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本科生对精神障碍患者的态度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2019-01-30 18:09蔡艳艳刘梦晓彭榴霜刘晨玲黄菲菲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9年4期
关键词:精神疾病精神障碍精神科

蔡艳艳,刘梦晓,彭榴霜,刘晨玲,林 丹,黄菲菲

(福建医科大学护理学院,福建 福州350108)

精神疾病病耻感是指精神障碍患者及其相关人员因精神疾病所致的羞辱感和社会公众对他们所采取的歧视和排斥态度,其对精神障碍患者的病情、社会功能恢复、生活质量与健康照顾均会产生负性影响[1]。虽然目前国内外关于精神疾病病耻感的研究不多,但研究证据均显示公众、社区居民、医务工作者和护生等对精神病患者表现出歧视性态度,甚至行为,尤其是医务人员,表现出的精神疾病病耻感要高于公众[2-3]。医学生作为将来的医务人员的主力军,对待精神障碍患者是否存在歧视性态度以及如何干预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研究拟调查不同专业医学本科学生对待精神障碍患者的态度,并初步探讨可能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一、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择福州某两所高校不同医学专业本科生进行调查,学生均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本研究。共发放问卷800份,回收729份,有效回收率为91.25%。其中在校学生479名(65.71%),临床实习学生250名(34.29%);年龄17-27(19.68±1.58)周岁;女生429名(58.85%),男生300名(41.15%);临床专业386名(52.9%)、公共卫生管理专业49名(6.72%)、护理专业42名(5.76%),预防专业31名(4.25%),其他(如基础医学、检验、康复、心理、影像等)221名(30.74%)。

2.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以不计名问卷方式进行调查。(1)研究工具。①一般资料调查表:自制,包括年龄、性别、生源、专业、年级等。②临床医生精神疾病态度量表(Mental Illness :Clinicians’ Attitude,MICA):MICA由英国Kassam等人编制(2010年),用于测定研究对象对精神障碍患者的态度。该自评问卷由16个条目组成,得分范围为16-96分,得分越高,或单个条目大于3分,表示对精神疾病及患者的态度越消极、悲观。该量表被广泛应用于评价医学生、精神科进修医生及其他康复保健护理人员对精神疾病及患者的认知、态度及行为倾向[1-2,4]。在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720。③影响因素调查表:自制,包括是否学习过精神障碍知识、是否护理过精神障碍患者、是否有兴趣从事精神科以及您眼中的精神障碍患者是怎么样等,共9个条目。(2)资料收集方法。校内学生于学期中由课题组成员,以宿舍为单位进行集体发放。校外实习学生,由课题组成员到福州第四医院进行问卷发放,在其参加临床实习出科考试时进行。问卷填答时间在15min内完成,调查员当场收回。(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其中采用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人数、构成比描述。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 果

1.医学本科生对精神障碍患者的态度现状。本研究结果显示,调查对象MICA量表总分为(45.56±7.31)分。在MICA量表的16个条目中,有7个条目的均分>3.0,提示调查对象在这7个条目上存在着明显的歧视态度。

2.医学本科生对精神障碍患者态度的影响因素分析。以专业、年级、性别、研究对象眼中的精神障碍患者、因为感兴趣想从事精神科工作、与精神障碍患者接触的感觉为自变量,以MICA总分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级、研究对象眼中的精神障碍患者、因为感兴趣想从事精神科工作、与精神障碍患者接触的感觉进入回归方程(调整R2=0.292,F=11.495,P=0.000)。

三、讨 论

1.不同专业医学本科生对精神障碍患者态度的总体现状。本研究医学本科生对待精神障碍患者态度的平均得分为(45.56±7.31)分,主要表现在相关知识、沟通、安全性和自身病耻感等7个条目上(均分大于3),与目前大部分研究结果相同[1,3,5],总体对精神障碍患者沟通及安全性呈忧喜参半,而这种歧视又会严重影响精神障碍患者这一社会弱势群体的心理、社会、治疗、康复及生存质量。提示医学教育要关注如何提高医学生对精神疾病知识的兴趣,让其主动去接受或学习相关知识;此外,还要关注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和沟通能力,降低对精神障碍患者的歧视态度,在将来工作中为患者提供公平的医疗服务。

2.影响医学本科生对精神障碍患者态度的因素。(1)性别:不同性别医学生对精神障碍患者态度存在差异,从总体情况看女生对精神障碍患者的歧视要低于男生,此结果与以往的研究[6],可能原因是与男生相比,女生在情感上更感性,对精神障碍患者更易产生同情、理解。可见,医学专业男生是今后精神医学教育工作的重点对象。(2)年级:与以往的研究[1,7-8]相同,年级越高,其对精神障碍患者的歧视越高。这可能与低年级学生相比,高年级学生已接受一定的精神科专业知识学习,且在临床见习或实习中,接触过精神障碍患者,而目前的教育多强调和关注精神障碍患者的阳性症状、诊断、治疗及护理技术,对学生的人文教育较少,没有考虑如何降低学生对精神障碍患者的歧视态度。因此,被动性学习、人文教育的缺乏、社会的倾向都可能加重高年级医学生对精神障碍患者的歧视态度。(3)接触精神障碍患者的机会:是影响其对待精神障碍患者态度的重要因素,而结果却不一致。有研究发现[1],没有接触过精神障碍患者的学生表现出来的歧视程度较低;也有相关研究显示[2-3,7,9-10],与精神病患者接触越多的调查对象,越能认识和理解患者和家属的真实体验和经历,因而对精神障碍患者的态度越积极、歧视程度越低。研究结果的不一致性可用与精神障碍患者接触的感受来解释。(4)与精神障碍患者接触的感觉:没有接触精神障碍者、或接触后感受良好者比接触后感觉不舒服者所表现出来的歧视程度要低。这也进一步证实了Birch等人[11]建立接触假说理论。而研究对象接触精神障碍患者的感受与其如何看待精神障碍患者是分不开的。本研究发现,与危险的人相比,如果学生将精神障碍者看作是疯子,其表现出的歧视程度就较强,而如果学生将患者看作是病人,则表现出的态度相对较积极。提示如何增加学生对精神障碍患者的正性感性认识,让其能真正认识和理解患者和家属的真实体验与经历需要引起医学教育者的关注。(5)从事精神科工作的兴趣:根据自我决定理论[12],学生的兴趣与动机是影响学生学习、就业及工作的重要因素。对从事精神科工作有兴趣,愿意者,其不会对精神障碍者贴上“歧视”的标签,而将其与其他普通病人同等对待。这也提示在医学教育工作中,如何培养学生对精神疾病或知识的兴趣,提高其从事精神科工作的意愿,从而推动精神卫生事业的发展,值得进一步探讨。

四、结 论

不同专业医学本科生对待精神障碍患者仍存在一定的歧视态度,这也为医学教育工作提供了切入点,对于男生、高年级学生、接触精神障碍者后感受不好的学生要重点关注。因此,在医学课程教育和临床实践中要引入反歧视知识教育、人文素养教育和正性社会接触,帮助医学生减轻对精神障碍患者的歧视性态度。本研究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即研究样本主要来自福州两所医学高校,取样范围有限,后续研究考虑扩大取样范围。且属于横断面研究,如能进行动态跟踪调查或采取措施干预将对提高医学本科生对待精神障碍患者的积极态度更具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精神疾病精神障碍精神科
自拟醒脑汤联合体外反搏治疗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效果
轻型精神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精神科护理工作研究进展
探讨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护理对策
“无形”的病痛——关怀精神疾病人群
奥氮平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伴发精神障碍临床观察
3 当我们失去健康:精神疾病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联合用药治疗偏执性精神障碍的临床经验研究
精神科医院安全隐患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