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创新引领河北经济高质量发展策略研究

2019-01-29 21:45刘肇民郑红玲鲁丽丽司洁萌赵志勇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京津河北京津冀

刘肇民,郑红玲,鲁丽丽,司洁萌,赵志勇

(唐山师范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要遵循四条基本原则,其中之一就是“改革引领,创新驱动”,以形成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当下,面临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京津冀要缩小发展差距、疏解非首都功能、贯通产业链条、进行产业升级转型、共治生态环境,以真正实现协同发展,创新是重要支撑。对河北经济来说,要闯过结构调整的深沟陡坡,重组区域资源,必须摒除“等靠”的惰性,主动出击,靠创新破茧成蝶,打造河北经济的新版本。

一、河北经济及创新活动现状

(一)经济整体情况

河北省自然地理位置优越,东临渤海,内环京津,与京津两市共同构成环渤海经济圈的核心。京津冀地缘相近、人缘相亲、商缘相联、业缘互补,有着协同发展的先天良好基因。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三地将融合发展,同生共兴,这一区域也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目前,京津冀三地的经济总量将近全国1/10,是全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但是,从体系内部来看,京津两直辖市经济发达,河北与其综合实力相比,依然存在较大差距:

一是经济效率的对比。人均GDP更能反映出经济增长的效率和质量,反映出区域经济的综合实力。2018年京津两地人均GDP约是全国人均GDP的2倍,而河北省尚未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不及京津地区人均GDP的1/2。

二是城镇化率方面的对比。推进城镇化建设有助于城市群及区域经济发展,2018年北京的城镇化率为86.50%、天津的城镇化率为83.15%,而河北仅为56.40%,尚未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与京津相比,差距很大,二元经济结构的特征较为突出。

三是产业结构的对比。从三次产业结构占比来看,北京第三产业比较发达,比重达到81.0%,并呈高端化趋势发展,而天津、河北第二产业比重约为40.5%和44.5%,第三产业占比分别为58.6%和46.2%。对河北而言,尽管第三产业占比已经超过第二产业,但第二产业中钢铁、水泥、玻璃、煤炭四大传统产业依然占有较高份额,在限制产能、降低排放、提档升级等方面任务艰巨。

(二)科技创新活动状况

京津冀地区科技资源丰富、各类专业人才密集、科研投入大、创新基础好,各类研究所、研究中心和高校集中,科研成果颇丰,市场交易充满活力,是全国综合科技实力最强的区域。尽管如此,该区域创新资源共享不足,科技的辐射和扩散能力有待加强等问题依然突出。由于北京的创新要素密集程度远超全国其他地区,天津各项指标比全国平均水平稍强,但不如北京突出,河北则更弱,在京津冀地区创新要素对比情况如下:

一是科技活动投入上,北京2018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为1870.8 亿元,研发投入大约是全国的1/10,其研发投入强度高居榜首,占地区生产总值的6.17%;天津2018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为492.4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62%,也超过全国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平均水平;唯有河北2018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为499.7亿元,仅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39%,达不到全国平均水平。

二是从科技活动主体看,北京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超过天津和河北人员之和,比河北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2倍还多,而在高校研发人员数量大约是河北的3倍,该领域从业人员数量差距明显;从高技术产业企业经营个数看,河北位列天津和北京之间,但其利润总额却仅是北京的1/2,不到天津的6成,利润获取能力较弱。

三是从科技活动成果看,北京2017年国内专利申请受理数为185928件和国内专利申请授权数为106948,河北2017年稍低于天津的受理数和授权数,二者数量分别为61288件和35348件,约是北京的1/3;国外技术引进合同金额方面差距更大,2017年京津冀三地国外技术引进合同金额分别为274000万美元、98100万美元、26200万美元,与国际先进技术对接市场能力方面河北明显弱于京津两市。

从上面情况看,京津冀区域内发展落差比较大,在经济水平、产业结构,特别是区域创新方面看,河北与京津都存在很大的差距。但是,自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各级政府、各行业企业、各高校,都如火如荼,积极参与到协同发展的大业中,创新所依赖的公共基础环境逐步改善,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非首都功能的疏解以及交通、生态、民生等领域成效明显。

二、河北省创新驱动发展面临的机遇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背景下,伴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颁布实施、“互联网+”、“一带一路”、“冬奥会”等,都为河北省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好机遇。未来一段时间,河北要紧抓机遇、以创新培育新动能,实现高质量发展,加快建成富裕河北、美丽河北。

(一)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等是河北省面临的千载难逢的好机遇

2015年4月,中央政治局通过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这对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逐步调整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走内涵集约发展的新路径,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的新模式,促进三地协调发展大有裨益。雄安新区,对于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更是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这些国家层面的战略规划及相关配套政策都为河北发展带来千载难逢的好机遇。

(二)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是河北省弯道超车、跨越超赶的推进器

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通过充分发挥先进生产要素与原有生产要素的嵌入重组,能够优化产业链条,促进企业及产业发展的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促使形成经济发展新业态。这些新技术、新运营模式为经济社会的深度转型提供了新思路,为传统经济提质增效提供了更好的动力,在驱动创新、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崛起等方面提供了的更多路径,河北要抓住这个机会,实现弯道超车、跨越超赶,乘势而上,谋求更好更快发展。

(三)“一带一路”及河北自贸试验区给河北省对外开放提供了新天地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多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基建需求缺口巨大,需要大量投资,对钢铁、建材、铁路、能源等行业需求很大,而这些行业恰是河北的优势产业,其中钢铁、水泥、玻璃等优势产业又是过剩产能的产业。“一带一路”既给河北对外开放提供了新市场,也顺应了河北产业技术升级及过剩产能转移的需要。前不久,《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正式实施,涵盖四个片区的河北自贸试验区又是唯一一个跨省市、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核心的自贸试验区,这又为河北对外开放提供了广阔前景。

(四)“中国制造2025”是河北省制造业创新发展的新思路

2015年5月,国务院公布《中国制造2025》,提出要用新技术手段改造传统制造业,打造智能制造,这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作为工业基础较为雄厚、门类齐全的河北来说,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推动河北省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深入贯彻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是顺应时代发展、建设经济强省的必由之路。河北在光伏、高速动车、输变电装备、航空航天、船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煤炭机械、数控机床、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行业都具有比较优势,某些创新成果在技术上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已在市场形成较强的竞争优势。河北要依靠自主创新摆脱在产业中低端徘徊的局面,依靠创新驱动,推进产业融合,向高端、优质迈进,推动“河北制造”向“河北智造”、“河北创造”转变。

(五)“冬奥会”是河北相关产业跃升的加油站

体育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显著,冬奥会不仅能拉动冰雪经济,直接带动冰雪场地建设及设施供给,加速冰雪装备制造提档升级,还能够借力冬奥会,融合冰雪运动与健身、旅游、传媒等行业,带动旅游休闲、会展经济、健身娱乐等产业的发展,放大冬奥会的综合效应。值得注意的是,冬奥会除了运动员们比拼运动技能,更是展示一国科技含量的好时机。除了计时系统、造雪技术以外,环境治理设备、安防技术、通信技术、无人驾驶飞机、人脸辨识系统、新型滑雪装备等,都会彰显一个国家的技术水平。河北发展冰雪经济,要紧紧抓住举办冬奥会的有利时机,对接国内外先进的冰雪产品制造或冰雪服务企业,优势互补、融合发展,借外力加油助威,迎接新机遇。

三、以创新助力河北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政策协同走在前

要破解虹吸效应,疏解非首都功能,京津冀协同发展,政府相关政策要走在前,打破区域行政界限和管理机制条块分割,打通京津冀三地政策体系,促成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长效机制。要从高层建立健全政府对创新体系宏观调控机制,高站位统筹安排政策协同问题。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基础上,对财政税收、金融投资、创业就业、产权交易、人才流动、技术研发、土地政策等各个方面,进行政策的细化分解,以促进京津冀地区有利于协同创新的各种政策机制、技术成果等有效整合对接和有效配置。

(二)产业发展追高端

河北相对京津有着更广阔的土地和发展空间,凭借港口、土地、资源、区位、交通等优势,要善于挖掘自身潜力,释放传统产业的活力。一是加快农业科研体制与投资体制改革,完善科技成果的第一产业技术推广体系,逐步建成“环首都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带”,引领河北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二是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围绕钢铁、建材、电力、玻璃、服装纺织等传统型产业,通过市场机制倒逼进企业转型升级,通过技术创新,加大投入,转型升级,来挖掘企业的生产潜力。三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已具有一定规模和基础,要以科技创新助力高端装备制造业的跃升发展,带动河北制造与整体经济向高质量发展。四是借助新技术迎接产业跨界融合,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扩大优质供给,提升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三)取“京津长”补“河北短”

北京是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科技创新资源丰富,资本、技术、人才等资源充实,科技创新优势很明显,而创新力度不足是河北的 “短板”。由此加快补齐短板,就要借力京津科技人才辐射、承接京津的科技资源转移,搞好协同配套方面的深入合作。对河北来说,京津的产业转移不能无限制的进入,在着力打造承接首都疏解转移资源的环境条件、做好科技创新服务的同时,务必提高生态准入门槛,借鉴京津高新产业发展的经验,取长补短,促进科技成果落地转化,促进河北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四)资源共享、要素流动是关键

京津冀要协同发展,要素市场资源共享、要素流动是关键。第一,搭建信息平台,建立起互联互通的信息资源和成果资源。通过摸清三地科技信息资源,逐步提升科研设备、数据平台、知识产权等各类科技资源的共享和服务能力。第二,积极探索关键创新资源的共建共享机制,针对共同面临的热点、难点科学问题和产业共性关键技术需求,在重点领域探索开展实质性研究合作,对于某些外溢效应高的创新资源,探索共建共享的合作机制。第三,对京津冀重点实验室等创新资源进行整合,搭建科研人员交流与合作平台,组建京津冀地区科研团队,发挥各自优势资源,选取共同关注的领域,联合开展相关研究,推动三地重点实验室开放共享和产学研合作。通过创新要素的有效流动与共享,逐步形成创新驱动发展局面。

(五)创新要素投入要增加

河北在科技创新投入方面尚未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今后可以通过财政资金及科技创新优惠政策,引导企业增强研发资金投入,通过拓展融资渠道进一步化解投入风险。还可以通过构建新型科技创新投融资平台,尝试为不同成长阶段、不同规模的科技企业提供多样化的投融资服务,比如科技担保、科技小贷、科技保险等科技金融专营服务,以不同形式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技术创新。此外,科研创新,协同发展,人才是源泉,高端专家团队、中端科研团队、终端推广团队都要不断完善,对各类人才进行柔性管理、分层管理,配套合适的用人、留人政策,要为高端要素投入储备更多的人力资本。

猜你喜欢
京津河北京津冀
河北顶呱呱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慈善工作者文艺作品展示:韩京津绘画作品选
地方政府赶超行为对消除贫困的阻碍分析
地方政府赶超行为对消除贫困的阻碍分析
河北:西洋乐器畅销海外
孙婷婷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来自京津的游客
京津冀一化
养老“京津冀一体化”谨慎乐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