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省邹平市好生初级中学)
语文是教育中的基础性学科,也是帮助学生学习其他知识的基础。同时,语文作为完善社会交流语言的工具,良好的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交流水平。因此,为保证将语文知识有效应用到现实生活交流中,就应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从生活中寻找语文元素,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加强教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首先,在语文教学中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将其以生活化的形式体现出来,可以为激发学生的个人潜能提供帮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潜能,可以在不同的领域中发挥自己的优势,而学生潜能的激发与教学模式的使用有着一定的关联。在以往的教学课堂中,教师通常是以简单的知识传授方式进行教学,这种模式不仅难以吸引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注意力,而且教学效率不高,同时在传统的教学氛围下,整体的教学氛围低沉,并且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导致学生难以发挥自身的优势。而在生活化的教学课堂中,教学的内容极为丰富,氛围活跃,学生可以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除此之外,学生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占据主动地位,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这对激发学生的潜能有着极大的帮助。
其次,生活化的教学课堂,为学生带来了更加良好的体验,提高了学会生对教学课堂的参与度,对提升整体的语文教学效率有着重要的帮助。在生活化的语文教学情境中,可以利用生活中丰富的教学资源,改变了以往课堂教学中单一、枯燥的局面,提高了课堂教学环节的生动直观性,为学生带来了更好的体验。
最后,挖掘生活中的语文元素,并将其应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让学生通过一定的实践,进行语文知识的挖掘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习能力等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在以往的语文教学课堂中,通常都是以教材作为主要的教学资源,并根据具体的教材内容进行授课,在结束语文教学时或是课堂问答环节中,教师依旧以教材为主,这就导致教学的内容范围狭窄,学生难以获得更多的实践学习机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改变这一现状,需要教师结合教材教学主线,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1.选取生活化的教学资源
在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时,不仅要求教师具有专业化的教学能力和足够的教学水平,而且还应选取生活化的教学资源。而教学资源的选取通常是安排在课前准备阶段,首先,教师要通过与学生的日常沟通,以及对学生和班级状况的观察,加强对班级和学生的了解,为确定生活化教材的选取内容奠定基础。其次,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要重视课程导入部分使用的教学资源,从生活中选取,确保教学内容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最后,教师应重视心理因素对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影响,通过对不同年龄段学生性格、兴趣、个性和心理特征等方面的了解,投其所好选择适合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选用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传统语文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内容脱离于现实,涉及到的很多教学内容都让学生感到极为陌生,这就使得学生对教学内容中存在的人物及其心理和品质等难以产生认同感。因此,在确定教学内容时,应让其回归到现实生活中,使其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符合,并且内容还应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契合。同时,教师还应加强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分析和总结,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融入现实生活中的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对相应教学知识的理解。
3.创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在进行生活化的情景创建过程中,为了提高创建的效果,丰富情境创建的形式,需要借助多种设备手段。一方面,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情境创建。多媒体设备具有声、画、字、情、境共存的特征,将其应用在教学环节中,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形象生动性,而且还可以为学生带来良好的体验,吸引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关注度。比如,在学习《沁园春·雪》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景象,让未曾接触过这些景象的学生,对北方世界冬季景色产生直观的印象。同时,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文章写作的背景,可以安排学生在课后观看电影《长征》,或者是在课堂中观看相应的短片视频,增加学生对写作背景的了解。另一方面,使用语言创设生活情境。日常教学中的语言交流和课堂互动,也是创建生活化教学情境的重要方式,这种创建方式往往无需进行课前准备,仅需临场发挥即可。也就是说,在适当的教学环节中,使用语言的方式,将学生引导到相应的教学情境中。比如,在学习鲁迅的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在正式进行文章学习前,教师就可以先用语言进行提问如“同学,你们觉得自己儿时最有趣的事情是什么”,由于当代的学生受现代化社会的影响,儿时接触到的认为最有趣的事情,通常是与现代化社会有关的事物,在学生会讨论中,教师就可以再次提出问题,如“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觉得你们接触到的有趣事物,多数是与现代化高科技有关的事物,试想一下,如果离开这些,你们还觉得有什么比较好玩,与你们相比,几十年前的孩子又是怎样在童年中获得乐趣的”。这种使用语言将学生引导至课堂的方式,不仅使用简单,而且还可以活跃课堂氛围,吸引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关注度。
充满趣味性的事物往往更加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关注度,生活化的事物和情境,不仅贴近真实生活,可以增加学生的真实体验感,而且还可以寓教于乐,让学生在直观性的情景中掌握要学习的知识。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教学的效率,必须在生活中挖掘教学资源,合理利用生活元素,开展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活动。比如,学生在学习有关于“春天”的文章时,教师就可以亲自带领学生去踏青,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自然的美和春天的生机盎然,这种方式使用中,既可以为学生带来良好的体验,又可以加深学生对相应内容的理解,更好地感受到文章中作者表达的情感。
在新课程改革后,学生的作业压力减轻,家庭作业和课后作业的数量减少,给学生带来了足够的学习时间。此时,教师就可以改变以往单一的抄写、背诵等作业形式,为学生安排一些具有生活化特征的作业内容,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提高对知识的应用能力,进而提高其文学素养。比如,在学习《散步》后,教师就可以安排学生写一篇观察、体验记录,让学生课后空闲时间亲自体验散步,并注意观察周边的情景,记录所见所闻,并探讨自身的感想。这种作业安排方式,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丰富其阅历具有重要的作用。
总而言之,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对学生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需要在教学中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提高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挖掘现实生活中的语文元素,将其融入到教学环节中,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