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课堂新模式在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9-01-29 06:34:26毛思思雷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2期
关键词:妇产科微课知识点

毛思思雷 磊

(1 湖南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2016级,湖南 长沙 410208;2 湖南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8)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如何培养提升医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越发重要和紧迫。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这门学科概述了妇产科学中西医基础理论和诊疗特点,囊括了中医和西医的知识,是一门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实践性的一门临床科学。然而,中、西医知识繁多,教学课时有限,给这门课程的教学带来了巨大挑战。如何在有限的课时之内既能让学生掌握、巩固、强化中西医妇产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临床实践操作技能,是教学中一直在探讨的问题。

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互联网+”的行动计划。自此,互联网全方位融入到人们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互联网+”课堂新模式[1]又叫做“翻转课堂”,从英语“Flipped Class Model”翻译过来的术语,它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学生在上课前自己通过在网上浏览教学视频或者搜索教学资料来进行预习,课上通过与教师及同学之间的互动讨论来解答课前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从而掌握所学知识。这样一种将传统的课堂教学内容及时间地点进行翻转的方式被称之为“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是临床科学的重点课程,因此将课堂新模式应用于中西医结合妇产科教学中,是未来医学人才综合能力素质的培养以及提高教学质量必不可少的教学模式。本文通过总结课堂新模式在中西结合妇产科学教学中优势的基础上,从多个角度分析其在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课堂中应用的可行性。

1 传统教学模式的方式及缺点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满堂灌”的方式讲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为主,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教材,讲授完后提问,课后布置作业。评价则以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加平时出勤成绩、实验成绩等组成。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虽然教师目前讲授知识以PPT课件的形式为主,但课堂讲解也大多是教材内容的简单堆砌,讲课方式也只是对照课件的解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知识点繁多、课时少、时间短,教师在课上与学生互动少,授课方式单一,无法引起学生的听课兴趣,学生课上无法提问。大学时代,课后教师与学生之间很少有时间接触,无法解答学生的疑惑。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中的临床操作技能因涉及到女性的隐私,没有实践操作,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容易导致学生理论知识不扎实,临床操作技能不熟悉,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时代的需求。

2 课堂新模式的方式及优势

课堂新模式以学生自觉主动接受知识为主。在院校、医疗机构的政策扶持、硬件建设和技术支持下,教师从每个疾病的各个知识点入手,将各个知识点的内容制作成教学视频上传至微课上,突出重点知识,学生在课前自主上网查看相关教学视频预习功课,且视频的各个知识点讲解之后有相应的题目,只有答对之后才能继续进一步观看下一个知识点的讲解视频。遇到知识盲点可以及时通过平台与在线教师及同学讨论解答疑惑,也可在课堂跟教师、其他同学互动寻求问题的解答。比如讲解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中“异位妊娠”这一知识点,可以让学生课前自觉观看微课视频,学生结合微课中的真实案例给出诊治的思路,并让学生思考引起停经阴道流血的疾病有哪些?如何鉴别?学生根据相关问题上网搜索资料及搜查课本等图书资料,在课堂上给出自己的答案,同学之间可互相补充,疑惑之处可互相讨论,最后由教师引导并总结。这种教学模式,更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及临床思维能力,而不是局限于书本知识的死记硬背。微课视频在网上可以长期保存,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自由安排学习,且课外可以快进、暂停、后退、重复观看教师的视频讲解。视频制作过程中运用动画、3D效果等表达方式,使枯燥的学习内容变得生动丰富,这种方法可以很大程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理解和掌握重点。

3 课堂新模式中对教师的要求

3.1 教师应提高自身教学能力 课堂新模式中[2]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教授者,更要去引导学生如何运用知识。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专业性强,每个疾病可分割成层次深度不同的知识点模块。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知识点模块承前启后的衔接关系,兼顾课与课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在循序渐进中学习。若课堂上讨论的问题涉及到后面的知识点模块,教师应对不同问题进行针对性、有效性、快速性的解决,将教学过程的个性与共性统一起来,避免对今后的学习构成潜在性阻碍[3]。这就需要教师自身专业知识扎实,并且在教课之余,也要时常吸收更新的医学知识充实自身。创建教学视频前,应根据所讲解的疾病知识点,搜集真实病例以及搜索相关文献等素材,且内容层次要明确。视频内容的教授形式可以多样化,例如在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教学中,可将所讲疾病与临床真实病例相结合的形式制成微课视频,上传网上供学生观看。在教学之余也可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通过微博、微信群、朋友圈等方式与学生分享交流及探讨,对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增进师生感情有重要作用。

3.2 教师应提高制作视频的能力 视频是否形式有趣,内容简洁明了易懂,也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在闲暇之余,应参加视频制作的学习课程,学习制作可视化程度高的视频资料。随着课堂新模式的推广,各学校及学习机构为微课提供平台及技术支持,还可组织微课视频大赛或号召组织征集优秀的微课教学视频供教师之间的互相借鉴,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及制作视频的能力,制作高质量的视频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视频的知名度和关注度。

3.3 教师应注重因材施教 一个课堂内,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习过程中的个体差异。这就需要教师掌握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从学生知识理解的需求愿望着手,制作不同的视频供学生选择。教师可通过督促跟踪学生在课前预习其推送到平台上的教学视频,及时在线与学生交流解答问题,也可收集总结学生的提问,在课堂上予以解答,课后再针对学生个人的学习情况布置家庭作业,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巩固知识,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习效率,真正实现个性化教育。

4 课堂新模式中对学生的要求

4.1 课前自主预习知识 课堂新模式是否能提高教学质量,与学生是否能自主学习有着必然联系,因此,对学生自觉性及自控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将教学视频上传至网上,微课上有丰富的教学视频资源,学生应在课余时间根据自身掌握知识的情况自觉上网选择视频观看,在观看的过程中遇到知识难点或不懂的问题,可自行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并在线与教师及其他同学讨论寻求解答,或在课堂上寻求答案。

4.2 课上积极参与互动 学生可通过课前预习学到的知识在课堂上的互动环节来理解消化及加深印象。例如在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学习的课堂上,从学生在预习中记录的问题为起点,教师与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讨论解答学生的疑惑,然后在学生所提的问题基础上再提出具有更高意义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并讨论交流解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使学生在独立思考以及与团队的知识碰撞中消化和掌握知识。

4.3 课后及时巩固知识 通过前两个阶段所学知识,只是形成了短时记忆,需要课后及时归纳总结所学知识并反复记忆。学生通过完成教师在网上布置的家庭作业巩固知识,教师也可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打分并进行针对性的讲解,便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也清楚自身的薄弱环节,实现班级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4]。

5 结语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以学生为中心、与时俱进的课堂新模式在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教学中已成为改革的必然趋势,能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培养临床型、实用型的医学人才。

猜你喜欢
妇产科微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10:22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5:06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活力(2019年17期)2019-11-26 00:43:00
要看妇产科医生了 我要准备些什么?
妈妈宝宝(2017年4期)2017-02-25 07:01:18
关于G20 的知识点
超声诊断妇产科急腹症72例临床分析
妇产科阴道不规则出血治疗探讨
中外医疗(2015年5期)2016-01-04 03:5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