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转移路径策略研究
——以产业升级为导向

2019-01-31 05:06王立全王素焕全立梅张向军
天津科技 2019年1期
关键词:新兴产业成果人才

王立全,王素焕,全立梅,禹 延,邓 倩,张向军

(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 天津300300)

1 技术转移与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的不断演进,技术转移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技术转移路径则决定技术流动走向,影响成果转化的进度和效果,从而进一步影响社会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国内外学者对技术转移的研究更多集中在高校、科研院所的成果向新兴产业的内聚转化。美国绝大多数研究型大学都采取技术许可办公室模式,在大学里组织建立技术许可办公室,专门从事专利申请和专利技术的转移工作。英国高校技术转移模式分为4个主要阶段:建设科技园区、设立商业孵化器、形成技术集群和培育创新生态系统。日本政府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备的产、官、学三位一体的技术转移机制和高校技术转移组织的TLO运行模式。德国的技术转移基于其产业技术研究院模式,采用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的模式,政府、企业、研究院等比例投入,合作方共享成果。国内技术转移起步较晚,模式上综合了国外各种主流成熟模式,建设了包括大学技术转移办公室、技术产权交易市场、技术转移园区等多重模式并行的生态。

与高新科技成果转化相对应的是成熟技术的溢出转移,国内外学者对此的研究则较少。技术溢出转移往往伴随着产业转移,二战以后,全球大约经历了3次大的国际间产业转移。对于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而言,是其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实现全球战略布局、提高整体竞争力的途径;对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而言,是其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技术进步和推进经济增长的过程。

目前,国内正值产业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一方面相继出台技术转移转化“三部曲”推动高新技术向新兴产业转移,另一方面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加强国际产业转移,希望借此优化经济结构,构筑国家创新力。因此,从产业视角出发,研究高新科技成果向新兴产业转化与成熟技术协同产业转移的综合策略有着重要意义。

2 产业导向型技术转移理论体系

技术转移的根本目的是区域经济结构转型和服务地区产业转型升级,一方面催生新兴产业,另一方面促进落后产业转移。因此,本研究以产业升级为着眼点,构建了如图1所示的技术转移理论体系。

图1 产业升级视角的技术转移理论体系Fig.1 Theoretical system of technology transform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dustrial upgrading

在本体系中,技术转移主要分为催生新兴产业发展的“内聚”体系以及促进落后产业转移的溢出体系两部分。内聚体系致力于围绕区域优势产业建设创新合作平台,并以其为载体,吸引人才和金融等关键保障因素的汇聚,并通过联合研发、技术转移、产业转化等主体内容产生创新技术,催生新兴产业;溢出体系致力于服务落后产业,通过专业化服务市场建设,完成技术与产业的协同转移,在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同时获得资本回报。

3 技术转移路径建设策略

3.1 成果转化内聚,促生新兴产业动力

技术转移的内聚路径应以政策为指引,平台为载体,人才、金融和服务体系为保障,技术研发、转移、产业化为主体内容,促进新兴产业发展。

政策体系是技术转移体系发展的基础,也对技术转移路径起到导航作用,应统筹涉及技术转移的平台建设、人才引进/培养、科研帮扶、技术转移激励、财税金融等各方面进行综合政策制定。例如,政府在创新平台建设前应充分明确各类创新平台的功能定位、支持力度和考核指标等,将支持力度与功能定位和考核情况挂钩;在人才政策上,引进与培养并举,并鼓励政、商、研、产人才全方位流动;在科研帮扶方面,引导企业建立以知识产权为载体的成果转化意识,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或补贴的形式予以帮助;在转移激励上,明确激励形式并落实对科技人员的政策保护,解决科研人员后顾之忧;在财税金融方面,完善多元科技投融资新模式,同时加大对新转化技术的税收优惠。

创新平台是技术转移的重要载体,根据承载功能不同可以重点建设如下内容:其一,面向高校离散技术的孵化器,建设一批创新工厂、青年创业中心、大学附属研究院等孵化载体;其二,面向领域的创新平台,包括产业创新研究院、联合创新平台、国际技术转移平台、公共技术平台等;其三,以产业为基础的产业园/基地。各种平台建设过程中应强化交叉发展理念,融合发展互为助力,共同建设。

人才、金融和服务体系是重要保障。其中,人才是技术转移的重要智力支撑,应在科研人才、技术经济人才和金融人才的培养上加大力度,坚持引进与培育并举。在科技金融方面,加强政府专项基金、天使基金、成果质押贷款、成果转化保险、产业引导基金等多元金融体系建设,发挥金融对技术的助燃助力作用。在服务体系上,优化完善科技中介、知识产权交易市场、知识产权运营机构、公共服务平台等专项科技服务业体系,强化技术转移软环境建设。

科技成果作为技术转移的核心根本内容,决定着技术转移成效好坏。因此,应通过鼓励支持企业加强与大学或科研机构的联合研究开发、转移大学/科研院所的先进技术、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激发产业向新兴领域自研投入等多重形式激发科技成果产生,为新兴产业发展奠定技术基础。

3.2 成果转化溢出,优化地区产业结构

借“一带一路”倡议契机,各地区应重点关注技术转移的溢出效应优势,不仅能够通过构筑知识壁垒对转移的产业起到保护作用,也能为科技成果内聚持续发展提供资金保障。技术转移的溢出路径应以产业协同和专业市场化建设为着力点。

在技术系统产业转移过程中,应加强政策引导,从顶层对“一带一路”沿线产业转移进行集中布局,避免企业单一行动带来的风险和损失。同时,强化产业与技术共生,完善对待转移产业和技术的梳理,在转移初期搭建产业和技术联合体系,引导上下游产业形成产业链集群,形成以技术为依托的设备、工艺、人员培训等全方位产业转移体系,在产业转移过程中实现有序、高效发展。

在专业市场建设上,应构筑“技术-文化共生”“技术-金融共生”“技术-人才共生”等多极共生生态。以文化为纽带,通过设立“一带一路”文化研究院和智库,强化对“一带一路”国家的理解,为“走出去”提供软助力;以金融为助力,通过设立“一带一路”基金,支撑产业和技术落地生根;以人才为支点,通过加大经济、贸易、交通、信息、金融、法律、医疗卫生等专业人才培养力度以及扩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招生规模,发挥高层次人才在技术溢出转移中的作用。

猜你喜欢
新兴产业成果人才
人才云
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国际化的推进策略
产业经济学及新兴产业群发展的思考探讨
验收成果
陕西经济挺起“新支柱”——“数说陕西70年”之新兴产业
工大成果
2018数博会4大成果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