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蓬莱第一中学 孙旭峰
贯彻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阅读能力是数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数学这一门学科中,数学符号语言抽象性强,概括性高,如果缺失应有的数学阅读与表达能力,则会影响到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因此关注高中生数学认知结构的形成,培养高中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对于提高高中生自主学习意义深远.
数学阅读能力往往容易被忽视,尽管多数高中生认同数学阅读,希望能够提高数学阅读能力,改善数学阅读方法,但从实际中来看,男生的数学阅读兴趣要高于女生,但认真度不足.随着年级的升高,对数学阅读的认知越来越深刻;数学成绩差异大的学生之间,数学阅读能力也存在较大差异,成绩好的学生数学阅读能力要明显高于成绩差的学生.分析这些问题,发现原因归结于四个方面:一是平时教师忽视对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多数情况下,数学课堂注重对数学知识的讲解,而数学阅读材料相对匮乏,学生缺失数学阅读兴趣,因而降低了数学阅读能力.二是数学阅读分配的课时不足.大多数课堂以学生听课学习、课下练习为主,而阅读预习、阅读复习不多,很多学生只阅读数学教材,很少有学生阅读数学读物.三是缺失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多数学生认识不到数学阅读的重要性,对数学阅读的方法不了解,疏于制定阅读计划,在阅读数学材料时不爱做标记,且很难主动阅读、主动反思、积极总结.四是对数学符号的阅读理解能力偏低.对数学文字、符号、图表等阅读理解不足,难以实现阅读素材向数学逻辑的转换,导致“看不懂题”问题突出.
在高中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上,首先要对不良的阅读习惯进行纠偏和改正.很多学生忽视数学阅读,未能抓住数学材料的主旨,对材料中的题设条件、解题目标把握不准,而这都与不良的阅读习惯有直接关系.为此,着重从三个方面来纠正.一是锻炼学生“说题”的习惯.对于说题,就是在数学材料阅读完后,能够用数学语言复述材料内容,提炼出有价值的数学信息.同时,在说题时,还要结合阅读材料,梳理解题思路,细化解题的步骤与方法,增强学生对数学语言的表达与理解能力.二是养成良好的批注习惯.在阅读数学材料时,要注重对题设信息进行提炼,如对数学量进行圈点,对相应关系进行标记,对不懂的地方做记号等.同时,在阅读数学材料时,还要反思过去常犯的阅读错误,并结合题意对照先前所学的数学知识,总结出有哪些共性和不同,将数学材料真正读透、读懂、读会.三是注重多种读法的综合运用.如粗读与精读的结合,再读与多次阅读的结合.概念是构成数学的基本内容,如对于数学中的概念,一些学生对概念阅读不够,导致无法准确理解并把握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例如对于“等差数列”概念,我们强调三点:一是从第2项起,避免学生作差时遗漏前面的项;二是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值,要体现顺序性,且为相邻两项;三是同一常数,体现了等差数列的特点,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值为同一常数.只有把握了这三点,才能判断这个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通过多种阅读方法的运用,了解到题设的基本信息,把握好重点词句的数学意义,特别是推敲相关的数学概念、定理,在阅读中找到问题的所在或提出质疑;结合再读、反复阅读,加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为实现新旧知识衔接创造条件.如,对于高中数学中的定理、公式、结论的阅读,一些学生张冠李戴,无法准确地分辨出不同定理的适用条件,导致解题混乱.比如对于a、b、c成等比,则有b2=ac,对于该命题,其逆命题成立吗?很显然,逆命题是不成立的.但对于学生而言,教师在讲解时,要让学生真正搞明白“逆命题”的特点,帮助学生构建逆向思维,提高数学阅读效率.通过精读和复读,细致推敲材料中的数学意义,尝试寻找不同的解题思路,把握阅读材料的层次,为灵活解题奠定基础.也就是说,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宏观把握题设信息、细化解题方法的基本前提.
在发展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阅读训练,结合数学阅读材料,强调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让学生从数学阅读中,逐渐增强阅读能力.事实上,在阅读数学材料时,学生需要从数学阅读中筛选信息,挖掘数学意义,教师要突出阅读训练的多样性,丰富学生的数学阅读体验.如在课前预习与课堂数学阅读中,课前预习与课堂阅读目标不一样,教师要根据两者的差异,向学生推荐不同的阅读方法,并充分发挥课前预习与课堂阅读的功能,做到相互补充、张弛有度.在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上,教师要在课堂上多指导阅读方法,增进学生对数学阅读方法的理解和运用.在课外阅读中,要注重数学阅读内容上的拓展与延伸,扩大学生数学阅读的视野.在教师指导与学生自读上,要认识到数学阅读能力的渐进性、长期性的特点,从而给予学生有梯度的阅读训练,并指导学生从数学阅读中把握要点,分阶段巩固提升,逐渐强化学生的数学自读能力.比如对数学术语、符号的学习,一些数学术语抽象性强,在理解时教师要让学生联系实际课例,分析每个字词,全面感知数学术语.如直线l1与l2平行,其数学符号表示为l1∥l2,如果转换为集合语言,则应该表示为l1∩l2=Ø;还有,函数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在解题中的应用较多,因此在讲解函数概念时,可以将函数比作一台机器,定义域比作原材料,值域比作产品.另外,对于一些约定的数学符号,我们可以进行符号释义探析,让学生明白数学符号的来源.如C表示为圆周长,英译为Circumference,r表示为圆半径,英译为radius,D表示为圆直径,英译为Diameter,∀表示为任意,英译为Any,∃表示存在,英译为Exist等等.通过对符号意义的解析,加深学生的理解和应用.
对于高中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教师要注重实践指导,以集中与渗透相结合的方式,在课堂上以数学阅读训练方法为指导,对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进行渗透指导.通常在例题、习题的讲解中,要关注学生的数学阅读训练.例题本身具有完整严密的解答过程,教师要让学生尝试自主阅读,理解题意,寻找解题思路,再结合教材解答进行对照比较;也可以通过学生交流的方式,对数学知识点、数学解题思想进行反思,来检验解题是否正确.面对解题方法,反思该解法有何特征,是否可以概括出通性通法.在解完题之后,可以从三个方向进行变式反思.一是弱化条件,将结论推广至一般情形;二是强化条件,将结论作为特殊情形;三是在原有结论的基础上进行发展性推广.如对于平面几何中的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则可以推广至空间几何中特殊三棱锥的勾股定理,从而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视野.弗赖登塔尔提出:“符号化给数学理论的表述和论证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掌握形式化的语言,除逻辑学家外,恐怕不会有相当多的数学工作者真正熟悉这种语言.”对于高中生,在强化数学阅读能力的过程中,还要注重对数学语言的互化训练,如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的互化.文字语言以揭示问题为主,而图形语言较为直观,符号语言易于书写,便于表达,但却存在抽象性,难以理解.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从多种数学语言的转换中进行互化训练,进而发展数学素养.
总之,数学阅读能力的养成,要注重阶段性.在初期,教师要引领学生学习标注,概括数学问题;接着,要指导学生找出关键字词及概念,并归纳数学阅读方法;再次,要深化阅读训练,增进数学语言的转换能力;最后,多总结归纳,帮助学生内化阅读方法,提高解题效率.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