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OC时代高校基础写作混合式教学模式探析

2019-01-29 06:25莫小红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写作能力基础考核

莫小红

(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湖南湘潭411105)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在线学习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青睐。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lass,MOOC)(简称慕课)逐渐在全球各大高校推出,互联网+教育成为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新路径。近五年,MOOC在我国迅速发展,清华大学学堂在线、爱课程网中国大学MOOC、优课联盟、上海高校课程中心、超星慕课、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网易云课堂、淘宝同学平台、果壳网相继推出MOOC课程,这种网络视频公开课程规模大、受众广、课程内容精良、服务支持多样,为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提供了资源。

写作既是运用语言文字记录生活与思想的重要方式,又是交际与交流的重要手段。美国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认为:在这个文字越来越密集的社会,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读写技巧。近年来,国内外不少高校将基础写作设为各个专业的必修课,课程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而目前我国高校的基础写作教学仍流于理论讲授,缺乏前沿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因此,借助MOOC平台改革基础写作教学模式以适应时代需求势在必行。

一、MOOC时代高校基础写作面临新挑战

1.开放的在线课程冲击传统封闭课堂

MOOC是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数字海啸”“其运作模式已在根本上开始触动传统高等教育的根基,将引起大学的重新洗牌,最终形成全新的大学格局。”[1]相对于高校传统教学固定的授课时间、授课地点、封闭的课堂,MOOC有其自身的优势。MOOC多为名校、名师或名师团队授课,师资优质、课程设计精良,吸引了不少慕名选课的学生;MOOC视频短,多为8-15分钟,学习者可以自主安排学习时间,自我调控学习环境,随时随地听课,使用方便自由;MOOC平台可以记录学习轨迹,辅助数据分析,进行社区交流,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封闭性和教师主体地位,构建开放的、多元的、多主体的合作式教学模式,很受学生的青睐。截止至2018年4月,我国上线慕课数量已达5000多门,高校学生和社会学习者选学人数突破7000万人次,逾1100万人次大学生获得慕课学分。[2]就基础写作而言,相关的MOOC就有“文学创意写作”“应用写作”“应用写作技能与规范”“写作与交流”“写作理论与写作训练”“公务写作与处理”“写作:思维创新与有效表达”等,选课人数达6万多人次。这些MOOC课程一方面使基础写作教学不再是封闭的、孤立的课堂,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移动智能产品便捷地获取课程资源;另一方面,在线开放的教学平台将学习者从传统课堂教学中转移出来,必定对传统课堂造成冲击。

2.多元教学内容挑战固定教材的演绎

传统的高校基础写作教学,一般选用固定的教材,配合教材内容教师适当补充范文,供学生欣赏、模仿。由于教材对写作理论知识如聚材、构思、表达、公务文体写作等宏观介绍多,针对具体问题的微观分析少,所以基础写作教学往往实用性不强,多为条条框框的讲授,忽视了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另外,教材更新速度普遍较慢,案例选择相对陈旧,最新的文学作品、通讯报道、影视评论,近年诞生的新型文体如“申论”“微博”“微信”等未能及时纳入教材体系,所以写作教学往往与写作实践相脱离,不利于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

MOOC时代的来临,单一的基础写作教学内容瞬间变得多元化。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幕课平台,引导学生阅读相关作品,将理论知识教学与阅读经验相结合,增进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可以通过幕课平台的视频、音频、课件等多媒体形式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建写作交流平台,让学生自由写作,畅快交流,在实践中切实提高写作能力;还可以建立相关链接,与新浪微博、中国作家网、公文写作网等网站链接,品读最新推文,了解写作动态,开阔学生视野,拓展学习内容。

3.交互性学习颠覆“讲授+练习”的传统套路

基础写作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受课时及其他条件的限制,传统的基础写作教学以“理论讲授+写作训练”见常,课上老师讲授写作理论知识、分析经典案例,课下学生进行写作训练。这种“讲授+练习”的教学模式多为教师讲,学生听,然后照着做,不利于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扼杀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真正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MOOC的出现颠覆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固有模式,打造出一种全新的交互性教学模式。首先,MOOC用教学平台代替传统固定课堂,用视频、音频、文字材料代替传统教材,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选择重复某个片段,也可以自由延时或暂停,构建了一种尊重学习者意愿,自主选择的全新教学模式。其次,MOOC将社区概念引入学习中,学习者可以通过发帖实时提出课程学习中的问题、困惑,获得教师和其他学习者的帮助;也可以在网络社区中进行相关研讨和交流,通过各种观点的交流与碰撞,使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相互启发,获取新知,获得灵感;学习者还可以将自己的习作、作业发布在网络社区中,获得老师和其他学习者的评点。这种交互性学习打破了传统“讲授+练习”的格局,教与学的界限不再那么分明,“教师不再居高临下地灌输知识,更多的是提供资源的链接,实施兴趣的激发,进行思维的引领。”[3]学生摆脱了机械接受的被动状态,探索知识、发现问题、寻求解答,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发挥。

二、混合式教学对传统基础写作教学模式的重构

实践经验告诉我们,MOOC学习优势明显,但也有其自身的缺陷:辍学率高,所学知识缺乏系统性,无法完全取代传统课堂教学。因此,融合传统教学与 MOOC学习优势的混合式教学(Blended Learning)这一新型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混合式教学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既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4]混合式教学对传统的基础写作教学无疑是一种重构。

1.教学观念的重构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教师的教学观念直接影响教学行为、教学效果,加拿大著名教育家迈克尔·富兰指出,“教育变革的成败取决于教师的所思所为,事实就是如此简单,也是如此复杂。”[5]受认知主义教学观念的影响,传统的基础写作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强调教师的教,通常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活动各个环节,教学内容选择、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进度安排、课堂提问……大多是教师拥有主动权,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老师讲,学生听”是课堂的主流模式。随着网络在线学习的广泛流行,教师迅速退居后台,“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被“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念替代。“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逐渐成为主流学习模式。这些教学观念一味强调学生的学,而往往忽视了教师的教。

混合式学习结合了传统课堂面授与新型在线学习的优势,将两种相互冲突的教学观念进行重构,强调学与教并重,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结合,既重视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充分发挥,又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充分展现。在这种“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观念的指导下,基础写作教学一改偏重理论讲授的做法,加强写作实训,加强写作教学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倡导实用写作、日常生活写作、创意写作,使基础写作教学真正发挥了它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指导意义。同时,教师、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交互主体,师生关系明显改观,老师不再是讲坛上不可冒犯的权威、知识的化身,而是在民主、平等、互动、对话的新型师生关系中与学生共同探索未知,是学生知识构建的促成者、信息的咨询者,学生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意义的主动构建者。

2.教学方法的重构

教学方法是指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在一定理论指导下师生所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操作规则和程序。[6]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学生学的方法及师生双边活动的组织方法,教学方法采用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教学目的的实现、教学效果的好坏。我国的大学教学基本采用以班级为单位的授课制,教师或讲解、或板书、或辅之以PPT,学生边聆听边做笔记,形式与方法的单一,导致教学过程枯燥乏味,教学效果不佳。基础写作教学也如此,为追求知识讲解的精确性、深刻性、系统性,教学设计程式化、机械化,课堂成了教师的独角舞台,在各种文学理论、写作知识满堂灌中,学生只能麻木接受,来不及消化,更来不及将客观的理论知识内化为自己的写作能力,一个学期或一年下来,写作能力并未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混合式教学遵循人本主义、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念,采用传统讲授+在线学习的模式,线上自主选择的简短视频,让学生能广泛、自由地获取相关知识、信息,进行不同观点的比较,知识的统合、融会贯通。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指定教材,教学资源也不再局限于执教教师、指定阅读书目,学生要想拓宽对基础写作课程的认识,可以搜索国内外同类课程优质MOOC,如斯坦福大学的“科学写作”“文学创意写作”、浙江理工大学的“写作”、江南大学的“写作与交流”、华中农业大学的“应用写作”等;地方文化资源、网络教学资料、经典文学作品、热门影视作品、最新学术成果都可以成为重要的教学资源,纳入线上线下的交流讨论,扩展教学内容,加强教学的社会适应性。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创设各种情景,模拟生活场景,支持情景写作,让学生在“写中学”。线下的互动交流,让学生将线上学习的问题带到教室,与老师、同学一起探究,在交流中达成共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在“思考中学”。线上线下的作文学生互评、教师讲评,让学生在生生合作,师生交流中揣摩文法、逻辑、义理,在“评中学”。形式多样的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了学生对写作知识、文章技法的探索,对当今写作动态的认识,正真实现了“传统教学+MOOC”的“蝶变效应”。

3.考核评价方式的重构

课程考核是评价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考核目标、考核原则、考核方式、考核内容将直接影响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基础写作课程考核采用考试成绩+平时成绩的机制,考试成绩占60%-70%,一般为闭卷笔试,主要考察学生对写作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实际写作能力,题型包括填空、简答、辨析、论述、作文等,平时成绩占30%-40%,主要依据考勤、平时作业、课堂发言等方面给予相应的分数,这种考核评价方式有利于考试的公平、公正性,有利于教师出题和阅卷,有利于教学管理部门的管理。[7]但是,这种考核评价方式也存在较多弊端:首先,评价内容狭隘化。以写作理论知识的考查为主,写作能力的考查仅限于考场作文,缺乏对学生写作能力的综合评价;其次,评价方法简单化。以卷面考分为主来评价学生的语言能力、写作能力,忽视对学习过程的全方位评价;再次,评价主体单一化。以教师评价为主考评学生,忽视学生自评、互评等多元评价方式的结合。

慕课时代,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启用,基础写作考核评价方式也随之改变:首先,评价内容更立体,考核由线上学习、线下学习、期末考试三大模块构成,学生的在线学习时长、网上测试、参与讨论、完成作业、发表作品都会成为考核评价的依据,将学习过程评价与考试结果评价相结合,有利于全方位评价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其次,评价主体多元化,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评价结果更真实、客观;再次,知识与能力并重,通过课堂讨论、作品展示、作品互评等环节形成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的综合评价。这种多元、立体的评价机制有利于激发学生创作热情,让学生在创作、交流、品析中学会写作、学会写好各类文章,逐步提升写作水平。

三、湘潭大学基础写作混合式教学尝试

写作是现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为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写作理论素养与写作实践能力,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高层次人才,湘潭大学自2013年起将基础写作定为“公共基础课B类课程”,在全校45个本科专业中开设,共48课时 3学分。2016年将基础写作课程制作成MOOC上线后,线下授课32课时,线上自学16课时,3学分。为完成从传统课堂教学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转轨,湘潭大学进行了多项有意义的尝试。

1.创新理念,新编教材

根据湘潭大学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学院对写作课程重新定位,强调人文素质教育的同时重视写作课的工具性与实践性,组织编写了一部全新的写作教材《大学基础写作教程》,2014年2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大学基础写作教程》分上、下两编共九章,上编为理论篇,包括写作概论、聚材论、构思论、表达论共四章,全面介绍写作活动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下编为文体篇包括文体导论、文学文体、公务文体、实用文体、学术文体共五章,分别讲解了近30种具体文体的概念、特点,写作要求,案例分析等。该教程克服了以往写作教材一味追求现代知识体系的完整,讲授理论知识过于深奥,不利于学生实际写作能力培养的缺点,强调写作能力的培养,突出了教材的实用功能,既讲了应该怎样写,还提供案例分析了别人怎样写,要求学生们自己试着写。同时,根据社会的需要和写作实践的发展,及时补充了一些刚刚诞生的文体种类,如“申论”“微博”“短信”等。将这些文体纳入教材,既满足了当代大学生求新求变的心理,又顺应了当代生活与交流的需要,更体现了对写作前沿的关注。

2.创新教改,尝试MOOC

基础写作作为全校性公共基础课开设3年后,老师们发现,传统课堂集中授课工作量大,授课老师众多,学生对课程重视不足,积极性难以调动,加之老师对教材理解的偏差,教学效果难以保证,为此,学院专门成立了“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写作教学研究中心”,组织10多位分别具有古代文学、文艺学、现当代文学、写作学学科背景的骨干教师着手教学教改,2016年7月成功申报全国地方高校UOOC联盟第五批MOOC课程——“写作:思维创新与有效表达”,2016年12月正式上线。课程由写作基础理论和文体应用实践两大部分组成,共10个专题52个小视频,每个小视频时长8-15分钟,视频后附有小测试和写作实训,对写作中的基本问题、各类文体写作的要点与难点进行深入解析,并展开针对性训练。教学内容既尊重写作的基本规范,又注重与时俱进,密切关注各类文体的新变,强调实用性、实践性,以适应当前社会对于大学生写作能力的要求。

湘潭大学基础写作课程采用线上与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形式进行。主讲教师发布线上授课视频,每周1个专题,每个专题布置一定数量的作业,学生在线完成、提交,教师在线批改、回复。同时,每学期安排32课时师生面对面的线下课堂交流,讨论疑难问题,展示学生习作,推荐经典作品。此外,积极引导学生将写作能力运用于各种社会实践,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写作比赛,将写作训练由课堂内向课堂外延伸。总之,在教学方法上注重线上线下、课内课外的互动,将案例分析和理论阐释相结合,一对一的线上指导和一对多的线下授课相结合,不断加强学生的理论素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升实践训练效果。

课程考核评价更加注重学习过程,线上、线下考核并重。课程成绩由平时考核(总计50分)与期末考试(总计50分)两部分组成。平时考核为课程线上学习考核(总计20分)和线下学习考核(总计30分)。线上学习考核包括学习时长、随堂测试、参与课程讨论等。主要考核学生登陆 UOOC联盟课程教学平台在线学习的情况,考察学生对教学视频中知识点的掌握,围绕知识点或写作训练进行讨论的情况。旨在督促学生观看视频、及时复习、按时完成习作。线下学习考核包括到课率、经典作品阅读、学生作品展示、小组讨论、口语表达等,采取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主要考察学生鉴赏评价作品、运用语言文字、自主学习等各方面的能力。期末考试为闭卷测试,旨在考查学生对写作基础知识、各种类型文体写作的掌握情况。总之,学生的最终考核成绩是知识与能力、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自评与他评的综合。

3.混合式教学,成绩斐然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实施,使基础写作课程实现了由“讲授型”教学向“训练型”教学的转变,由“教师单一主体型”教学向“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型教学”的转变。在线上线下教学中,既有老师的讲授,又有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讨论、解疑,还有经典作品的欣赏评析,正真达到了师生、生生良性互动,课堂生动活泼,教学效果良好的目标。在写作实训中,实现了理论知识讲授与写作训练的有机结合,在讲好写作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给予学生充足的训练机会,提倡日常化、生活化写作,引导学生写博客、微博、调查报告、读书报告、小型学术论文等,将生活感悟、人生体验等引入写作,切实将写作与生活相联系,将写作教学与社会实际需要相联系。学生习作,既有老师指导讲评,又有学生相互之间的批评赏析,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构建有效、有趣的写作环境与激励平台。

通过混合式教学的尝试,学生创作热情高涨,写作水平明显提升。湘潭大学大学生写作竞赛已举办三年,分别为散文、公文、文学评论写作,分别收到参赛作品700、400、500多篇;《文心报》“写作课习作专栏”共收到学生稿件800余篇;“至善”杯湖南省大学生创意写作大赛,我校有5人获一等奖,4人获二等奖,10人获三等奖,获奖人数位居全省高校榜首;湖南省大学生写作竞赛我校学生获奖率名列全省高校前茅;近3年来,陆续有学生在《潇湘晨报》《今日女报》《湘潭大学报》等报纸上发表文学作品;2017级学生李焯炜出版诗歌集《豆蔻文集》(光明日报出版社),2012级学生祝潇颖(笔名沫碎颜)出版散文集《越长大越孤单 越长大越不安》(金城出版社),成为最受同龄人推崇的90后作家之一。

猜你喜欢
写作能力基础考核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内部考核
挖掘创造潜能,提高写作能力
加强互动交流,提升写作能力
如何有效提高中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理论思考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