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福疆
(江苏省邗江中等专业学校,江苏 扬州 225100)
教学主张是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教师的价值追求,也是教师的实践指南。“积极课堂”教学主张,是相对于传统职校课堂教学的一种新实践,是改变当前职校课堂教学消极现状一条新路径。“积极课堂”既是积极心理学理论在课堂教学领域的创新实践,又是针对重构职校传统课堂提出的新的课堂教学策略。“积极课堂”践行积极教育理念,通过积极教育行为,激发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学习,让职校课堂从消极走向积极。
当前,职校课堂单调、乏味、呆板、消极。学生学习消极:学习动机不明,自信心不足,自控能力差,缺少规范意识,自我效能感低,被动应付学习,厌学情绪严重。教师教学失策: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法单一;把学生当产品,把教室当车间。教师多是管制、管束、管控;学生则是厌学、恨学、逃学。[1]职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诸多消极状态,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
职校教师教学理念陈旧落后。部分职校教师仍然沿用传统教学理念,存在“教本位”和“普教化”的问题;过分突出教师主导作用,忽视学生主体作用。职校课堂大多以教师的“教”为主,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难以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教师常常只关注学生成绩,盯着学生缺点,无视学生发展;常常扮演着权威者,只关心课堂控制、课程进程,忽视学生的尊严和需要。
职校课堂教学环境沉闷压抑。第一,课堂环境缺少职教特色。当前,中职课堂缺少延展性,仍以教室为主,很少延伸到实训基地、厂矿企业,缺少仿真企业情境的实训基地;教学场所布置缺少专业文化氛围。第二,课堂教学心理环境消极。当前职校课堂中,没有形成民主平等、彼此信任的师生关系,课堂充满着训斥与改造;造成消极的课堂心理环境:冷漠、沉闷、紧张、被动。
职校课堂教学方法机械呆板。一是机械式教学。教师采取统一标准和流程进行教学活动,强调秩序性,重视确定性,压制了职校学生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二是灌输式教学。教师以“讲授”为主,很少考虑职校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少数教师的教案甚至连续用了好多年,完全是填鸭式、注入式讲课;学生对课堂没有归属感,以致习惯性上课走神;课堂上缺少互动交流和主动生成。
职校课堂教学评价单调片面。目前,对职校学生的评价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结果,轻过程;重学科考试成绩,轻综合素质评价等问题。教师是唯一的评价主体,忽视了学生自己、同学和企业师傅等多元评价主体的作用。评价内容多以理论知识为主,缺少实践技能、职业素养方面的考核。评价方式多以学生的成绩作为教学效果的唯一评价标准,造成学生经常遭受失败与挫折,逐渐形成习得性无助感。
“积极”一词在《辞海》中解释为:正面的,肯定的;意愿强烈,主动力行,跟“消极”相对。积极心理学主张研究人类积极的品质,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使人类走向幸福,其矛头直指过去传统的“消极心理学”。积极职业教育是积极心理学在职业教育领域的运用,是以积极、和谐和发展为取向,有目的、有计划地增进职校学生素质与幸福感的现代职业教育理论和实践体系。
职校积极课堂,是以积极职业教育理论为指导,从激发学生的积极因素出发,充分调动学生主体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促成师生幸福成长的课堂实践。职校积极课堂,是充满生机活力,激发学生生命的热情和学习的愿望,增强学生积极体验,培育学生积极人格的课堂;是学生体验到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的快乐,主动性和独立性不断生成、发展和提升的课堂;是以积极主动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以“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为核心,以和谐高效为目标的课堂。[2]
1.学生主动参与。积极课堂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生本理念,以学生为中心的核心在于力求学生学习本性得到充分发挥,亦即不受束缚、主动自发地投入学习活动。在积极课堂中,学生站在班级的中央,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能够得到有效的发挥。积极课堂通过创设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以及优化教学策略,使学生不仅追求学习的结果,而且注重学习过程的积极体验。
2.师生关系和谐。积极课堂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自然生态差异、个性特征和认知特点;要积极地投入情感,关心爱护学生,挖掘学生优点,激励学生自信;要学会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寻找自我、成就自我。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中心,而是以与学生平等的身份参与教学活动,指导、帮助学生学习;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角,他们在民主、宽松与安全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师生关系由过去的师道尊严转变为民主平等和谐。
3.课堂动态生成。积极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积极课堂不是机械地按预设思路教学,而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由教师灵活调整适度创新,生成出新的超出原计划的教学内容,使课堂处于不断生成的过程,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积极课堂中,教师应着眼于学生发展,创造任务型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探究、互动和交往中获取知识,发展个性;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因势利导,顺学而导,让课堂教学在动态中生成和发展。[3]
4.实现深度学习。积极课堂的灵魂是深度学习。深度学习不同于传统的浅表学习、机械学习,它强调学生的学习是由其内在动机所诱发,是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并能灵活应用。积极课堂中,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并在多向交互中建构知识,在多元生成中对知识进行质疑和反思,从而实现对知识的理解性学习和创新性学习,以致开发学生思维智慧,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教学理念引领教学实践。构建积极课堂,必须转变教师的传统教学理念、树立积极教学理念。积极课堂是以学定教的课堂,是融于生活的课堂,是动态生成的课堂。树立积极教学理念,应突出“三生”。
1.生本课堂理念。积极课堂是生本的课堂。生本课堂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生本课堂体现“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即依据学情,基于学生,为了学生,确定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和策略。
2.生活课堂理念。积极课堂是生活的课堂。生活是职业教育的源头。积极课堂中,教师要将教学活动置于学生现实职业生活背景之中,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捕捉生活素材、探究生活奥秘、解决生活问题,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
3.生成课堂理念。积极课堂是生成的课堂。生成课堂,是开放的、互动的、动态的、多元的课堂,倡导师生对话与建构的教学过程,重视挖掘鲜活的教学资源。教师应善于通过任务驱动、问题引领、矛盾建构等策略,让学生互动对话,独立思考,大胆质疑,自主建构,促进学生生命成长。
教学环境影响教学成效。在课堂教学中,影响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一切内外条件构成一定的教学环境,包括课堂物理环境、心理环境和教学情境。营造积极课堂环境,应突出“三境”。
1.课堂物理环境。一是创设仿真情境的实训基地。实训基地建设要与企业车间相仿,生产功能和教学功能兼备;同时,要创造条件,把课堂延伸到“厂矿、社区、田头”,实现理实一体,工学结合。二要打造具有专业特色的教学环境,通过布置黑板报、企业家寄语、优秀学生事迹、职业道德规范等,让职业文化进课堂,促使学生树立职业目标,激发学习动力。[4]
2.课堂心理环境。教师要眼中有人,心中有爱,赏识激励,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优化课堂心理环境的核心。教师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还要通过“创设合理目标,激发学习动机;创设成功体验,提升自我效能”来优化课堂心理环境。
3.课堂教学情境。教师应着眼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受到情境的感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教学情境设计应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教师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让学生在校园生活、社会生活和职业生活情境之中,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和有效的自主构建。
良好的教学方法能提升教学效率。行动式、体验式及混合式教学方法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诱发学习兴趣,促进动态生成,同时也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实效性。运用积极教学方法,应突出“三式”。
1.行动式教学方法。行动式教学即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以小组或团队为形式,以任务或项目为载体;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实现知识建构和能力提升。项目教学、任务教学、案例教学、模拟教学、角色扮演等,都属于行动导向教学法。行动导向教学法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职业实践为主体,以工作过程为主线,让学生在“做中学”,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2.体验式教学方法。体验性教学方法是指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认知特点,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不断产生新经验、新知识、新情感的教学方式。教师应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创设课堂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设计焦点问题,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体验。[5]
3.混合式教学方式。混合式教学是将在线教学和传统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的一种“线上”+“线下”的教学。教师根据具体教学内容,通过“慕课”“微信课堂”和“翻转课堂”等方式,实现线上、线下教学有机混合。混合式学习需要做到:线上有资源,能够实现对知识的讲解;线下有活动,能够检验、巩固、转化线上知识的学习。
教学评价指挥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对整个教学过程起到导向、检验、诊断、反馈、调节等多种作用。多元性、形成性和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能使学生得到鼓励和鞭策,促使学生不断提高。实施积极教学评价,应突出“三性”。
1.多元性评价。一是评价主体多元化。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同学互评、企业师傅评价等。二是评价内容多维化。评价内容包括学生的基本素质、文化素质和职业素质。三是评价方式多样化。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要做到书面考试与实践应用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2.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积极课堂中,教师通过观察、座谈、活动记录、问卷调查、学生自评、互评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能力、态度和合作精神等进行的持续性评价。以此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3.发展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关注学生的现在,更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性评价致力于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帮助和促进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发展性评价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淡化甄别选拔功能,关注“成长记录”,重视进步和变化,旨在促进学生不断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