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 李淑云 刘冰楠 刘宏云 陈兰迪
现代护理模式是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为适应临床护理快速发展,护理教育除了要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外还要以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人才为目标,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护士职业素养是护士在护理工作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在个人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和具有的专业知识、技能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作风和行为习惯。职业素养是可训练的。因此,我校将护理实践操作课程应用于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在训练中重点加强了护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加强素质教育理念,通过虚拟实验教学在培养护生素质教育中的应用,摸索出更有效提升护生素质培育的方式方法进而达到更好的素质教育结果。
虚拟实验室是一种开放式网络化的虚拟实验教学系统,它是由Web 技术、VR 虚拟现实技术构建的。在护理专业的实验课上虚拟实验平台与真实实验场地相比大同小异,都可供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技能操作练习和使用各种实验设备[1]。教师利用虚拟实验室中的虚拟器材库中的器材根据教学大纲和培养计划自由组合典型实验,或实验案例,这一点是虚拟实验室有别于一般实验教学课件的重要特征。
职业素养就是学生在校期间培育的,且在职业生涯中不断发展及完善的的综合素质与涵养,包括职业技能、职业道德与职业意识[2]。
在早期,人们多数把焦点放在职业人员职业技能的操控上面,只要把技能掌握好了,就能胜任相关的岗位工作,职业能力被狭隘地认为成职业素养[3]。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职业人员的潜力被不断地发掘挖深,人们越来越看重职业人员除了职业技能以外的内涵与外延,深化和提升了职业能力,从而催生出职业素养的概念[4]。
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的Wolf 教授早在1989 年就提出了虚拟实验室的概念,它是由计算机等网络媒体化的虚拟的一个实验室环境。国外起步较早,像霍华德修斯医学研究所开发的细菌鉴定实验室、神经生理学实验室等都是国际上具有代表性的医学虚拟实验室[5]。
国内相对起步较晚,虽然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发展迅猛。在2003 年的时候,我国第一军医大学就开展和完成了国内的首例女性虚拟人的数据收集。
在教育领域学校里的很多课程都需要通过实验来辅助教学,特别是医学院校的护理专业,要求护理操作技术过硬外还要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人文教育,患者的痛苦表情,操作带来的不适感以及真实性又不能在真的患者身上进行,所以有了虚拟实验室就不存在这些问题,还可以更真实的贴近临床与学生互动。
职业素养国外专门针对职业素养的研究非常少,他们对这种存在于职业知识与技能之外的、非职业知识和技能范畴的,且对终身发展的各方面起关键作用的能力,称之为关键能力、职业能力或者职业素质[6]。
随着学术界和职业界对职业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入,国内对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理论研究己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必要性、意义、职业素养的现状以及职业素养培养的途径[7]。有学者认为我国目前的护理教育没有将学生职业道德塑造和职业素质教育放在与专业技能教育的同样重要的位置,导致学生显性职业技能强,隐性职业素养低。因此,职业素养培育对于职业教育事业发展及国家经济社会进步具有重大意义[8]。
随着对虚拟实验室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和技术的不断完善以及应用的广泛性,虚拟实验室不再仅仅局限于医学院校中临床、基础的人体解剖、生理、及动物实验的教学,我院护理技能综合训练中心在开展护理技能培训的同时加入了医学人文教育的内容,从而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9]。
虚拟病痛是运用仿真模拟人,模拟展示患者遭受疾病折磨显现出来的呻吟或面部微表情,以及不适的感觉,虽然现在的模拟人还没有达到生动逼真的效果,但是同时可以通过设置成文字表述显示在电脑屏幕上来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事无巨细的去观察病情,让学生懂得有些疾病的变化不是通过患者主诉,而是通过护士的观察发现疾病的好转或恶化,其优势可以锻炼学生的细心和责任心,体现职业道德的训练。
虚拟语言是模拟问诊、主诉而设置出来的语言,可以远程电脑操控,模仿真实的护患沟通,让护生在实验技能操作课上更真实的体验临床的护理工作,操作中不仅仅注意其规范性还要注意对患者的宣教、解释和有效交流,更人性化,其优势可以锻炼学生的沟通应变能力,提升学生的人文关怀理念[10]。
虚拟疾病一般是根据培养计划和实验技能操作教学大纲而制定的一些具有代表性常见的疾病,从而涉及到基本技能操作作为学生的课上练习,根据疾病特点、临床表现、治疗方案而进行的护理操作,其优势是锻炼学生的判断能力、物品准备能力和动手能力,全方位的提升学生们的职业技能。
虚拟抢救是在情景教学基础上分支出来的一项教学内容,根据教学要求进行编程,模拟人会动态的进行病情变化,根据学生遵医嘱用药和各项技能操作进行抢救治疗反应出其救治结果,是成功还是失败,治疗操作成功后带给学生们的喜悦和治疗操作失败后带给学生们的失落和悲伤,以及接下来分别还要如何继续抢救或如何做尸体料理,这些不确定性在课堂上体现出来,更贴近临床,让学生更感同身受,进一步让学生体会临床抢救治疗的紧急氛围,其优势在于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职业意识。
职业素养的培育不同于书本的理论或技能知识的学习,它的自由发挥性较大,不循规蹈矩的体现在课堂上,以往利用传统实验室是让学生学习有关技能操作或临床疾病护理的内容,而在虚拟实验室中传统的学习内容在加入医学人文教育内容后要比传统教学内容更丰富,自由度大,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和场地的限制,利用网络化手段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也增加了职业素养的知识和意识[11]。
目前传统的实验教学还是比较单一,被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教师主要还是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在人文教育和职业素质培养方面还是比较薄弱,通过虚拟实验室的现实技术,将最大化的进行仿真教学,将“图、文、声”等因素统一化,具有智能性、仿真性、形象性和趣味性[12]。进行综合性实验的教学更能全面且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素养。
根据教学需要和教学改革需要,实验课的教学内容需要不断地更新,以往的教学软件只是单一的内容无法再次升级或需要重新开发,在职业素养培育方面的内容填充是空白,而虚拟技术能够很好的进行二次开发利用,只需要技术人员和任课教师重新进行实验建模后放在虚拟实验室即可,可以对指定的实验项目、技能操作项目和注重的医学人文内容进行系统编程,大大减少了资源浪费的问题。
在每一个实验操作项目授课之前,需要授课教师提前一段时间进行实验内容编程,特别是区别于传统教学增加医学人文教育的前提下,授课教师更要用心的进行教学内容的编辑,情景剧本的完善,数据编辑的细致化,需要很多的人力和时间,有时还要请厂家技术人员进行现场协助调试,所以不能把全部的教学内容运用在虚拟实验教学上。
虚拟技术是属于新兴计算机技术的一种,要求授课教师具有比较专业的计算机技能,而我们现在的医学院校中的护理专业教师与大多数其他专业老师是一样的比较侧重于教学方法和学生能力培养上,对于这种专业性比较强的计算机应用技能还是比较薄弱,有时不能将教学与网络化完全统一在一起。
传统的实验室进行的护理技能教学对于医学人文教育的内容涉及的不够全面不够重视,利用虚拟实验室进行护理技能教学后,加强医学人文教育用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有着明显的提升。虚拟实验室目前还是比较新兴的产物,作为一个实验教学平台,拥有着普通传统实验室所不能比拟的优势,特别是在技能和人文教育、职业素养的培养上是更胜一筹。但是其固有的局限性和应用理论基础的薄弱性也造成了一些弊端。因此,虚拟实验室在培养本科护生职业素养方面要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辅助完成教学计划、充实信息交流平台,培养职业素质更强、专业技能更过硬的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