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建瓴,周成海
(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
教师专业发展是通过教师学习实现的,而教师学习是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的统一。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当代教师开展非正式学习的资源和机会都得到大幅度的扩充。然而,在现实中,依然有很多教师未能充分利用非正式学习来提升自己。如何有效促进教师的非正式学习,就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非正式学习”(informal learning)是与“正式学习”(formal learning)相对立的一个概念。德克·里克特(Dirk Richter)等学者将非正式学习定义为由学习者自发进行、没有明确目的、非强制性的学习活动,这种学习不遵循特定的课程安排,也不局限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主要表现为个人化的阅读、观察、网络浏览、日常交流等形式[1]。非正式学习的特征包括学习动机的自发性、学习时空的随意性、学习形式的多样性、学习内容的情境性和学习效果的自评性。
教师也可以成为非正式学习的主体。利文斯通(D.W.Livingstone)将教师非正式学习定义为教师在正规培训之外所进行的所有学习活动[2]。也就是说,教师非正式学习是教师在正式的进修和培训以外自发进行的学习活动,这种学习的动机或诱因大多来自教师面临的各种问题,其形式多样,且没有明确的时间和空间限制。
有研究者指出,个体通过非正式学习所掌握的知识占其全部知识的75%以上,而学习者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占比却不到20%[3]。非正式学习对于教师这个职业来说尤为重要,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德克·里克特将教师专业发展定义为教师对正式和非正式学习机会的把握。这个定义将教师专业发展视为教师为了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准而进行的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的结果。教师的专业学习活动,如果仅考虑正式学习而忽视非正式学习,无疑会削减教师发展的资源、时间和机会[4]。
中小学校经常组织教师参加在职进修活动,以期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但这种正式学习对于教师而言是不足的。许多研究表明,教师很难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教师教育课程中学到的理论,很难将教材上总结的教学技巧运用于自己的课堂[5]。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总会面临很多个别的、独特的问题,他们的学习需要是因人而异的,而正式的教师培训难以覆盖教师所有的学习需求,因此,要满足教师个别化的学习需要,就必须借助于非正式学习这个途径[6]。
随着信息技术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教师获取学习资源的渠道以及教师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很大改变。就以大部分人都在使用的微信为例,同事在朋友圈中分享的文章很可能解答了正在困扰教师的问题。阅读微信中的文章这种非正式学习形式,实际是教师对丰富的网上学习资源的利用。
1.教师自主阅读
阅读是最为经济、最为便利的教师非正式学习形式。图书出版的繁荣为教师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学习资源。教师自主阅读的内容既可聚焦于执教学科,也可扩展到学科之外;既可出于工作需要而阅读,也可基于兴趣而阅读。为了保证学习效果,教师在阅读中要制订读书计划、撰写读书笔记,并将阅读与思考统一起来。
2.教师课堂观察
教师可以通过对他人和自己的课堂进行观察而学习。对他人课堂的观察能打开教师的眼界,发现教学的各种可能性,并从与他人的比较中发现自身不足。教师还可以借助录音、录像设备真实地记录下自己的教学活动,从而为观察和反思自己的教学提供素材。贝利(Kathleen M.Bailey)在《追求专业化发展——以自己为资源》一书中详细介绍了他怎样通过观察自己的教学录像来获得专业上的提升,例如,“在讲课的过程当中,我老是忘记擦黑板。因为我在观看录像的时候,注意到黑板上仍然保留着我刚刚讲过的知识点,而这些内容总是让人有些分心,尽管我一直得意地认为自己在上课的时候所书写的板书比较整洁,条理也很清晰。”[7]
3.教师网络学习
托宾(D.R.Tobin)认为,随时可用的电话和网络可以帮助教师及时获取外界信息,促进教师非正式学习[8]。教师可以通过观看名师公开课、浏览教育论坛等途径来进行非正式学习。微信、QQ、微博等也可以成为教师随时随地学习的工具。教师可以通过关注与教育相关的微信公众号了解教育理论,也可以通过浏览微博来获取有价值的观点[9]。
4.教师个人反思
反思不仅可以促进正式学习,同样也能促进非正式学习。反思活动基于教师渴望自我提高的内部动机,可以出现在教师生活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针对教师的所有经验——如自己刚上过的课、与学生交往的细节、自己的言谈方式等。
吉尔切里斯特(Alison Gilchrist)等学者曾通过问卷与访谈的方法研究如何更大程度地普及工作场所中的非正式学习,研究结果表明:“分享”在任何职业中都不失为非正式学习的一种有效手段[10]。英国普通教学委员会(GTC)也指出,懂得合作、共同学习、分享想法的教师也更能够把握日常工作中的非正式学习机会[11]。
1.与他人交流
教师与同事间的交流多发生于日常生活中,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很大的灵活性,办公室内、上下班路上、食堂内都是教师之间进行交流讨论、开展非正式学习的时机。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如能虚心聆听,深入思考,则会收获更多。
除了与同事的交流,学生给教师的反馈也是至关重要的。最简单的交流方式就是师生面对面交流,听取学生的意见,从学生的眼中来认识自己。澳大利亚学者斯坦托姆(Stantom)在《怎样成为优秀教师》一文中谈道:“教师在学期末,只需向学生提出下面三个问题就能获得教师为改进教学而需要的全部资料:第一,迄今为止,这门课程的最大优点是什么? 第二,迄今为止,这门课程的最大缺点是什么?第三,你觉得应该怎样改进才能把这门课教得更好?”[12]除了面对面交流,教师还可通过发放问卷、设置意见箱、不记名书面提意见等方式来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当然,要实现这种教学相长,教师应秉持坦率、虚心和反思的态度。
2.与他人合作
除了口头交流,教师还可以通过与同事合作完成一定的任务来进行学习。在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双方需要不断地交流信息,向对方阐明自己的想法,通过这个互动过程,教师能够借助观点的碰撞与融合生成新的知识和观念,并对自己的认知作出修正。
洛曼(Margaret C.Lohman)提出,教师非正式学习有四种环境抑制因素:缺乏学习时间;缺乏学习资源;缺乏激励性奖励;于学校中的决策权有限[13]。这为我们思考如何促进教师非正式学习提供了思路。
洛曼等通过对公立学校教师非正式学习的研究发现,有四项个人内部因素会影响教师对非正式学习的参与,分别是:自我效能感、学习积极性、对终身学习的承诺以及个人兴趣。提升教师职业承诺水平能促进教师非正式学习。“教师职业承诺”实际上是一种教师与教师职业之间的心理联结。职业承诺水平高的教师会时刻牢记自己作为一名教师的使命,以提供优质教学为己任,这样就会自然地形成一种内在动机促使教师进行非正式学习。
洛曼认为,非正式学习的时间得不到保证是教师自我发展道路上一个很大的阻碍。现代教学体系对教师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由于学生数量不断增多、特殊要求相继出现和教师在非授课时间的管理职责,使得教师学习的时间被压缩得越来越少。学校要合理分配教师资源,为教师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非正式学习。如英格兰的所有新教师在入职初期都有权减少10%的上课时间,以进行自我职前准备[14]。另外,学校作为教师学习的支持者,还可以通过优化外部学习环境等方式推动非正式学习,比如,具有鼓励教师互动的开放式办公场所(公用办公桌、低隔板办公隔间或公共休息区等)或利用巧妙设计的办公桌方位与朝向。
除了学习的时间、空间和资源的保证,教师在校内被赋予的权利大小也是影响教师非正式学习的一个很微妙因素。教师的权利与教师的能动性成正比,通过适当的教师赋权,可以提高教师非正式学习的积极性。当一位语文教师有一定的权利决定怎样上一堂作文课的时候,他就会更积极地去备课,非正式学习也就自然融入教师备课的过程当中。
雷塔利克(J.Retallick)在对加拿大一所学校的个案研究中发现:学校氛围和教师职业文化对教师非正式学习至关重要[15]。合作、信任的教师文化能帮助教师在这种积极的文化氛围中自我优化,从而对非正式学习起到促进作用。
总之,教师专业发展是由教师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共同推动的,教师非正式学习作为教师成长的双翼之一,在现实中往往处于一种被遗忘、被忽视的无力状态。正视教师非正式学习的价值,探索教师非正式学习的各种形式,采取各种措施促进教师非正式学习,是提升教师素质、提高学校效能工作中不可忽视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