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林格 冯继明 齐慧娟 刘志杰 汪玖瑛 华思凝 孙丹萍 邵文妍
(上海市黄浦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内分泌科,上海 200010)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一组以糖代谢紊乱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胰岛素缺乏和胰岛素作用障碍单独或同时引起代谢紊乱,临床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特征[1]。在中医学属“消渴病”的范畴,其病机主要在于阴津亏损,燥热偏胜,而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两者互为因果[2]。中药治疗糖尿病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作用机理多位点、多功能、多效应,在控制血糖和改善胰岛功能方面有较大的优势,现就中药对胰岛功能的改善研究近况做一综述。
2型糖尿病的病理生理学基础之一为胰岛β细胞破坏,胰岛素绝对缺乏。刘建军等[3]通过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ptocin,STZ) 40 mg/kg,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设立正常组、糖尿病组、西药(二甲双胍)对照组、中药(参芪降糖颗粒)对照组及复方黄芪颗粒干预组,连续灌胃4周后,实验结果显示:大鼠胰腺组织经HE染色,复方黄芪颗粒组大鼠胰岛萎缩、胰岛细胞数减少、胰岛细胞肥大、β细胞大小不等等病理改变与糖尿病组、西药组、中药组大鼠比较较轻;糖尿病组、西药组、中药组、复方黄芪颗粒干预组大鼠胰腺组织均出现不同程度I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表达阳性,参芪降糖颗粒组IGF呈弱阳性表达。提示复方黄芪颗粒对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糖代谢紊乱有一定调节作用,并延缓了胰岛组织病理改变进展。在对枸杞多糖的研究中,黄诚等[4]证实链脲佐菌素模型组经3周灌胃枸杞多糖0.5 g/kg,糖尿病大鼠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及β细胞功能指数均明显上升,提示枸杞多糖能改善β细胞功能。孙鹏[5]在对桂皮多酚提取物的研究中发现:来源于肉桂、柴桂的桂皮多酚提取物中的A型三聚体多酚能够更有效的保护胰岛β细胞、减少细胞凋亡、改善胰岛功能。高尤亮等[6]对大鼠高脂高糖饲养1个月后腹腔注射STZ制备糖尿病模型,经石斛合剂治疗2周后检测胰岛细胞凋亡及 P53mRNA表达,观察到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糖显著升高,胰岛细胞凋亡数量增加。石斛合剂治疗后模型大鼠血糖降低,胰岛凋亡细胞显著减少。凋亡相关调控基因的表达,模型组大鼠P53mRNA表达显著增加;而经过石斛合剂治疗后P53mRNA表达减少。中、高剂量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P53mRNA表达显著降低。推测石斛合剂可能调节胰岛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而达到改善胰岛功能的作用。
2型糖尿病的另一病理生理学基础为胰岛素抵抗。薄海美等[7]在观察银耳多糖 (tremella polysaccharide,TP)对2型糖尿病大鼠IR影响的试验中以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来评价模型大鼠的胰岛素敏感性。持续给药8周后研究结果提示TP可以促进糖尿病模型大鼠的胰岛素的分泌、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与罗格列酮药物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裴玉梅等[8]在金芪降糖片对初发2型糖尿病胰岛功能的影响研究中发现,金芪降糖片组持续给药12周,比较胰岛素抵抗指数[9-10](HOMA-IR) 及 β细胞功能指数 (HOMA-IS),HOMA-IR治疗后低于治疗前,HOMA-IS高于治疗前,与吡格列酮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金芪降糖片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姚定国等[11]也证明金芪降糖片可升高生长抑素(SS),降低2型糖尿病阴虚热盛型、湿热困脾型、气阴两虚型患者的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郑敏等[12]运用养阴柔肝法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8周后,HOMA-IR,基础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ISI较治疗前有改善,与金芪降糖片组相比可以更好地改善胰岛素功能。杜新芝[13]使用益气健脾法联合艾塞那肽治疗脾虚痰瘀证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后HOMAIR低于治疗前,中西医结合与单纯西药对比,可更快的降低体重,缓解单纯西药不良反应,减轻胰岛素抵抗,提高依从性。杜立坤等[14]使用益气养阴、化瘀涤痰法(黄芪、人参、丹参、黄精、赤芍、苍术、玄参)治疗脾虚血瘀证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8周后FINS、HOMA-IR均有明显改善,且优于文迪雅(每日4 mg)。李唯佳等[15]发现芪麦汤(黄芪30 g,麦冬12 g,五味子9 g,葛根15 g,丹参15 g,黄连6 g) 联合西药(口服促泌剂和或α糖苷酶抑制剂)对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4周后,FINS、HOMA-IR均有明显改善,且优于单用西药组。琚婉君[16]在类似研究中发现益气养阴方还可降低糖尿病患者血清SOD活性浓度。曹晶晶等[17]将15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9例,对照组采用口服盐酸吡格列酮片15 mg,每日1次,观察组采用中西药配合针刺治疗。中药组成:黄芪15 g,白芥子15 g,白术12 g,泽泻12 g,枳实12 g,僵蚕12 g,汉防己10 g,三棱10 g,莪术10 g,大黄8 g,水蛭1 g等。观察对比2组治疗后的胰岛素抵抗指数ISI=(FPG×FINS)/22.5(HOMAmodel公式),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祛痰化瘀药物具有稳定细胞膜、清除自由基、从而减轻胰岛素抵抗的作用。
各种致病因素的刺激,可以引起人体微血管痉挛,使胰岛β细胞供血、供氧减少,造成胰岛素分泌水平降低,使患者血糖升高,最终发展成为糖尿病。糖尿病本身又可以导致和加重微循环障碍,二者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运用活血化瘀中药可以改善人体微循环,阻断糖尿病发病的中间过程,使其逆转。罗云波等[18]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血瘀证的诊断标准,分为中医血瘀证组与非血瘀证组。比较2组的血液流变学,发现:(1) 2型糖尿病患者较正常对照组胰岛功能减退(P<0.01),存在血液流变学改变:全血黏度高切、中切1、中切2、低切、纤维蛋白原和血浆黏度均升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2)2型糖尿病血瘀证组较非血瘀证组胰岛功能降低(P<0.01),全血黏度高切、中切、中切、低切、纤维蛋白原和血浆黏度均升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3)中医血瘀证组的血瘀证积分与胰岛β细胞功能呈负相关(P<0.01),与FINS呈负相关(P<0.05),与FPG、HBALC呈正相关(均P<0.01)。因此得到结论:胰岛功能与2型糖尿病血瘀证的证型积分呈负相关,胰岛功能减退是血瘀证形成的重要病理因素,运用活血化瘀的方法可能有助于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胰岛功能、血液流变学可作为中医血瘀证监测的主要参考指标。梁丹等[19]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2周,比较2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血流变学、血脂、胰岛功能等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胰岛功能指标中的C肽、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 IR)、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 β) 及糖化血红蛋白(HbAIc)和血脂指标、血流变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活血化瘀,能够改善微循环,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功能。
目前,对糖尿病的治疗仍以西药为主。西药治疗糖尿病存在低血糖,肾功能损害等多种不良反应,不能阻止胰岛功能的进行性衰竭,部分药物还存在继发性失效的情况。近年来,一些中药被发现具备降糖作用,对胰岛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且不良反应较轻,易于被患者接受,因此中西医联手,“降”“调”结合,优势互补不失为一条提高全人类健康的新途径。但必须强调,使用中药治疗糖尿病改善胰岛功能也必须辨证分时论治,以达到最好的疗效[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