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慧,李 贝,肖雪莲,童 闻,韩 笑,马 健
(四川锦欣妇女儿童医院检验科,四川成都 610000)
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原名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是世界上最常见的单基因遗传性疾病之一,是由于第11号染色体的β珠蛋白基因簇发生缺失或点突变导致血红蛋白链合成缺失或不足,从而引起的以贫血为主要表现的溶血性疾病。目前世界上已发现超过200种β珠蛋白基因变异,国内已报道的有46种突变型和5种缺失型。β地贫表型变化的严重程度与其β基因型相关,根据表型不同分为β贫血基因携带者、中间型和重型。重型β地贫的溶血和无效造血目前尚无确切有效的、普及的根治方法,患者只能依赖规律输血和应用铁螯合剂维持生命,如不治疗多会在青少年期死亡。造血干细胞移植虽为根治的主要方法,但手术要求高,配型难,费用巨大,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均带来沉重负担。面对这一世界公认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有效预防β地贫的方法是通过产前筛查,对筛查高风险的胎儿进行产前诊断,从而阻止重症胎儿的出生。β地贫高发于地中海沿岸地区及东南亚一带,我国地贫主要集中在两广、海南、福建及云贵川等南方地区[1-4]。四川成都地区作为地贫高发地,人群中β地贫基因携带率虽高,但流行病学调查、产前筛查及产前诊断工作才开始在基层普及。为了了解四川成都地区β地贫合并妊娠患者的表型与基因型特点,本文对2016年3月至2017年6月来本院建档并确诊为β地贫的孕妇进行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6月来本院建档并确诊为β地贫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8.0±4.5)岁,孕8~15周,均为汉族人。所有研究对象能自主表达意愿,并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排除缺铁性贫血及其他贫血疾病、严重器官疾病及严重精神性疾病。
1.2方法
1.2.1血常规分析 抽取受试者外周静脉血4 mL[乙二胺四乙酸(EDTA)抗凝]待检。所有标本在采集后12 h内用迈瑞BC-69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测,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
1.2.2碱性血红蛋白电泳 所有标本在采集后24 h内用海伦娜SPIFE3000进行碱性血红蛋白电泳检测,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
1.2.3地贫基因分析 所有标本在采集后24 h内用β地贫基因检测试剂盒(亚能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进行反向斑点杂交法基因检测分析17种常见β地贫基因[CD17、CD41-42、IVS-Ⅱ-654、β EM、TATAbox-28、CD71-72、CD43、TATAbox-29、CD27-28、CAP+40-+43(以下简写为CAPM)、IVS-Ⅰ-1、CD31、TATAbox-32、TATAbox-30、CD14-15、Int和IVS-Ⅰ-5],所有标本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
2.1320例患者各基因型构成情况 320例阳性标本中有306例单独β基因杂合突变和14例合并α地贫的β突变,分别分析如下。
2.1.1单独β基因杂合突变型构成情况 306例单独β基因杂合突变共包括10种突变类型,其中,占前3位的突变分别为CD17(101例,占33.01%),CD41-42(74例,占24.18%),IVS-Ⅱ-654(68例,占22.22%),前3种共占突变的79.41%;前6种突变(CD17、CD41-42、IVS-Ⅱ-654、β EM、TATAbox-28、CD71-72)占突变的95.42%。按基因型分成CAPM组、β EM组(简写为E组)、TATAbox-29组(简写为-29组)、TATAbox-28组(简写为-28组)、CD27-28组(简写为27-28组)、IVS-Ⅱ-654组(简写为654组)、CD41-42组(简写为41-42组), CD43组(简写为43组)、CD17组(简写为17组)和CD71-72组(简写为71-72组),共10个组。见图1。
图1 单独β基因杂合突变型构成情况
2.1.2合并α地贫的β突变型构成情况 14例合并α地贫的β突变中,有6种不同组合,分成6组,见图2。
图2 合并α地贫的β突变型构成情况
2.2各组碱性血红蛋白(Hb)电泳结果的比较
2.2.1β基因杂合突变异常带与A2值分析 在306例β基因杂合突变标本中,A2异常者为306例,其中A2值大于参考值上限(3.50%)的为284例(占92.8%),A2值小于参考值下限(2.50%)的为1例(占0.3%),未测得A2值的21例(占6.9%)。值得注意的是,未测得A2值的21例标本突变类型均为β EM,由于其出现异常带且异常带的位置与A2值位置太靠近,用本实验室现有方法无法区分,因此无法测得A2值,见表1。根据数据分析,E组均发生异常条带,此外,17组、41-42组、65组4、-28组、27-28组也发生异常条带表型。
2.2.2β基因合并α基因突变型A2值 14例合并α地贫的β突变标本中,A2异常者为14例,其中A2值大于参考值上限(3.50%)的为13例(占92.9%),A2值正常(2.50%~3.50%)的为1例(占7.1%),均无异常条带。见表2。
2.3各组血常规参数比较
2.3.1β基因杂合突变标本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分析 E组的MCV显著高于除CAPM外的其他组,-29组、-28组MCV显著高于654组、41-42组、43组、17组、71-7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3。
2.3.2β基因杂合突变标本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分析 E组及-28组的MCH显著高于除CAPM外的其他组,-29组MCH显著高于43组和71-7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4。
表1 β基因杂合突变异常带与A2值分析
注:-表示因技术原因无法测出
表2 β基因合并α基因突变型A2值
注:与E组比较,*P<0.05;与-29组、-28组比较,#P<0.05
图3 β基因杂合突变标本MCV分析
注:与E组、-28组比较,*P<0.05;与-29组比较,#P<0.05
图4 β基因杂合突变标本MCH分析
2.3.3β基因杂合突变标本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分析 E组MCHC显著高于-28组、654组、41-42组、43组、17组及71-7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5。
注:与E组比较,*P<0.05
图5 β基因杂合突变标本MCHC分析
2.3.4β基因杂合突变标本Hb分析 E组、-29组、-28组的Hb显著高于654组、41-42组、17组及71-7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6。
注:与E组、-29组、-28组比较,*P<0.05
图6 β基因杂合突变标本Hb分析
2.3.5β基因杂合突变标本其他情况分析 在306例β基因杂合突变标本中,仅发现1例CAPM型,MCV为90.2 fL,MCH为29.4 pg,MCHC为326 g/L,Hb为122 g/L,A2为2.41%。该样本无常规β地贫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血液学表现,在初筛的时候容易漏诊,值得注意。且A2的值不升高,与其他β地贫杂合突变明显升高不同,需要进一步了解原因。
2.3.614例合并α地贫的β突变标本其他情况分析 14例合并α地贫的β突变标本中,虽有6种不同组合,但由于标本数量较少,统计分析困难,以各项血常规指标区间分析:MCV 67.8~76.4 fL,MCH 21.2~24.4 pg,MCHC 307~326 g/L,Hb 94~119 g/L。该组标本均表现出血常规的小细胞低色素性,但贫血情况不明显,在初筛的时应注意。
地贫是临床常见的遗传性溶血性贫血,世界人口携带率约为1.5%,每年有20万以上的新生儿携带此基因出生。据报道,我国南方地区β地贫的平均携带率为1.00%~7.00%,而广西地区高达6.43%,四川地区携带率2.18%,各民族间β携带率有一定差异,海南黎族人群的携带率高达8.00%~11.60%[2]。近年由于社会发展人口流动,各区域之间人群携带率可能发生变化。
β地贫的基因缺陷以点突变为主,本研究检出的10种突变类型,均在国内已报道的46种突变类型中。其中,本研究中占前3位的突变分别为CD17、CD41-42及IVS-Ⅱ-654,前3种共占突变的79.41%;前6种突变(CD17、CD41-42、IVS-Ⅱ-654、βEM、TATAbox-28、CD71-72)占突变95.42%。这与重庆、两广、泸州、贵州、云南等地报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11],说明地贫的基因型分布有明显的地域差异。针对这些常见类型进行有效的婚前、孕前检查,可以有效降低重型β地贫患儿的出生率。此外,合并α地贫的β突变在此次研究中占比4.4%,此类孕妇虽然临床表型有所改善,但生产中型或重型地贫患儿的概率更大。因此,建议此类人群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地贫筛查、产前诊断,从而减少中型或重型地贫患儿出生。
目前血常规参数和Hb电泳被联合作为地贫筛查的重要指标。因地域差异各地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指标,但相同的是需排除同样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缺血性贫血(IDA)[12-13]。目前,我国推荐的地贫初筛标准为MCV<80 fL、MCH<27 pg[14]。然而,有研究发现地贫基因携带者中有MCV>80 fL的情况[15]。本次研究的320例β地贫阳性样本中,有19例MCV>80 fL,占5.9%。有13例MCH>27 pg,占4.0%。提示全国范围的地贫初筛标准范围可能稍窄,β地贫的人群携带率可能更高。行业内普遍将血红蛋白A2(HbA2)升高或血红蛋白F(HbF)升高或出现异常带作为β地贫发生的必要表现,因此,对Hb结果阴性的患者做出不携带此基因的判断。本研究结果发现,5例(占1.6%)β地贫杂合突变,其HbA2不升高甚至有1例低于正常范围。这提示仍然存在一些HbA2不升高的β地贫携带者,在做报告解释和遗传咨询时应该注意,对配偶一方已确诊为β地贫携带者的,另一方在做地贫初筛和确诊时更应多重考虑。另外,血液学表型与β地贫突变型别有一定关系,可以联合考虑。
四川地区的β地贫基因携带率较高,存在多种突变类型。应针对地区分布特点,开展常规的地贫筛查。对筛查阳性的病例进行针对性的基因检测,从而从患者优生优育的角度做好遗传咨询是防治β地贫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