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梅
2018 年4 月,教育部发布的《教育信息化2.0 行动计划》指出,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和显著特征。高校课堂由于开放性强、知识面广、教师水平高,历来是信息化运用的主阵地[1]。教育信息化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政府、企业、学校、教师和学生等多重利益主体,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如何利用现有资源开展信息化教育,是一项具有重要价值的课题。微信平台具有渗透率高、使用免费、沟通快捷、交互灵活、功能丰富、永远在线等优势,目前已在现代医学教学中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微信(WeChat),是腾讯公司于2011 年推出的即时通信(instant messaging,IM)软件,支持跨电信运营商、跨操作系统平台(如Android、IOS、Windows 等),让用户免费快速发送文字、图片、语音和视频等多媒体信息,支持朋友圈、公众平台、微信支付等丰富功能。根据《腾讯公布二零一九年第二季及中期业绩》报告,截止2019 年6 月30 日,微信月活跃账户数达11.33 亿(注:含WeChat),微信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国民软件。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44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截至2019 年6 月,我国网民手机上网比例达99.1%,即几乎所有网民均可以通过手机连接网络。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2019 年4 月发布的《95 后手机使用心理与行为白皮书》显示,95 后日均手机使用超过8 小时,85%的95 后使用微信,55%的95 后最渴求学习类APP。从宏观数据及用户微观心理分析可以看出,微信在全国具有极高的渗透率,可以把微信作为教育信息化2.0的基础设施。如果利用得当,将产生极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推动教育信息化快速落地。
当前,微信已不仅是一个简单的IM 软件,而是一个功能丰富的超级平台。以日常医学教育沟通为例,微信有微信好友、微信群组、微信公众平台等多种方式,分别提供了私人沟通、小组沟通、公众沟通等机制,极大丰富了各种场景下的沟通渠道。微信凭借其渗透率高、使用免费、沟通快捷、交互灵活、功能丰富、永远在线等优势,已在包括医学教育在内的高等教育中广泛应用[2]。部分学者认为[3-6],微信将凭借强大的功能,打破传统教学各种的限制,建立互动式、移动式学习平台,促进学习资源整合和学术交流,可在医学理论、实践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提升现代医学教学质量;谢伟、李嘉欣等将微信平台与翻转课堂、混合教学相结合,发现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为教师提供更加高效、灵活的教学手段[7-8];梁宇、宋波等将微信作为检验医学的学习平台,学生能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反复进行观摩学习,在学习时间和空间上不再受限制,而且更容易被学生群体接受[9-10];吴遐、王笑颜等研究发现,将微信平台与医学教学结合,可以提升医学生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平,规范医务工作者行为,坚守法律和道德底线,和谐医患关系[11-12];何雷、陶芸等研究发现,微信平台可在临床实践中为上下级医师构建高效持久的沟通渠道,为学生和教师提供更加方便的互动,能够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对传统临床理论与实践技能教学起到有益补充,有利于地推动临床教学的开展[13-14]。
微信平台是一个虚拟化的教学平台,由于师生在时空上的分离,与传统教室面对面授课相比,微信教学对学生的约束力减弱了[13]。教学效果更依赖于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由于没有明确固定的授课时间,教师给出的教学内容是随机的,学生的学习安排也是随机的,学生的注意力客观上可能会被分散。教师给出一个知识点后,哪些学生已经进行学习,哪些没有,或者学习效果如何,暂时无法进行有效评估。此外,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在微信教学时,只有少数学生会及时进行互动或反馈,常常看到几十条“收到”等无用信息,犹如“噪声”一样将淹没有用信息。
部分微信教学内容陈旧,未随着医学实践的深入进行及时更新,与医学实践脱节。授课教师在医学实践中发现的有价值的案例时,往往会通过微信平台转发给学生。但由于教学内容的随机性,带来了知识的分散化,科学的严谨性也不足,即传递的知识内容不成体系[15]。最终结果是学生看了大量案例,但案例的理论基础是什么,案例之间的相互逻辑关系是什么,学生可能不明白,影响学习效果。由于部分授课教师信息化素养不足,分享的教学内容存在版权争议,比如超声教学中引用的大量图片和影像资料未标明来源,部分案例未对用户隐私进行脱敏处理,存在潜在风险[16]。
一般认为,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可分为3 个阶段:工具与技术的改变、教学模式的改变和学校形态的改变[17]。微信在医学教学中的应用属于工具和技术层面的改变,是局部改变,还未对传统医学教育产生颠覆性的改变。但目前部分院校过度依赖微信教学方式,忽略了传统教学手段的优势。比如医学实践课程,部分教师仅提供实践教学视频内容,未安排学生开展线下动手操作。以超声诊断为例,如果没有实际动手进行操作,就无法掌握正确的检查手法,学到的理论知识很快就会遗忘,后续工作中的超声诊断一半靠悟性,一半靠运气,可能会出现误诊或漏诊,影响最佳治疗时机。
在使用微信开展现代医学教学时,可从完善平台管理机制、规范平台内容运营和重拾传统教育价值等维度,将微信平台作为医学教学的辅助手段,开展O2O 教学模式,提升医学教学质量。
要做好平台的日常管理工作,让虚拟的平台发挥实实在在的作用。可以根据条件,设置教学秘书,辅助授课教师对微信教学平台的学习情况进行管理和分析。可利用Wetool 工具,采用社群管理模式,依据问题的争论程度、参与者的活跃度建立评价机制,对于积极回答问题及解决重要疑问的学员给予不同层次的积分奖励,该积分纳入到学习成绩评价中,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讨论过程中[15]。对于老师给出的知识点,倡导有价值回复,杜绝无意义跟帖,避免有用信息被淹没。针对时间精力有限的问题,授课教师可以设定固定的答疑或点评时间,便于系统性地对学生进行远程指导;某个学生遇到的问题其他人也可能会存在,能起到“点对多点”的传播效果,提升教学互动效果。
《礼记·中庸》说:“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在微信平台开通上线之前,首先应该组织专家学者及学生代表,对平台课程体系进行系统规划,制定平台运营路线图,包括平台的功能定位、服务对象、主要内容、知识来源、推送周期等,从源头开始高标准建设。其次,要做好知识的分类管理,可将专业课程分模块管理,具体案例则使用关键词打标签,避免知识分散化,方便学生系统学习。内容推送前,有专门人员对科学性、版权、隐私等进行审核,确保内容符合基本科学原理,有版权争议的明确素材来源,涉及患者隐私的进行数据脱敏处理[18];另外,要视内容保密需要,明确是否可以转发或扩散。要根据学员心理特点,丰富内容的趣味性,提升知识的可读性。总结起来就是“内容运营先规划,专业课程分模块,具体案例打标签、推送信息必审核、读者阅读有趣味”。
微信教学属于线上教学(online teaching),优点是不受课时限制授课灵活学习自由,缺点是不利于师生间及时沟通;传统教育属于线下教学(offline teaching),优点是师生面对面可实时互动探讨,缺点是课时有限难以展开。两者各有长处,也存在自身短板,可取长补短,开展线上线下O2O 教学。“翻转课堂”就是这样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主要方法是“学生先学,老师后教”,即课前线上进行资料推送和预习,课堂对疑难困惑进行辅导,课后持续跟进学习效果,实现课前、课中和课后的闭环管理,提升教学效果[16]。另外,要注意做好实践教学课程设计,比如在实操前可以先将实际临床案例提前推送学生进行学习,再与教学医院等实践基地合作安排学生实际操作,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结合起来,提升未来岗位的适应能力。
随着微信平台的不断发展,微信平台在现代医学教育中的应用也会越来越广。作为医学教育工作者,要紧跟技术发展趋势,将微信平台与传统教学手段紧密结合起来。同时,要注意技术的两面性,警惕微信平台虚拟性特征,避免学生精力和时间分散,要让学生认识到微信只是工具,微信应服务于学习,而不是学习受控于微信。只有这样,医学教学质量才会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