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语感作为一种能够直接让学生迅速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在当前的教育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语文教育学家王尚文表明,想要提高自身的品位,语感是关键,它是语文课程教学的基础。语文教育学家叶圣陶说过:“文字和语言是语言训练的前提,离开了它,说、写就无法通顺。”因此,语感培养是一种蕴含丰富经验和智慧的能力。基于此,文章旨在探究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感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40-0078-02
引 言
自从我国新课改提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一目标后,传统的以教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及时对学生小学时期的语言进行培养,对增强学生语言能力、读写能力具有促进作用。所以,教师加强语感方面的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语言感知的敏锐度,还能使学生透过语言文字的表象捕捉其言外之意,甚至对学生在生活中的沟通、表达、倾听都能起到一定的帮助。因此,为了构建有价值、精细且良好的学习平台,教师需要加强对小学生语感的培养。
一、加强对小学生阅读活动的指导
语文教学中,语感培养往往来自知识的积累,而积累知识最快的途径则是大量阅读。教师通过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使其在阅读过程中增强自身语言词汇积累的同时,掌握语言背后所蕴藏的诸多含义。因此,教师可大致了解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及语言水平,再以此为基础,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学会运用精读与细读的阅读方式,加强对语言情感体验和手法运用的理解,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语感的目的[1]。
例如,在教学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二)》这一课时,教师可着重把王母娘娘狠心拆散两人时描写牛郎和孩子们与织女痛苦分离的部分让学生精读、细读,通过文章中描写王母娘娘心狠手辣时的“狠狠一推,孩子摔倒在地”,到描写织女悲痛别离时的“织女的心里又急又恨,一时间有口难言”,再到描写牛郎心急如焚时的“他赶紧披上牛皮,挑起来就往外跑”,让学生捕捉人物的情感变化,并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培养学生通过简单的语言来表达不一样的情感变化,从而加强学生的语感。同时,教师可通过对文中作者所描写的人物性格、人物特点、人物间的交流、人物的感情表达等写作手法进行分析,如《牛郎织女》是如何表达牛郎与老牛间的互动以及对老牛的照顾的?从而让学生明白牛郎是一个细致周到的好人,以此让学生认识到好的语言表达方式及描写手法是直观且生动的。所以,学生只有熟练地掌握语言的表达及描写手法且对其进行积累运用,才能够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语感能力。
二、重视对小学生朗读技巧的指导
对学生语感的培养,除了阅读教学外,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也是十分重要的。朗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也是语感培养的基本方式[2]。教师可在语文课堂上留出一定的时间,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使学生形成思考与感悟语言的习惯,进而达到训练学生语感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西门豹》一课时,因为本课过于冗长而课堂时间比较有限,教师应抓住重难点长文短教,把课文中西门豹是怎样利用送新娘的办法破除迷信这部分内容作为重点来教,可组织学生小组内自由朗读与讨论;或通过课文中的角色对话,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了解文中人物的语境及心境,从而感知西门豹在破除迷信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聪慧与机警。与此同时,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时,还需要使其重点抓住文中的关键段落或语句进行多次重复的朗读训练,让学生在朗读中体现出轻重急缓。尤其在进行古诗、古文的朗读时,教师更应指导学生注意字调、句调、轻声、重音等朗读方式。最后,当学生在课文朗读时能够将感情充分带入,就说明学生对语言词汇能够敏锐感知。
三、进行语言语感实践
想要培养并加强学生的语感能力,只靠“看”和“读”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加强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感受并形成积淀。所以,教师应尽可能地在课堂或者是课外,为学生提供语言实践机会,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的形式结合自身的日常积累进行创作,以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语感水平。
例如,在讲解六年级上册孟浩然的《宿建德江》这首诗时,教师可以在讲解过后让学生回忆并说出学过的描写山水的诗词,并进行对比感悟;最后在课堂上预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以山水风景为主题进行实践创作。虽然实践成果不一定是好的,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对素材的运用以及字句的斟酌考量,逐渐增强了语感。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将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拓展到课外,让学生在大自然、生活及社会中亲身经历和体验,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生活中发生的趣事、在大自然中发现的新奇事物,以及在社会中遇到的种种小事等。当然,在实践阶段,教师更应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想象空间,让他们将想象与实际相结合,进而写出优秀的文章。例如,学生在进行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记一次游戏”的写作时,就可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描写自己在游戏中的感受,并结合自身在生活中实际碰到过的游戏趣事进行创作。所以,语言实践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在不断揣摩和积累运用中培养自身的语感能力。
四、积淀语文知识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向学生教授的语文知识往往比较浅显,尤其是教导学生阅读、写作时,只是简单地告诉学生需要厘清文章条理或者分清写作顺序等。这不仅会对学生语感的培养毫无帮助,也会给学生学习语文知识造成障碍。所以,教师在教授语文知识的时候应该更加细致化,把深刻难懂的内容用学生易懂的方式表达出来。例如,教师在讲解一篇课文时,除了教导学生分清课文主次之外,还可以向学生介绍文章中某些修辞手法的运用,特别是能够体现中国语言文化精华的修辞手法,如夸张、拟人、白描、排比等。对学生进行教导时,教师可以采用修辞方法,这既能够增强学生的自我鉴赏语言技能,又能够通过对多元化语文知识的理解和感悟进行层层渗透,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例如,《海底世界》多以不同海底生物之间的悄悄话等为主,部分海底动物甚至还存在打鼾的现象。教师可以这一段为前提,向学生介绍各段落运用的拟人、比喻、排比修辞手法,指出“窃窃私语”本来是形容两个人在一起声音细小、悄悄讲话,但在课文中用来比喻海底的小动物发出的轻微声响,可以看出作者把动物的行为拟人化,使海底動物变得更加活泼、可爱。这就是学生不断理解和积累语感知识的过程。
结 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语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的阅读和朗读能力,使其进行语言实践,持续积累语言知识。并且,教师不应就此松懈,还要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养,优化和完善小学生语感培养方式,为学生今后语感能力的培养提供一个更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杜丽媛.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探析[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8):226.
梁春燕. 浅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J]. 中国校外教育,2018(10):90+92.
作者简介:王文艳(1975.5—),女,江苏阜宁人,本科学历,一级教师,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