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新时代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根本的思想遵循,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深化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学习和研究,要在探求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理论渊源中,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完整的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从而更好地理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持续性、坚韧品格和与生俱来的人与自然情怀。本文从文献综述视角,深入系统挖掘和全面梳理了习近平同志工作和从政生涯不同历史时期、重大节点以及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重大理念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两山论”形成过程中的重大文献,追本溯源、全景揭示和展示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历史的、自然的孕育、发展和走向成熟的思想脉络、历史轨迹,借以揭示指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崭新的人与自然关系新学说,她经历了长期的、历史的、自然的探索和形成过程,因而极具实践性和哲学思想性;她既主要由习近平同志创立,又自然地上升为中国共产党人为人类社会实现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提出的中国方案,贡献的东方智慧,是人类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绿色发展万法归一的天下大同。全党全国全社会都要善于在追本溯源、探寻历史轨迹、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历史自然的形成脉络中,不断深化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学习和研究,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历史新台阶。
关键词:习近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两山论”;民族性;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图分类号:D2-0;F0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04(2019)12-0001-08 DOI:10.12062/cpre.20191024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由习近平同志主要创立的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部观点、科学论断、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集中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推动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党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的不断深化和勇于变革。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既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专门)思想和学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发展、最高成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又是整个人类社会人与自然关系思想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是当代中国以生态文明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和东方智慧。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与习近平同志长期扎根基层,了解人民、对民间疾苦感同身受,与人民群众有着密切联系,与说“人民话”的持续品格是分不开的。从理念到思想,从理论到实践,从地方到中央,从国内到国际,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经历了自然的孕育、发展和成熟过程。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探求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历史的、自然的孕育和发展过程,特别是深入系统挖掘和全面梳理习近平同志学习、工作和从政生涯不同历史时期、重大节点上的重大文献,可以说,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过程,体现出新中国70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持续不懈探索人与自然和谐的执着坚韧和一脉相承的精神特质;但她又是新中国70年来历代党的中央领导人关于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重要论述、理念和思想的集大成者,是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人与自然思想的历史新高度。深化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仅要阐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现实意义,更要在探求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从哪里来的理论总结中,科学预判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什么能够成为二十一世纪中国共产党人促进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根本遵循,成为人类社会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的理论体系、话语体系和哲学体系。
1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历史形成的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贯穿了习近平同志早期知青岁月和整个地方政治生涯。这可以溯本追源探求到习近平同志早自梁家河知青岁月起,又自20世纪80年代初主政河北正定县委,80年代中后期、90年代至本世纪初先后工作、主政福建厦门、宁德、福州和福建全省各个时期,至本世初主政浙江、上海期间关于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许多思考、言说和实干。对此,习近平同志指出:“我对生态环境工作历来看得很重。在正定、厦门、宁德、福建、浙江、上海等地工作期间,都把这项工作作为一项重大工作来抓”[1]。
在陕西梁家河,习近平同志带领村民建成了陕西省乃至整个陕北地区第一个沼气池。20世纪60年代末,习近平同志插队陕西省延川县梁家河村,开始了艰苦却受益终生的知青岁月。在这里,他和群众一起打坝造田、发展生产。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后,正如原延川县文安驿公社党委委员杨世忠所讲述:“近平上任以后,不仅自己积极劳动,还带领广大社员治沟打坝、植树造林、大办沼气,各项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2]。 1974年1月,《人民日报》介绍了四川省中江县龙台公社利用沼气代替柴草和煤炭、土法制取和利用沼气的经验。习近平同志即意识到梁家河缺煤少柴的情况可以用发展沼气来解决。是年7月,习近平同志带领梁家河村民远赴四川“取经”后,在梁家河建成了沼气池,解决了村民做饭、照明和施肥问题。这个传统直到今天仍然保留了下来。小小沼气池,不仅仅是资源循环利用的问题,在当时时代,其重要的意义,实际涉及到习近平同志2017年批示指出的“厕所革命”问题,也是补齐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短板的“公共卫生革命”。 梁家河这段经历,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萌芽阶段,是青年时代的習近平同志与群众一起,发展农村生态经济的生动实践,是宝贵的人生财富。
在河北正定,习近平同志率先提出了“宁肯不要钱,也不要污染”的理念[3]。上世纪80年代初,习近平同志在北京以南240km的河北正定县度过了三年岁月时光(1982—1985)。1981年底的正定,是“高产穷县”,人均年收入仅148元。为了解决老百姓的吃饭问题,习近平同志带领班子,倡导发展“半城郊型经济”,搞多种经营,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积极发展经济作物,正定改革如火如荼,经济迅猛发展。 特别是,为解决正定人多地少的矛盾,习近平同志面对沙荒面积大、无人耕种的情况,提出向荒滩进军,“要发展好林业,利用好荒滩”,县里研究制定了《关于放宽发展林业的决定》。河北人民出版社2015年12月出版的《知之深 爱之切》著作,收录了习近平同志在河北正定工作期间(1982年3月—1985年5月)的讲话、书信和文章等。在该著作中,习近平同志关于农村经济发展的许多重要论述,实际上已经涉及到资源、环境和人口问题,涉及到统筹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问题。他提出农业经济是由农业经济系统、技术系统和生态系统组成的复合系统,而不仅仅局限于农业生产本身;要把正定县建成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效率高、生态和经济都呈良性循环的开放式的农业生态经济系统[4]。这是十分了不起的思想。1985年,习近平同志负责制订的《正定县经济技术、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明确强调:宁肯不要钱,也不要污染,严格防止污染搬家、污染下乡。这实际上已经宣示向污染宣战。
福建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从1985年6月习近平同志任职厦门始,至2002年10月,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了17年半,期间先后主政宁德、福州和福建全省。17年间,习近平同志始终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林业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省建设,提出了许多在今天看来仍然极具前瞻性、战略性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工作思路和决策部署。这里如:①在厦门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强调不能以破坏资源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着力整治乱砍滥伐树木、乱采沙石工作,推动筼筜湖综合治理。现时代,筼筜湖碧波荡漾、白鹭翱翔,成为厦门靓丽的城市名片,是“城市绿肺”。②在福建宁德,为了让闽东群众尽快摆脱贫困,习近平同志提出了“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他在《闽东的振兴在于“林”——试谈闽东经济发展的一个战略问题》一文中明确提出,“闽东经济发展的潜力在于山,兴旺在于林”[5]; 在《正确处理闽东经济发展的六个关系》一文中,他强调处理好若干重要关系,其中,统筹好长期目标与近期规划、经济发展速度与经济效益、资源开发与产业结构调整关系等[6],体现了习近平同志始终坚持系统思维、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的思路。③在福州工作期间,他主持编定了《福州市20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设想》,首次将“生态环境规划”列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提出“城市生态建设”理念。④在福建省委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大科学论断得以溯本探源。1997年4月10日,担任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三明市将乐县常口村调研时提出:“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山区要画好‘山水画,做好山水田文章”[7]。他高度重视闽江流域整体性保护,高瞻远瞩、极具前瞻性地提出了生态省建设的战略构想,形成了中国水土治理的“长汀经验”,成为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水土流失治理的典范[8]。
浙江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八八战略”践行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发源地。“八八战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中国东部工业大省浙江省省域范围的先行探索,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极具地域特色的地方经验。2003年7月10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浙江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上提出了“八八战略”。“八八战略”实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在浙江省的先行先试版,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涉及经济转型、区域协调发展、城乡一体、陆海统筹、海洋生态文明、法治与人文、平安社会等多个事关浙江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科学发展的战略要素,体现了习近平同志一以贯之的治国理政风范和对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历史思维和全局视野的深谙和应用自如。就生态文明建设而言,“八八戰略”明确提出“进一步发挥浙江的生态优势,创建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在这里,习近平同志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出发,推动制定了《浙江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纲要》,启动实施了“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也正是在这项伟大工程中,习近平同志提出了享誉四海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开创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中国先河,也为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发展范式。针对浙江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的环境问题,习近平同志深刻指出,“你善待环境,环境是友好的;你污染环境,环境总有一天会翻脸,会毫不留情地报复你。这是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9]。总之,“八八战略”是浙江的,也是中国的。它为浙江全面发展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都带来了全面深刻的变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八八战略”和“四个全面”在精神上是契合的[10]。
在上海,习近平同志提出“要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把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放在各项工作的重要位置,下大力气解决一些在环境保护方面的突出问题”[11]。习近平同志在上海工作尽管只有短短7个多月时间,仍然留下了关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思想文献,特别在“三农”工作的许多新理念中,涵盖了在今天仍然令人倍感新颖的生态文明理念。2007年7月11日,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青浦区调研时召开座谈会。他针对淀山湖水源保护区的问题,提出要加大污染控制力度,实行严格保护制度,通过提高环境准入门槛,倒逼生产方式转型,更好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就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他提出既要坚持环保优先、节约优先方针,坚决依法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尤要发展和创新生态技术,着力发展高技术、高效益、低消耗、低污染的产业;就积极探索建立环境保护补偿机制,他提出加快建立与周边省市的协同联动机制,使湖区治理长效机制得以形成;就新农村建设过程大拆大建的问题,他提出要妥善处理好保护与发展、改造与新建的关系,要坚持传承历史文脉,在制定和落实规划时,保护好传统自然村落和城镇,这与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的“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思想是一致的;就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他提出以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基地为载体,拉长农业产业链,打造生态农业品牌,提高效率、增加效益。2018年10月15日,《求是》刊文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海市委农村工作办公室文章:《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工作期间对推动“三农”发展的思考与实践》。在该文中提到:① 2007年4月12日,习近平同志在崇明调研时指出,“建设崇明生态岛是上海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大举措”,“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扎扎实实推进崇明生态岛建设”,“建设成为水清气洁、林茂土净、环境宜人的生态岛屿”。② 2007年6月12日,习近平同志在金山区调研时指出,“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倍加珍惜,切实加以保护”。③ 2007年7月5日,习近平同志在嘉定区调研时提出,现代农业既要发展设施农业、种源农业、精细农业、高效生态农业,还要促进现代农业与其它产业的融合。 ④ 2007年8月29日,习近平同志在奉贤区调研时指出,上海“具备了全面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条件。城乡一体化并不是一样化、一律化,城还是城,乡还是乡,风貌还是不一样的”。⑤ 2007年9月27日,习近平同志在上海市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工作会议上指出,“广大农村地区是整个城市不可或缺的生态屏障,是城市的‘氧吧和‘绿肺,这是其他任何产业不能替代的”。这些重要论断,是在上海这样率先且较好完成工业化的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怎样更好以生态文明理念为引领,实现人类文明发展理念的嬗变和升华。时至今日,仍然为新时代、现代化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了重要思想遵循和根本行动指南。
从陕西梁家河村到河北正定县,从河北正定县到福建厦门市、宁德市,从福建省、浙江省到上海市,从上海市到中央,一个(乡)村、一个县、一个市、一个省、一个国,都有各个不同地域层级不同的域情,都有动态的、变化的发展史。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回顾习近平同志在不同地域关于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系列重要理念、论断和思想,习近平同志在各个历史阶段关于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所作的论述,也是新中国70年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缩影;与此同时,习近平同志政治事业的每一个新的台阶,也都进行了一级又一级的升华和飞跃,既极大体现了习近平同志一以贯之、万法归宗,却又气贯长虹、力透纸背的渊博生态学说和持续创作热情,又彰显了习近平同志作为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观理论家的大手笔、大情怀、大担当、大智慧和大战略。
2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自然形成的
探求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自然的孕育、诞生、发展和成熟过程,不得不着重论述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核心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习近平同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最为著名的科学论断之一,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独特价值和理念追求。现时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不仅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和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成为党积极建设生态文明的意志体现,也是国家建设生态文明根本的思想遵循。作为一种新的绿色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思潮、人与自然和谐的方法论和实践论,在当代中国,已经妇孺皆知,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在世界范围内也享誉四海。在持续深入学习和掌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特别是“两山论”的过程中,引起海内外学者极大关注和心灵受到很大震撼的是:一是习近平同志为什么可以较早且首先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二是在绿色发展还没有成为时代主旋律、社会唯GDP至上发展观还很强势的时代,习近平同志为什么可以回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探求“两山论”形成过程,即可感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所经历的自然的、历史的孕育、形成、成熟和走向世界舞台的过程。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两山论”的提出。早在2004年7月,习近平同志就提出了“绿水青山”“金山银山”的关系范畴。在全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作现场会上,习近平同志指出:“实践证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作为一项‘生态工程,是推动生态省建设的有效载体,既保护了‘绿水青山,又带来了‘金山银山,使越来越多的村庄成了绿色生态富民家园,形成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的良性循环”[12] 。2005年8月15日,习近平同志到浙江安吉县考察。在安吉县,有一个被称为“八山一水一分田”、村域面积4.86km2的村子——余村,在20世纪90年代,因为山里优质的石灰岩资源,使该村成为安吉县规模最大石灰石开采区。村民固然享受了所谓“最富裕村”的称号,生态账却是一塌糊涂,环境污染极其严重,老百姓生活实际上受到很大影响。面对这种情况,习近平同志在这次考察中指出,“我们过去讲,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其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月24日,习近平同志在《浙江日报》发表署名文章:《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在这篇文章中,他不仅首次明确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论”,而且明确科学回答了时至今日国内外学者持续探求的课题:绿水青山为什么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怎样就是、何以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同志指出:“如果能够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那么绿水青山也就变成了金山银山”。这表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有条件的”。在这里,“綠水青山”就是生态环境优势,是抽象的、辩证的、升华了的哲学范畴,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习近平同志后来才又指出:“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13]。在这里,环境就是生产力,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生态环境的优势”可以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服务业(第三产业,包含生态旅游业)的优势。一国国民经济的组成,一般而言,是由农业、工业和第三产业组成。生态化了的国民经济结构,就是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生态服务业,就是绿色国民经济结构。2018年5月,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提出“生态文明体系”,首次提出加快构建生态经济体系。毫无疑问,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生态服务业就是生态经济体系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两山论”的实质阐发和发展。2006年3月,习近平同志在中国人民大学发表演讲。在这里,他首次系统论述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辩证关系。在这里,他把人类在实践中对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这“两山”之间关系的认识划分了三个阶段。他说,“第一个阶段是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不考虑或者很少考虑环境的承载能力,一味索取资源。第二个阶段是既要金山银山,但是也要保住绿水青山,这时候经济发展和资源匮乏、环境恶化之间的矛盾开始凸显出来,人们意识到环境是我们生存发展的根本,要留得青山在,才能有柴烧。第三个阶段是认识到绿水青山可以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种的常青树就是揺钱树,生态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形成了浑然一体、和谐统一的关系,这一阶段是一种更高的境界”[14]。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历史亘古永恒的课题和永续矛盾,在人类文明的不同时期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表现不同。①从人类社会“明于天人之分”来看,人是自然界的存在物,在大自然那里显得异常渺小,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多地表现为人对自然的敬畏。可以说,在人类社会早期阶段,人类对自然的影响不仅及其有限,相反凸显出人类的进化艰难。马克思指出:“自然界在猛兽的胃里为不同种的动物设立了一个结合的场所,合并的熔炉和相互联系的联络站”[15]。因而“人”的生存和发展成为第一选择。同样,在农业文明时代,尽管人类的活动对自然的影响已经很大,但一方面由于人类遵循自然规律改造和适应自然的能力极大增强,另一方面也由于环境承载能力整体上维持了动态的相对平衡,人与自然的关系仍然处在既对立又统一的状态。可以说,原始文明和农业文明时代是习近平同志所述的“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的“第一个阶段”。②在工业文明时代,“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创造了比过去各代加起来还更多更大的生产力”[16]。工业文明以来的300年间,人类对自然的征服、资源的掠夺、生态环境的破坏,是史无前例,令人惊愕的。其所形成的人与自然关系的高度紧张,特别是在今天的21世纪,整个工业文明仿佛是上紧了弦的发条,丝毫不敢停步,也不能停步,以一物降一物、以更大的环境治理规模制造更大的环境污染,维持着社会的所谓“存在”。这种生产异化、消费异化的社会存在,与自掘坟墓并无二异。习近平同志深刻指出:“经济发展不应是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竭泽而渔,生态环境保护也不应是舍弃经济发展的缘木求鱼,而是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17]。这也即习近平同志所述的“既要金山银山,但是也要保住绿水青山”的“第二个阶段”。③生态文明建设,归根结底,在于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在科学扬弃工业文明的基础上,积极建设生态文明,既是因为人类意识到工业文明传统老路难以为继,与此同时,工业文明本身也孕育了生态文明的萌芽。当今时代,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信息产业、智能化应用、新材料、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生态修复、生态技术、循环利用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使得人类有条件重新审视“自然链条”。我国杰出的科学家钱学森预言到第六次产业革命。他就,“第六次产业革命的重点变革在于生产组织,大规模的集团式经营;换句话说第六次产业革命是直接利用第四次产业革命的成果——集团式公司组织,于‘绿色农业和‘蓝色农业”[1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绿色产业和绿色经济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绿色现代化建设的重点。早在2014年3月,习近平同志在参加全国人大贵州代表团审议时即指出:“我说的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关系,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我们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原则。”[19]。201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大会指出:我们要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现代化。绿色发展是现代化必须坚持的重大原则,是当今时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方向,时代发展大趋势。坚持绿色发展,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历史任务,首先要从转变发展观的高度上认识其革命性意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两山论”,就是要推动自然资本大量增殖,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成为新时代中国经济建设、现代化建设的内在动力。这就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时代,是生态文明的时代,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新阶段、新常态。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两山论”的全球语境和国际表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同志2015年9月出席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时提出的重要战略思想。党的十九大又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就生态文明建设而言,“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20]。始终以更宏大的战略、更远大的目标、更长远的全球眼光、更广阔的人类视野,更博大的胸怀,更从容的气度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鲜明主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论”为这一外交思想添绿增彩。早在2013年9月,习近平同志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时就指出,“中国明确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我们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任务,给子孙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21]。 2016年9月,在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开幕式上,习近平同志又指出:“我多次说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这个朴素的道理正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认同”[22]。2017年1月,习近平同志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演讲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应该遵循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理念,寻求永续发展之路”[23]。2019年4月28日,习近平同志在出席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式时指出:“我们应该追求绿色发展繁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良好生态本身能够源源不断创造综合效益,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4]。 回顾和重温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在国际场合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两山论”的系列重要论述和重大文献,“两山论”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全球语境下的国际表达。
恰如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导言》中所指出:“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25]。习近平同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两山论”的这一重大理念、重大科学论断,同样经历了历史的、自然的孕育、诞生、发展和成熟过程,是习近平同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最形象最生动的完全原创性表达。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以及响彻大地的动员令。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就是新时代、新世界新的科学发展观、绿色发展观,正以其内在逻辑和理念的延续性和一致性,在世界范围、国际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与强烈共鸣,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理念和独特标志。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完善和成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主要由习近平同志创立的系统、完整、科学的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全景揭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全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系列所做重要论述、重要文献、相关批示、科学论断,其数量之多、信息量之大、内涵之丰富、思想之深邃、体系之系统,前所未有。习近平同志以强烈的哲学思辩、炽热深沉的民生情怀、坚定的历史担当和博大开放的全球视野,全面系统提出了一系列事关生态文明建设基本内涵、本质特征、演变规律、发展动力和历史使命等的崭新科学论断。这其中,如:①关于生态文明遵循的历史规律,他说,“历史地看,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纵观世界发展史,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②关于生态文明的发展阶段,他说,“人类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要求”。③關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他说,“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④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动力与发展目标,他说,“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等等[26] 。
习近平同志极其独特的语言魅力和鲜明的辩证思维,体现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个性风格,以及其所要实现价值的人民性和民族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就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在各类场合与生态文明直接相关的讲话和批示超过100多次。这些重要论述,文风朴实、话语质朴、娓娓道来,却又充满着极其深邃和丰富的思想内涵,体现出强烈的哲学思辩、炽热深沉的民生情怀、坚定的历史担当和博大开放的全球视野,给人以力量、责任、道义和信心。比如:①就爱护生态环境,他说,“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27]。 ②就绿水青山(自然生态)和金山银山(物质财富)的关系,他说,“对人的生存来说,金山银山固然重要,但绿水青山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是金钱不能代替的”[28]。 ③就生态红线和底线思维,他说,“生态红线的观念一定要牢固树立起来。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29]。 ④就现代城市病和顺应自然,他说,“为什么这么多城市缺水?一个重要原因是水泥地太多,把能够涵养水源的林地、草地、湖泊、湿地给占用了,切断了自然的水循环,雨水来了,只能当作污水排走,地下水越抽越少。解决城市缺水问题,必须顺应自然”[30]。 ⑤就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和坚持系统治理,他说,“我们要认识到,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用途管制和生态修复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如果种树的只管种树、治水的只管治水、护田的单纯护田,很容易顾此失彼,最终造成生态的系统性破坏”[31]。 ⑥就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他说,“如果仍是粗放发展,即使事先实现了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的目标,那污染又会是一种什么情况?届时资源环境恐怕完全承载不了。想一想,在现有基础上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总量增加一倍,产能继续过剩,那将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态环境?”[32] 等等。语言风格折射文风、党风、政风。习近平同志这种独特的、贴近群众的极富个性化的语言风格,充满吸引力、感染力、感召力,既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又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让人听得进、记得住、传得开、用得上,入心入神、触及心灵,无不体现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资源生态环境问题强烈的忧患意识和高度的责任感、历史使命感。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正式确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2018年5月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习近平同志首次提出了“生态文明体系”,涉及生态文化体系、生态经济体系、生态环境质量目标责任体系、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和生态安全体系五大方面。这里根本的意义在于,它实质上为我们所要建设的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文明社会指明了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的实践体系,提供了基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全方位、绿色化的转向转型之路,也为从根本上、整体上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石。在这里:①“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是生态文明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②“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③“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是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创新的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④“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的目标责任体系”体现生态文明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生态文明社会逐步培育、发展和日趋完善。⑤“以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环境风险有效防控为重点的生态安全体系”体现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根本大计。科学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大力推进的实践体系,创造性地回答当代中国和人类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既为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学说体系的当代创立做出了历史性贡献[33] , 也成为人类社会实现绿色发展的共同财富。正是在这次大会上,党中央正式明确确立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回顾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孕育、形成和发展过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提出和确立,已经是水到渠成、实至名归。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设生态化、现代化经济体系为重要目标。在人类历史发展总过程中,更高、更进步的社会形态总是拥有更为发达和先进的物质技术及其产业应用形态。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人类社会崭新的文明形态,既要发展和完备社会主义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也理应有体现生态文明科学扬弃和超越工业文明发展水平的强大的经济学思想、理论和实践基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单纯就环境保护谈环境保护,他是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立场、观点和基本方法于一体的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化转向,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的综合性学说体系。为生态文明注入经济学思想动力,在更高水平上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历史新台阶,尤其体现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现代属性、经济学属性。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全面构筑现代绿色产业发展新体系,是党中央提出加快“生态经济体系”建设的内在要求。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从根本上揭示出夯实生态文明及其社会建设物质基础、经济基础的总路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就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从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些重大实践来看,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可以直接促进经济发展。如开展“散乱污”企业治理,有效避免了市场中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推动解决了长期以来存在的基于劣币良币混合币形成的不健康的供求关系,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推动了经济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推动高质量发展,使得与老百姓切身利益最為相关的呼气、喝水、吃饭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保障,在天蓝地绿水清的良好生态环境中,人们身心更健康,社会更加和谐稳定,最终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赢。
马克思指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34]。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崭新的人与自然关系新学说,她经历了长期的、历史的探索和形成过程,因而极具实践性和哲学思想性。她既主要由习近平同志创立,又自然地上升为中国共产党人为人类社会实现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提出的中国方案,贡献的东方智慧,是人类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绿色发展万法归一的天下大同。全党全国全社会都要善于在追本溯源、探寻历史轨迹、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历史形成脉络中,不断深化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学习和研究,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历史新台阶。
(编辑:刘呈庆)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N/OL].新华网,2019-01-31[2019-05-10]. http://www.xinhuanet.com//2019-
01/31/c_1210052497.htm
[2]中央党校采访实录编辑室.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2017.
[3]程宝怀,刘晓翠,吴志辉.习近平同志在正定[N].河北日报,2014-01-02.
[4]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河北省委省政府农村工作办公室.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在正定的形成与实践[N].人民日报,2018-01-18.
[5]习近平.摆脱贫困[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4:8.
[6]张希中.《摆脱贫困》对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启示[N].学习时报,2018-05-16.
[7]张林顺.青山绿水真的成了人民群众的无价之宝[N].福建日报, 2019-03-02.
[8]胡熠,黎元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福建的孕育与实践[N],学习时报,2019-01-09.
[9]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141.
[10]何显明.“八八战略”与“四个全面”的精神契合[M].浙江日报,2017-06-19.
[11]缪毅容.习近平:下大力气解决环保突出问题[N].解放日报,2007-07-12.
[12]千村示范 万村整治:浙江省统筹城乡发展纪实[N].人民日报,2004-08-10.
[13]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黑龙江 首站到伊春[N].人民日报,2016-05-24.
[14]习近平.从“两座山”看生态环境[M]//之江新语.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166.
[1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142-146.
[16]马克思.共产党宣言[M].成仿吾,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78: 29-30.
[17]习近平.在海南考察工作时的讲话(2013 年 4 月 10 日)[M]//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19.
[18]钱学森书信选(下卷)[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1062.
[19]习近平.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贵州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2014年 3 月 7 日)[M]//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7:22.
[20]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1]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9-08.
[22]习近平.中国发展新起點 全球增长新蓝图——在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开 幕式上的主旨演讲[N].人民日报,2016-09-04.
[23]习近平.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N].人民日报,2017-01-20.
[24]习近平.共谋绿色生活,共建美丽家园[EB/OL].网信网,2019-04-29[2019-05-10]. http://www.cac.gov.cn/2019-04/29/c_1124430663.htm.
[2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45.
[26]黄承梁.走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J].红旗文稿,2018(3):23-25.
[27]习近平.在云南考察工作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01-22.
[28]习近平.在海南考察工作结束时的讲话(2013年4月10日)[M]//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19.
[29]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3年5月24日)[M]//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6.
[30]习近平.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12月12日)[M]//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603.
[31]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N].人民日报,2013-11-16.
[32]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上关于一季度经济形势的讲话(2013年4月25日)[M]//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5.
[33]黄承梁.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学说的历史性贡献[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55(5):5-11.
[3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
AbstractXi Jinpings thought on ecocivilization is the fundamental ideology of socialist ecocivilization building in the new era,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Xi Jinpings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In order to deepen the study and research of Xi Jinpings thought on ecociviliz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explore the theoretical origin of Xi Jinpings thought on ecocivilization.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and thoroughly excavates and thoroughly combs Xi Jinpings ‘significant documents in the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s and important nodes of his work and career, as well as the great idea of ‘two mountains theory. This paper also reveals that Xi Jinpings thought on ecocivilization has experienced longterm, historical and natural exploration and formation process, and is therefore highly practical and philosophical. It was founded mainly by Xi Jinping, also naturally risen to be as the Chinese project put forward by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for the transformation of human society from industrial civilization to ecocivilization. We should be good at tracing back to the source, exploring the historical track, and grasping the historical context of Xi Jinpings thought on ecocivilization so as to promote ecocivilization building to a new level in history.
Key wordsXi Jinping; Xi Jinpings thought on ecocivilization; two mountains theory; nationality; the community of human desti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