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天聪
(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博士生,德国科隆大学管理、经济与社会学院联合培养博士生)
根据经合组织发布的36个成员国国家工作时长排行榜,德国以每年工作1 371小时,成为所有国家工作时间最短的国家,平均下来德国人工作日每天工作六个小时。就工作时间而言,德国人的工作绝对投入量并不高。那么,德国是如何取得世界工业强国地位的呢?其背后是否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带着这一困惑,我打算从德国生活的各个角落寻找答案,并努力寻找德国的“与众不同”之处,尝试揭开其奥秘所在。以前国人所熟悉的德国品牌包括汽车、厨具、文具等,但来到德国之后发现,德国人的可怕不仅在于享誉世界的品牌,更在于细枝末微处触手可及的产品。
德国窗户的设计令人叹为观止。以卧室窗户为例,通常由一扇小窗户和一扇大窗户组成,以玻璃为主、窗棱为辅的窗面设计,可充分保证采光性能。中国窗户基本都是向外推开,德国窗户则是向内拉开。据说主要有两点考虑,一是便于玻璃擦拭清洁,避免外推设计向外探身擦玻璃可能给人身带来的风险,二是德国人喜欢在窗台养花,虽从室内仅可看到花脊,但在室外却能看到花朵,漫步街头,随处可见锦簇花团、姹紫嫣红、争鲜斗艳。德国窗户上沿还可纵向小角度内倾,相当于在窗户上沿开了个大缝,这样既可以透风,又可以防雨,还可以防盗。
德国牙膏的设计也值得一提。不知您是否有过以下经历,当牙膏用过一半时,越往后用花的力气越大,而且通常到最后都会有残留。除非把牙膏拨开,否则很难避免浪费。德国牙膏设计的妙处在于真空设计,每次按压等量挤出,而且用到最后不会有丝毫浪费。
再来聊聊德国的鸡蛋。德国的鸡蛋鲜有散装,通常以6个或10个为一盒装入环保纸盒。包装盒上均贴有白色标签,清楚标示食用截止日期、存放温度以及鸡蛋尺寸大小等。每枚鸡蛋都有编号,相当于“身份证”,第1位号码表示饲养方式,包括露天散养、露天圈养、室内圈养、笼内圈养等,根据母鸡生活环境的不同决定鸡蛋价格。第2-3位号码表示鸡蛋产地国家。第4-10位号码表示产蛋企业以及饲养笼子号码。如此一来,鸡蛋只要存在质量问题,就能“顺藤摸瓜”追查到生产厂商。
最后来聊聊德国的矿泉水瓶。如今,垃圾分类在国内已经成为一股潮流。让笔者感到惊奇的不只是其垃圾分类之细,更是其背后所蕴藏的理念。德国垃圾循环利用率非常高,部分垃圾如矿泉水瓶并不用来卖钱,但可以取回预付的押金。德国矿泉水瓶一般印有回收标志,购买矿泉水的价格包括0.25欧元的押金。水喝完后,在超市有专门的退瓶机可取回押金小票,并可以凭借押金小票折抵购物金额或直接找收银员要现金。如此一来,大大提高了矿泉水瓶回收效率,甚至有人戏说,德国人无论走多远都会把矿泉水瓶带回超市。
从上述案例中,可以发现传统上对于德国产品高质量、高品质认识之外的东西。在笔者看来,可以将其归之为产品思维。产品本身虽没有思维,但却可以体现产品开发者的思维境界。比如,德国窗户设计所体现的用户思维、多功能思维;德国牙膏所体现的用户思维、环保思维;德国鸡蛋所体现的质量控制思维、环保思维;德国矿泉水瓶所体现的环保思维、理性思维。以上案例仅仅是日常生活的一角,但是借此仍可以观察到德国人产品思维力的强大所在。
来德国之前,印象中国人对于国外品牌的青睐多集中于奢侈品领域,而且消费者应属富人群体。真正来到德国之后,一个不同的感受是,固然有富人群体在购买奢侈品,但看到更多的则是对德国日常生活用品的购买,如奶粉、刀具、牙膏,甚至小到护手霜、泡腾片等,这部分消费群体以中产阶级为主。而且,多是通过“代购”渠道购买,中间费、运费等额外成本并未能阻挡国人的购物“热情”,德国一些本地商家甚至不得不专门贴出中文字样的限售标识(如奶粉限购)。由此可见,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的消费水平也在升级。在与德国人的交流中,他们无法理解的是,为什么中国人会千里迢迢来德国购买生活用品,这一略显随意的问题却让笔者倍感沉重!
答案不言自明,问题仍旧要回到产品上来。近年来,中国的消费水平大幅升级,但是产品却没有实现相应的转型升级,尤其是缺乏产品思维。曾几何时,中国凭借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丰富的物产资源而获得产品价格优势,并逐渐成为有名的“世界工厂”。从微笑曲线来看,中国处于产业链的“谷底”位置,主要负责组装、制造等低附加值环节,而技术、专利、品牌、服务等高附加值环节却牢牢掌握在西方发达国家手中。如今,随着劳动力成本优势的逐渐丧失,中国产品转型升级的压力愈来愈大。
对技术、专利、品牌、服务等高附加值环节而言,无一不需要产品思维的融入,而这恰恰是中国企业所缺乏的。笔者曾在做田野调查中了解到,一方面,企业不愿意创新产品,更愿意复制仿造;另一方面,即使有些企业会从职业院校购买发明专利,也仅仅是为了评选高新技术企业,买来也会“束之高阁”。
工业4.0的浪潮已然来袭,但是产品思维力的提升却是一个漫长过程,要补的课仍旧很多,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