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大型仪器共享平台反哺中医本科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19-01-29 06:34:26贾连群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2期
关键词:仪器创新能力人才

冷 雪 王 莹 贾连群

(辽宁中医药大学中医脏象理论及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辽宁 沈阳 110847)

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的步伐,需要培养一批拔尖创新人才,并要促进科研与教学在大学教育中的互动,实现真正的创新人才培养[1]。对于现代医学的发展,跨学科、多交叉、网络综合是医学未来发展的趋势。当前,中医医学人才培养多以课堂讲授为主、实验验证为辅、师承教育为主要特点的培养模式。中医学生的科研实验思维较弱,动手能力有待提高,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将科研、课堂、网络、中医文化融为一体,利用中医学的特点打造新的教学培养模式。我们探索利用高端科研平台的优势反哺教学活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将大型仪器共享平台优势与中医课堂、网络媒体相结合,体现科研在中医学中的创新价值,实现科研平台大型仪器反哺教学,进而实现科教融合的目标。因此,本文以大型仪器共享平台为基础,探讨科研反哺教学带来的新视角和机遇。

1 传统中医教育改革的契机

传统的中医药教育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其经过了世家传承、师徒教育、学校教育、讲学论辩、自学成才[3]等几大模式。中医传统模式对中医文化教育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对多学科多角度之间缺乏联系,课堂虽然逐渐从教师为主导变成学生为中心,但学生在科研创新能力上还有一定差距,学生始终注重成绩。实验课程作为主要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形式依然比较单一,不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全面深化教学改革、利用科研平台的优势和特点,反哺教学,构建有利于医学人才脱颖而出的全新系统化教学模式,形成高素质中医人才的培养模式和教学特色,既是推进现代化事业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医大学科研性与教育性的统一。如何更好的利用大型仪器平台,将平台丰富的科研资源转化为新的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资源,促进中医院校大学生科研思维的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中医类人才的质量是推动中医类院校教育改革的契机。

2 大型仪器共享平台建设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内涵联系

建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中医药大学必须根据中医药发展的特色,建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改变传统的以中医系统传授既有知识为主的教育教学体系,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以教师为主体、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依托的人才培养旧模式,建立融知识传授与科研探索、创新能力培养三者合一的学校与社会互动、国际与国内结合的研究型大学的本科高素质创新人才[4]。对于中医药院校的学生来说,更多实践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学校教学模式的改革、课程的设置以及课外活动的设立。中医药院校应更加尊重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切实为学生提供新的教学模式,发现和挖掘学生的潜能。

自2012年起,学校以教育部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为契机,整合全校优势科研力量,成立了重大科研平台,建设大型仪器共享平台,共享大型仪器设备。中医学基于经典而传承,源于实践而创新,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中医思维和临床实践能力,突出培养其中医传承能力和创新能力。平台目前以实验室为依托,有效利用资源,不断探索开放共享、协作创新机制。先后开展大学生走进科研系列活动,每月举办一次“大学生开放日”,开设“科研常用仪器入门指导”选修课,发放大学生科研需求调查问卷,举办科研相关知识的学术讲座与技术培训等活动。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十余项,并成立“辽宁中医药大学大学生创新研究基地”。目前实验室已成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基地,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 以大型仪器共享平台为基础创新模式

3.1 以大型仪器共享平台为依托,构建系统性、层次化实验课程体系模式 系统层次化实验课程体系改革一直都是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是探索新形势下实验教学改革的基石。利用科研平台的开放性特点与优势将“实验课堂-理论课堂”的课程整合,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科研平台结合中医特点,设立 25个实验功能区。利用实验平台的互动性、开放性、打造新的跨学科、跨年级、跨专业的系统层次化实验课程体系。探索建立新的实验教学模块体系——“多模块+层次化”的培养模式,以实验教学中心为主导,重组实验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设立开放式、探究式科学研究模式,增加综合性、开放式、互动式实验研究项目。摒除以中医传统专业教育为中心的课程设置,确保既传承中医文化理论的精髓,又汲取以实验创新能力培养探索模式中的合理成分,淡化学科界限,促进多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提高学生对科研的热情,以及为未来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打下基础。

3.2 以大型仪器共享平台为依托,引入实践教学平台,丰富中医文化教育 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研能力是最直接、最重要的措施,也是科研试验平台反哺教学的重要途径。同时,科研实践内容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克服了课堂教学与实践环节脱节的矛盾。通过推动科研活动与教学活动联动,依托平台内承担的“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众多科研项目,将科研最新成果和最新试验项目转化为实践教学内容[5]。大型仪器共享平台现分为三大平台,心脏象、脾脏象、药理研究平台,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为科研起点,并将学生课堂与三大研究平台相结合,利用平台科研仪器设备的资源优势,将中医心脾脏象文化理论、前沿性专业学术思想、观点以及目前专业领域最新的学术理论融入中医教学中。通过参与不同科研项目,将综合性、创新性试验内容进行整合,推进临床技能的实践。将科研创新融入临床实践中,建立心脏象实践教学平台、脾脏象实践教学平台、药理研究实践教学平台,以项目、活动为引导,教学与实践相结合,跨学科、跨专业、跨年级相融合,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和人文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深化中医文化教育。同时加强对平台教学人员的整合,建立新的科研实践指导教师制度,对学生起到指导和帮助的作用。

3.3 以大型仪器共享平台为依托,建立互动传媒创新平台 对学生创新创意的培养,需要学生热爱中医文化、热爱探究,致力于让更多的学生理解科技与文化,爱上创新与创造。并根据大学生不同年级的特点,建立互动传媒创新平台。

3.3.1 利用新网络、新媒体的传播特点,建立微课学习平台 建立科研平台微课程网络互动平台,微课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境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教学模式。微课具有时间短、内容精、模块化、情景化、半结构化等特点[6],不受时间地点限制,更好地激发学生对科研创新的兴趣,结合线上线下互动的特点,让学生独立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选择上课时间,通过课堂理论知识找到相关对照的科研微课堂,让学生们在没有拘束的规则下,自由思考。而再现某个知识点,是理论和科研课堂的再补充。

3.3.2 利用网络互动平台的特点,打造线上线下互动讨论平台 建立教师-学生互动平台,打造线上互动、线下头脑风暴平台,定期举办头脑风暴科研讨论平台,学生可根据兴趣和不同方向,找到自己的兴趣小组,参与定期讨论。同时可与相关教师进行互动讨论,从而促使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方位大胆地展开想象,尽可能地标新立异、与众不同,并提出独创性的想法。产生诸多的新观点和问题解决方法,使参加者更加自信,可发现并培养思路开阔、有创造力的人才。

3.3.3 利用信息化建设系统提供科研平台网络服务 利用信息化建设系统,建立网络共享平台,提供查询预约登记使用、处理现场预约,接受学生的咨询和建议等服务来建立大型精密仪器设备运行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学生互动窗口,每日提供科研前沿信息,建立微信互动平台,设立微信公共账号,及时发布最新实验室信息等服务活动。

4 以大型仪器共享平台为基础反哺中医教学模式的意义

大型仪器共享平台是创新能力培养的重地,科研实验平台与教学结合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高校育人的重要目标,是社会进步发展的需要。科研平台对于开展创新性科研活动、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7]。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相关联,“科教结合协同育人”的教育理念将逐渐成为大学教育改革的新风向[8]。中医药院校要结合自身特点,遵循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积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创新人才培养的孕育和成长提供丰沃的学术土壤。利用科研平台反哺教学的作用,加强中医院校学生创新思维的训练以及医学临床技能的探索,促进实践教学的开展,加快科研网络平台的发展,促进线上线下的互动。有助于中医学生了解传统中医文化,同时能利用科研试验平台学科交叉融合优势,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5 小结

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平台科研活动,不仅培养了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思维和严谨勤奋的科研态度,而且可以促进现有知识的理解、知识面的扩大、知识结构的建立,对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团体协作能力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要充分发挥科研平台资源优势,建立良好的科研反哺教学机制,推进教学模式的改革,完善实践能力的培养,利用好网络互动平台,将科技前沿知识和优秀成果融入教学过程,这是利用大型仪器共享平台反哺教学的重要举措和有效途径。

猜你喜欢
仪器创新能力人才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人才云
英语文摘(2022年4期)2022-06-05 07:45:02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化工管理(2021年7期)2021-05-13 00:44:44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信息化建设(2019年2期)2019-03-27 06:23:58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商周刊(2018年13期)2018-07-11 03:34:10
留住人才要走心
商周刊(2018年10期)2018-06-06 03:04:09
“人才争夺战”
商周刊(2018年10期)2018-06-06 03:04:08
我国古代的天文仪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