业教育,促进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同时,将大赛宣传文化的理念、形式、工作方式等应用到学校其他工作方面,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经过整十年的发展,在全国已形成“人人都参与、专业大覆盖、层层有选拔”的竞赛体系,有力推动着职业教育向前发展。
大赛文化属于校园文化的范畴,是通过师生日常大赛学习训练、学校服务管理、选手之间职业技能的比拼来锻炼和提高师生的思维能力、反应能力、协调能力和意志等能力的一种文化。
每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都会遴选出很多优秀的作品,这些作品体现了现代企业产品的要求、规范和标准。职业院校用大赛优秀作品、大赛组织和大赛管理服务等来制定日常教学标准、教学组织要求和日常教学管理服务等,培育一种健康、向上、丰富的校园文化,对人的品性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的影响,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拓宽其视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提炼大赛文化根本目的在于向教学、科研、管理、校企合作等工作过程中渗透大赛文化,规范职业院校教职员工和学生的行为,提高文化品位,陶冶青年学生的道德情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与办学水平,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使学校立于不败之地。
2021年,中国上海将举办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职业院校应以此为契机,构筑完善的大赛文化体系,渗透大赛文化领域、完善方法,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为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