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进宽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以信息技术为技术基础的网络资源教学模式成为现阶段教学改革的重点项目,并为广大师生所欢迎。 网络资源在教学应用中之所以能够在师生中取得了较好的反响, 源于它本身所具有的如下特征:
网络学习资源包含的信息形式十分多样, 可以是音频朗读、电子书、电子邮件、电子教案、电子课件等,也可以是网络微课堂、网络视频等,甚至还包括手机客户端、微博、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网络教学资源。 由此可见,网络教学资源形式多样、品类丰富,涉及的领域十分广阔, 涵盖的知识面也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所远远达不到的。
网络学习资源的立体性主要表现在, 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可以有效地集“音、字、画”三者为一体,使学生所学内容呈现出很强的立体感。 利用网络教学资源立体性强这一特点, 可以把教学内容巧妙地转化成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 如此一来,能够牢牢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很容易进入到教师设计的教学情境之中,以降低其对新知识的理解门槛,帮助学生高效、快捷地吸收和消化所学内容。
网络学习资源的高度共享性给课程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例如,教师在课堂上用到的电子教案、电子课件等网络教学资源,只需要用电子邮箱发送,或者用优盘拷贝下来, 就可以实现师生间教学资源的高度共享。除此之外,基于网络资源高度共享性的特点,研发出来的微课堂、网络课堂等网络资源,也广受师生们的喜爱,真正地实现了知识无校界、知识无国界。
基于“大数据”和“互联网+”等现代的高新网络技术研发的数据库系统, 具有极大的存储能力和极为简便的信息检索功能。 学生对于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盲点、重点、难点,只需要在相应的搜索窗口搜索关键字词,就能够在几秒钟内获取相关的课程列表,这有助于学生及时地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 不会在浩瀚的知识系统中把大量时间都浪费在信息的搜取过程中。
初中阅读教学承担着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文本鉴赏能力的重任, 是现代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点要求内容。 阅读也是学生进行知识输入的必由之路,只有具备了较高的阅读理解和文本鉴赏能力, 才有助于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才有助于学生审美价值观和个人修养的养成。 然而,在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普遍反映阅读训练难度较高,“读不完、读不懂”的情况时有发生。 这就要求要改变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 要尝试借助于网络资源教学这一新兴的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本鉴赏能力。 网络资源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以很好地发挥到如下积极作用:
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大多是以教材里的课文作为阅读训练载体, 教学形式也多是教师讲解文本主旨大意,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理解和鉴赏文本。 这种阅读教学形式,无论是教学载体还是教学手段都过于单一,教师很难保证学生的注意力始终集中, 也很难有效延长学生的有效学习时间。 针对这一教学现状,教师可以尝试着借助网络阅读教学资源这一载体。 例如,在讲解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这篇宋词的时候,可以把网络上优秀的朗诵在课堂上播放给同学们听。 相对于教师朗读,或者学生朗读,网络资源往往更加专业化、更加声情并茂,也更加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进入整首词的情景,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情感。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播放苏轼的另一首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这两首词牌相同的苏轼词,其风格是截然不同的。 前者豪放洒脱,后者凄婉哀怆。 通过前后对比,一方面是对学生知识面的拓展,增长见识;另一方面,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词人作词水平的高妙、纯熟。 当然,网络阅读资源远不止视频朗诵这一种形式,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的安排, 合理适当地选取网络资源用来辅助教学。
网络资源外在形式的多样性是对其内容丰富性的一种体现。 网络阅读资源在初中生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打破了教学资源只靠书本这一现状, 无论是阅读教学课程、阅读素材,还是阅读练习题,在网络上应有尽有。一方面, 庞大的网络阅读资源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知识储备量;另一方面,网络教学资源的这一特性使其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不同学生在语文阅读训练上的差异性需求。 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有针对、有区分地提高自己的阅读鉴赏能力。
初中生阅读理解能力包含三个层面的能力要求:认读能力、理解能力、鉴赏能力。 这些阅读鉴赏能力的训练借助于网络阅读资源都能够找到对应的阅读训练素材、阅读训练课程以及阅读训练练习题。 这样一来,从横向上看,不同知识领域的阅读内容都有所涵盖;从纵向上看, 不同层次与深度的阅读理解能力的训练都有所涉及。 换句话说,网络阅读资源是现阶段初中生语文阅读训练中辐射面最全的训练体系,它能够全面、综合地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