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州市旗城学校)
应试教育的深入人心,导致语文教学逐步演变成纯文章解读,应试技巧的教授,教师们会为了教学进度和教学目标反复进行讲解和模拟考试,但初中语文教学不仅带给他们字词句段篇章的解读,而是要带给学生丰富的精神世界和文化感知。初中语文教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发扬和传播的重要渠道,教师应深入挖掘文学作品的内容美,文字美,意境美,让学生在阅读文章时有所体悟和感触。初中语文和传统文化本是一脉相传,相辅相成,引以为傲的传统文化是传承之本,教师在教授文章时应渗入传统文化中的优秀美德,任劳任怨,艰苦奋斗,传统文化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在当代教育中,加强文化建设,培养传统文化中的高尚情操,才能从根本上推动我国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1.教师做好传统文化的发扬者,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雅思贝尔斯说:“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传统文化在被运用到初中语文课前,首先教师自身要有扎实的传统文化底蕴和较高的文化综合素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够引经据典,惟妙惟肖的讲述传统文化方面的知识和典故,吸引学生的专注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他们文化传统视野的宽度、知识面的广度、阅读的深度,进而提升他们的传统文化素养,健全自己的人格和价值观。教师还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来应对学生的各式各样的问题,语文教师作为传统文化的发扬者,要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来弘扬传统文化,在课堂中加入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元素,运用古典音乐、古诗词等方式启发学生。在语文课上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让学生更了解古文化,喜欢古文化,进而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发扬和再创造。当然只有课上渗入显然不够,教师还要在课下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布置和传统文化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去查找资料、询问探访、互相讨论,营造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传统文化给我们带来的优势。
2.传统文化的传承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传统文化具有强烈的时代背景,它里面有两套东西,一套是要复兴发展下去的,一套是要消亡和重建的。几千年来,我国的政治体制、思想观念、科学文化,一直进步缓慢,我们必须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才能更好地将符合时代发展的文化发扬和传承。像忠、孝、礼、智、信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是我们民族的灵魂,要去弘扬倡导,一切有利于国家富强、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一切用诚实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都值得去传承。
3.以语文的经典文学作品为立足点,深入传统文化的教育。初中语文课本上出现的文言文、古诗词、文学作品等,为传统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语文教材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到了传统文化,教师让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如在沁园春·雪中,让学生感受祖国河山的壮观美丽;在傅雷家书中感悟家训中浓厚的传统文化美德对一个家庭的深深影响;在苏州园林中感受到古代人的智慧和创造的人工园林的美感;在学习论语中感受到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的谦逊与博学,感受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诚实与谦卑。想要加深领悟传承这些优秀的思想文化还需要课下的拓展巩固。
经典文学作品经过上千年的流传,意味深远,极有探索意义,师生要共同深入文章进行探索。阅读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感受他追求自然的情趣和淡泊名利的心境;阅读离骚感知屈原被放逐后仍心系家国的崇高精神;阅读红楼梦的故事情节,从中了解到一个朝代封建专制的特色文化现象;阅读爱莲说,了解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质用莲之高洁寄托自己的理想;阅读出师表,体会鞠躬尽力,死而后已的坚贞誓言。经典文学作品背景深厚,意境深远,丰富的文化内涵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加了学生的文化底蕴。通过文学作品阅读去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感受我们的文化底蕴,让学生感受先贤的精神力量和道德力量,自觉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发扬者。
1.初中语文教学中传承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渗透初中语文课堂上,有利于教师和学生更深入了解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有利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语文教学和传统文化的结合,更好的促进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此外,语文课本中的古诗词文言文等,充实丰富了初中生的学习内容,让他们更好的了解古代文化和人文风俗,体会中华文化的浩瀚精深,同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初中阶段是青少年品格养成的重要阶段,学习传统文化,不仅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还能树立青少年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初中语文中渗透传统文化,不仅能让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更得心应手提高高效率,还能增强学生的思想品德和爱国情怀,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
2.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中华民族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相对稳定性和民族性的特点,是我国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必要存在,它作为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对树立学生的榜样有重要作用,它能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艺术鉴赏和创作引导。现如今的时代背景下,随着网络信息世界的到来,眼花缭乱的信息使青少年的判断能力有所下降,一些粗俗的词语、非道德的东西变成学生追捧的目标,而在传统文化中有节约守法、道德勇敢、正义公平等传统美德,通过学习,让他们知道哪些事是正确的,哪些事是错误的,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善恶美丑的鉴别能力,弃恶扬善,为青少年的思想品德建立基础。
3.传统文化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初中语文课堂上,让学生阅读记诵传统的美文佳作、古典诗词和经典格言,每节课让学生进行阅读,互读,培养学生的语文语感,拓展了他们的写作思路,传统文化提供给学生写作时的素材,孟母三迁、孔融让梨、凿壁偷光,等等,能为学生的写作积累丰富的作文素材。在语文课上除了背诵优秀文学作品外,还可以加入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的感触,在传统文化中让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提高他们的精神高度、文化深度和语文素养。
初中语文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我国的民族文化,对强化初中生的民族意识,对国家、社会和个人都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特色的新型文化发展需要传统文化的底蕴,社会的发展创新离不开传统文化的继承,个人良好健全的品格离不开传统文化的熏陶。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将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给学生带来更丰富的内容和高效率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